幼儿阅读——让成长进入良性循环

2021-10-18 00:57李映萱
启迪与智慧·下旬刊 2021年8期
关键词:幼儿阅读能力培养

摘 要:人生的结果,是无数个习惯的总和。古语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很多习惯在幼儿早期就会形成,并作用于一生。众多研究表明,阅读习惯是人类值得培养的最重要习惯之一。而人们往往把阅读习惯放在孩子识字量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才进行填鸭式培养。本文从幼儿大脑发育、习惯形成的原理等方面,阐释了0~6岁是培养阅读习惯的最佳时机,且这一时期养成阅读习惯将会给生命赋能,让成长进入良性循环。

关键词:幼儿阅读;大脑发育;感觉统合;能力培养

1978年,全世界75名诺贝尔奖获得者聚会巴黎。记者采访这群成功者:“请问你们在哪里学到了你们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学者们给出了出人意料的答案:“在幼儿园。”再问:“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答:“好的习惯。”人生的结果,是无数个习惯的总和。在学前阶段,是习惯形成的关键期,这个时候养成的习惯将会伴随终生。人们往往把生活习惯的培养放在首位,由于这一阶段孩子的识字量有限,很多人认为这不是培养阅读习惯的最佳时机。其实,阅读的内核并不仅限于文字的阅读,从触摸、翻书、到识图、读文,都是建立阅读的进阶过程,错过了幼儿时期,阅读兴趣的建立将会事倍功半,且幼儿时期的阅读伴随着巨大赋能,对人的终身发展都会起到积极作用。

研究表明:人一出生就有一千亿个脑细胞(又称神经元),他们彼此孤立,当收到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刺激时,神经元就会发育出树突,树突之间通过突触相互链接,突触越多形成的神经网络就越发达,大脑的功能就越强。儿童的智力和性格在0~3岁发育完成60%,3~6岁发育完成80%,8歲之前再完成10%,剩下的10%在13岁之前缓慢完成。儿童对所接触的内容并不一定能理解,但内容会刻在潜意识里,作用于后期的选择、习惯与性格。也就是说0~6岁是大脑发育的黄金期,而大脑发育的媒介是外界的信息刺激。这一时期信息刺激的多少会影响智力的高低,而信息刺激的种类和质量奠定了孩子的性格和习惯。

通俗地讲就是在生命的初期,大脑的发育还没有完成,这个时候信息供给和效果显现呈对应关系。给孩子翻书、摸书的触觉刺激、看图看字的视觉刺激,附带环境中书页的气味等其他感官刺激,他感受到类似的刺激就会兴奋,从而建立潜意识的链接,激发兴趣和习惯的产生;同理,给孩子音乐的听觉刺激,孩子听到音乐就会更加兴奋,更容易建立与音乐的共鸣和习惯;给孩子一段时间的手机iPad等电子信息的刺激,他便会爱上电子产品无法自拔……

这种信息供给与效果显现之间的对应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呈减弱趋势。人的生活环境是复杂的,除了人为提供的信息刺激之外,还有随机环境附带的,这些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作用于孩子的潜意识,使他们形成潜在的选择,选择喜欢与不喜欢、习惯与不习惯。一旦有了某种选择,人为提供的信息刺激对孩子发挥的作用就会减弱。正如一个孩子习惯吵闹就很难安静,习惯玩手机就很难拿起书。因此习惯的养成需要外界引导,0~6岁最佳,且越早干预越好。

阅读的实质就是让幼儿接受丰富且优质的信息刺激,伴随着这些刺激,幼儿的种种能力会得到开发和锻炼,感觉统合能力、语言能力、专注力、学习潜能也在随之发展。而这些能力是在生命初期必须建立的,否则将不是错失良机那么简单,而是能力缺失的表现。而阅读就是激发和提升幼儿这些能力的最佳途径。阅读习惯与基础能力间的链接关系也再次印证了0~6岁是开启阅读习惯的最佳时机。

一、幼儿阅读——心灵的感觉统合

感觉统合训练是大脑与身体相互协调的学习过程。当幼儿以不同的感觉通路(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从环境中获得刺激输入大脑时,大脑再对其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做出适应性身体反应。在人类遗传基因中,有感统的基本能力,但这种本能必须在婴幼儿时期和信息的互动中,在大脑不断地反映下才能高度健全地发展。幼儿通过早期触摸、听读、阅读,可以接触到不同的信息,涉及人物、情节、事件等复杂关系,从而实现直接或间接的信息处理,并做出适应性思维(包括解释、比较、增强、抑制、联系、统一等)和情绪(喜怒哀乐)反应。

在2~3岁宝宝的一节阅读课上,当读到《爸爸妈妈我爱你》这本绘本故事时,孩子脱下淘气的外表,露出脆弱敏感的本质。在他们的小脑袋里,激发出各式各样的思考:自己与主人公的比较、爸爸妈妈的共性与特殊性、爱的不同表现形式等。他们有的大声说出我爱你、有的留下泪水,有的和小伙伴拥抱,大脑、情绪与思维在阅读过程中得到多维度统合历练,同理心、价值观自觉建立,思考力和情绪管理能力也得到自觉的提升。

二、幼儿阅读——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的不二法门

发展心理学家、教育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人类具有八种智力潜能,其中“语言智能”是第一智能。在幼儿阶段,语言能力往往是一个孩子综合能力的象征,“能说会道”是家长们育儿的共同目标。幼儿语言课程往往可以解决“说”和“道”的问题,从语音、语义、语法、韵律等方面进行训练和提升。“能”和“会”是容易被大家忽视且无从下手的问题,“能”和“会”象征着即兴表达的能力,取决于一个人大脑,即思维和储备。

脑科学研究发现,0~3岁期间是大脑发育最快的阶段,也是语言能力形成的阶段,大脑的发育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有着对应关系。因此从源头上实现“能说会道”,依然是要为孩子提供持续不断的丰富且优质的信息刺激——即指导他们识图、看字、指读、带读、阅读或者是读给他们听。

优质的输入是优质输出的前提,幼儿通过阅读获取的“黄金屋”和“颜如玉”会转化为优质的词汇、句子、情景、故事、逻辑,长期储备转化为想象力、理解力、观察力,服务于语言表达的方方面面。这些能力会像惊喜盒子一样,为幼儿送去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的增值。

三、幼儿阅读——检验专注力的有效途径

专注力是以意识的主动使用为基础的心理活动过程。注意力是人的本能,幼儿对会动的、新奇的、色彩明艳的事物有天生的注意力,但他的本质是暂时的,需要不断更新来维持。玩具的吸引力就在于此。而专注力是人对事物的一种选择,这种选择在人类幼年时期,随着性格思维的发展会逐步形成。阅读的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人类文明后期额外增加的。因此阅读不是本能,而是一种选择和习惯。

“我的孩子能够坐下来玩玩具几个小时不动,而无法坚持学习几分钟”,这是不少家长的困惑。人类对本能的兴趣不是专注力,对书籍、书画、语言文字等非本能的敏感和兴趣才是专注力的真实体现。而这些则依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持续不断的阅读来培养,且在大脑发育初期潜意识没有形成兴趣和习惯选择的时候来培养。

四、幼儿阅读——大语文时代的小确幸

大语文时代悄然而至,“得语文者得天下”“得阅读者得语文”,什么样的人能“得语文”?我们需要明确何为“大”,才能知道如何“得”。

“大”代表着语文的广度和深度,广度即为量的积累,而深度则是内容的选取。中国人的平均阅读量只有0.7本,这足以证明我们的民族还没有建立起阅读习惯。改变一种民族气质,需要从娃娃抓起。为了应试而填鸭阅读去实现阅读的广度无疑是亡羊补牢。自幼建立阅读习惯,调动阅读的主观能动性,孩子拥有博览群书的兴趣,实现语文的广度才会水到渠成。深度则需要依照专业的规划从适合和值得幼儿阅读的名篇经典入手,循序渐进,让孩子在閱读中不断探索,乐在其中。

大语文时代,得语文者得天下,“大”的关键在广泛地阅读,“得”的关键在持续阅读,“赢”的关键在起点,越早越好。

纵观上述伴随人一生的重要能力,皆由大脑掌控,皆从幼儿起始,皆可通过阅读激发。人的左脑控制的是逻辑、语言、数学、文字、语言、分析,右脑控制的是图画、韵律、音乐、情感、想象、创造。一个阅读习惯,促使大脑语言、逻辑、分析、文字、图画、情感、想象等功能得到多维度的生长,作用于能力的形成,再服务于更深层次的阅读。习惯与能力间的双向链接让幼儿成长进入良性循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当我们孕育一个生命,请为他播下阅读的种子,收获不凡的潜能,赢得卓越的人生!

参考文献:

[1]马敬华.谈如何开展幼儿园的早期阅读活动[J].教师,2013(3)

[2]崔艳妮,王一逸,卢英俊.早期教育对幼儿大脑结构发育的影响[J].幼儿教育,2017(3)

[3]党宝振.分享阅读对幼儿成长的影响[J].商品与质量2011(5)

作者简介:李映萱(1995.4)性别:女,民族:汉,籍贯:河南郑州,学历:研究生,单位:萱堂托育,研究方向:学前教育。单位所在的省市和邮编:河南省郑州市巩义市451200

猜你喜欢
幼儿阅读能力培养
在幼儿阅读教学中应用图画书的探索
采用互助式分享阅读,提高幼儿阅读水平
基于就业视角的中职烹饪专业教学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浅谈如何为中班幼儿的早期阅读保驾护航
如何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