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Meta分析

2021-10-18 09:55苏晶莹陈先睿林刚曦
中国全科医学 2021年32期
关键词:学龄儿童异质性维生素

苏晶莹 ,陈先睿 ,林刚曦 ,*

维生素D(vitamin D)在人体内影响钙磷代谢以及骨骼健康是一个公认的事实[1-2],但越来越多研究表明维生素D的作用超出了骨骼健康的范围[3],如神经[4-5]、免疫[6-7]、内分泌[8]、呼吸道疾病[9-13]、心血管系统[14-16]及癌症等[17-19]。近年来,维生素D缺乏症的发生在世界范围内仍很普遍,特别是在儿童中[20-21]。不同国家维生素D营养状况存在差异,2011—2014年美国国民健康与营养调查(NHANES)数据显示,3 498例1~11岁儿童中有10.98% 25羟维生素D〔25(OH)D〕<50 nmol/L,而2 355例12~19岁人群中,31.4%25(OH)D<50 nmol/L[22]。2012年墨西哥国家健康和营养调查(ENSANUT-2012)数据显示,2 695例1~11岁儿童,31.3% 25(OH)D<50 nmol/L[23]。土耳其一项调查报告显示,2 903例<1岁婴儿有13% 25(OH)D<50 nmol/L;10 331例1~10岁儿童中有 30% 25(OH)D<50 nmol/L,5 379例 11~18岁青少年中有 58% 25(OH)D<50 nmol/L[24]。即使同一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纬度的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亦存在差异。有文献报道,我国北方地区儿童维生素D水平为16.0~20.1 μg/L,缺乏率为30%~70%,南方地区儿童维生素D水平为20.8~49.6 μg/L,缺乏率为 10%~40%[25]。陈玲燕等[26]报道,东莞8 013例0~14岁儿童维生素D缺乏率为9.1%,不足率为19.0%。萨日娜等[27]报道,鄂尔多斯市1 572例29 d~18岁儿童维生素D不足率为36.64%,缺乏率为49.56%。目前我国关于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多中心大样本量的相关研究分析较少。本研究旨在通过收集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定量分析、探讨中国大陆地区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以期为中国大陆儿童维生素D缺乏症的综合防治提供循证依据及数据支持。

本研究价值:

目前我国大陆关于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多中心大样本量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纳入29 篇样本量较大的关于我国儿童维生素D水平的研究,综合定量分析中国大陆地区儿童的维生素D营养状况,发现我国大陆儿童维生素D总体水平较低,维生素D缺乏仍较为严峻,儿童维生素D水平随着年龄增长而降低,对于评估我国儿童维生素D水平和指导儿童补充维生素D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本文局限性:

(1)本文纳入的研究异质性较高,未能找到异质性来源。维生素D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不同纬度(日照时间/强度)、气候、空气质量、个体户外活动(光照时间/强度/面积)、经济文化及个体营养状况、饮食等均可能影响体内维生素D合成。因此,本Meta分析结果的异质性来源可能与临床多因素相关,未来研究设计需综合考虑上述因素;(2)因研究设计的局限性,未能在不同性别进一步做不同年龄分层的亚组分析,未能进一步细化地区进行亚组分析;(3)纳入多个研究未提及确定暴露因素的方法,导致部分文献质量偏低。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策略

1.1.1 计算机检索数据库 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网、中国知网(CNKI)等数据库,并回溯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检索时间限定为建库至2020-04-08。检索方式为主题词和自由词相结合,并手工检索纳入文献的相关参考文献。

1.1.2 中文检索词 “维生素D”“25羟基维生素D”“25(OH)D”“25(OH)D3”“1,25(OH)2D”“1,25(OH)2D3”“胆骨化醇”“分骨化醇类”“儿童”。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为例,检索式:(维生素D OR 25羟基维生素D OR 25(OH)D OR 25(OH)D3OR 1,25(OH)2D OR 1,25(OH)2D3OR 胆骨化醇 OR 骨化醇类)AND 儿童。

1.1.3 英文检索词 “vitamin D”“25 hydroxyvitamin D”“25-Hydroxyvitamin D”“25-Hydroxyvitamin D3”“25(OH)D”“25(OH)D3”“1,25(OH)D”“1,25(OH)2D3”“C alcitriol”“Calcifediol”“Ergocalciferols”“Cholecalciferol”“Child”“Children”“China”“Chinese”。以PubMed为例,检 索 式:(“Calcifediol”[Mesh])OR “vitamin D”[All Fields]OR“25 hydroxyvitamin D”[All Fields]OR“25(OH)D”[All Fields]OR“25(OH)D3”[All Fields]OR“1,25(OH)2D”[All Fields]OR“1,25(OH)2D3”[All Fields]OR“Calcitriol”[All Fields]OR“25-Hydroxyvitamin D3”[All Fields]OR“25-Hydroxyvitamin D”[All Fields]OR“Ergocalciferols”[All Fields]OR“Cholecalciferol”[All Fields])AND(“Child”[Mesh])OR“Children”[All Fields])AND(“China”[All Fields]OR“Chinese”[All Fields])。

1.2 文献筛选标准

1.2.1 文献纳入标准 (1)研究对象为健康儿童青少年,年龄<18岁;(2)研究语种为中英文;(3)主要结局指标为血清25(OH)D水平,次要结局指标为血清25(OH)D缺乏率。测定方法不限,维生素D判断标准[28-30]将血清25(OH)D水平<20 μg/L定义为缺乏;(4)研究人群为中国大陆人群。

1.2.2 文献排除标准 (1)研究数据不完整或没有提供相关的结局测量指标;(2)重复的文献或数据,如同一研究的重复数据或同一人群仅保留样本量最多的研究;(3)综述等二次文献、个案报告;(4)样本量<500例。

1.3 文献筛选、资料提取与质量评价 由两名临床医师独立完成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文献质量评价,并交由主任医师核对,出现意见分歧时共同协商讨论解决或由主任医师分析判定。通过阅读文献标题和摘要排除明显不符的文献,再对初筛后的文献通过阅读全文进一步排查。纳入文献的提取资料包括:(1)一般资料:第一作者、发表时间、地区(南/北)、样本量、性别、年龄等;(2)结局测量指标:血清25(OH)D水平、25(OH)D水平缺乏率。参照美国卫生保健质量和研究机构(Agency for Healthcare Research and Quality,AHRQ)[31-32]对纳入文献进行偏倚风险质量评价。包括11个条目,每个标准以“是”(满足标准)为“2分”、“否”(不满足标准)为“0分”和“不清楚”(文献未描述)为“1分”进行判定。满分为22分,文献得分0~7分为低质量,8~14分为中等质量,15~22分为高质量。由2名评价员独立完成,意见不统一时,与第3位研究人员共同讨论,直到达成一致意见。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Review Manager 5.2以及Stata 14.0软件进行统计学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风险比(odds ratio,OR)表示,计量资料用标准化均数差(SMD)表示,效应量用点估计及其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s,CI)表示;异质性分析采用Q检验与I2检验判断,若I2≤50%且P≥0.10,表示无统计学异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若I2>50%且P<0.10,表示存在统计学异质性,则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可进一步用亚组分析或敏感性分析寻找原因。采用漏斗图或Egger法评估文献的发表偏倚。本研究中年龄按照婴儿组(0~<1岁)、幼儿组(1~<3岁)、学龄前组(3~<7岁)、学龄儿童青少年组(7~18岁)进行分组,并比较不同年龄组间血清25(OH)D水平。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及文献质量评价 初步检索获得3 334篇相关文献,106篇文献进入全文阅读筛选并手工检索文献5篇,最终29篇文献[33-61]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进入本文系统评价。文献评分最高分15分,最低分10分,主要集中在11~14分。文献筛选流程情况见图1,纳入文献基本信息及文献质量评价结果见表1。

表1 纳入研究基本信息及文献质量评价Table 1 Basic information and quality of studies included

图1 文献筛选流程图Figure 1 Flow chart of literature screening

2.2 Meta分析结果

2.2.1 总体维生素D水平的结果 共纳入29篇文献[33-61],133 441例健康儿童青少年,平均血清25(OH)D水平(29.62±12.45)μg/L。

2.2.2 总体维生素D缺乏率的分析 对29篇纳入文献[33-61]进行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I2=99.8%,P<0.001,存在明显异质性。对纳入文献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基本一致,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大陆儿童维生素D缺乏率为21.4%〔95%CI(17.5%,25.4%)〕。按南北地区分组进行亚组分析:南方地区儿童维生素D缺乏率为17.5%〔95%CI(13.1%,22.0%)〕,北方地区儿童维生素D缺乏率为29.0%〔95%CI(19.4%,38.6%)〕,见图2。

图2 儿童维生素D缺乏率亚组分析的森林图Figure 2 Forest plot comparing the prevalence of vitamin D deficiency in children from northern and southern China

2.2.3 不同性别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比较

2.2.3.1 不同性别维生素D缺乏〔血清25(OH)D<20 μg/L〕发生率比较 16 篇文献[33-36,38-42,45,47-50,58,61]报道了不同性别维生素D缺乏〔血清25(OH)D<20 μg/L〕的发生率。异质性检验P=0.42,I2=3%,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儿童维生素D缺乏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99,95%CI(0.95,1.03),P=0.71〕,见图3。

图3 不同性别维生素D缺乏发生率比较的森林图Figure 3 Forest plot comparing the prevalence of vitamin D deficiency in male and female children in Chinese mainland

2.2.3.2 不同性别血清25(OH)D水平比较 25篇文献[33-36,38-50,52,54-55,57-61]报道了不同性别血清 25(OH)D 水平的数值。异质性检验,P<0.000 01,I2=76%,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血清25(OH)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0.01,95%CI(-0.24,0.26),P=0.95〕。采用逐一剔除的方法进行敏感性分析,异质性及Meta分析结果并无明显改变。根据南北地区进一步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南方地区不同性别血清25(OH)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0.07,95%CI(-0.37,0.24),P=0.67〕;北方地区不同性别血清维生素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0.23,95%CI(-0.36,0.82),P=0.44〕,见图4。

图4 不同性别血清25(OH)D水平比较亚组分析的森林图Figure 4 Forest plot comparing the average serum 25(OH)D levels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children in Chinese mainland

2.2.4 不同年龄组儿童维生素D水平比较

2.2.4.1 婴儿组和幼儿组血清25(OH)D水平比较 19篇文献[33-42,44,47-48,50-51,53-54,57,60]同时报道了婴儿组和幼儿组血清25(OH)D水平的数值。异质性检验,P<0.000 01,I2=98%,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婴儿组血清25(OH)D水平高于幼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0.16,95%CI(0.06,0.27),P=0.002〕。采用逐一剔除的方法进行敏感性分析,异质性及Meta分析结果并无明显改变。根据南北地区进一步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南方地区婴儿组血清25(OH)D水平高于幼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1.51,95%CI(0.31,2.72),P=0.01〕;北方地区婴儿组血清25(OH)D水平高于幼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1.23,95%CI(0.33,2.12),P=0.007〕,见表 2。

2.2.4.2 婴儿组和学龄前组血清25(OH)D水平比较 17篇文献[33,35-42,44,47-48,50-51,54,57,60]同时报道了婴儿组和学龄前组血清25(OH)D水平的数值。异质性检验,P<0.000 01,I2=99%,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婴儿组血清25(OH)D水平高于学龄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0.77,95%CI(0.55,1.0),P<0.000 01〕。采用逐一剔除的方法进行敏感性分析,异质性及Meta分析结果并无明显改变。根据南北地区进一步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南方地区婴儿组血清25(OH)D水平高于学龄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SMD=6.22,95%CI(3.97,8.47),P<0.000 01〕; 北方地区婴儿组血清25(OH)D水平高于学龄前组,差异有统计 学 意 义〔SMD=8.41,95%CI(2.04,14.79),P=0.01〕。见表2。

2.2.4.3 婴儿组和学龄儿童青少年组血清25(OH)D水平比较 10 篇文献[35,39-40,42,44,47-48,54,57,61]同时报道了,婴儿组和学龄儿童青少年组血清25(OH)D水平的数值。异质性检验,P<0.000 01,I2=99%,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婴儿组血清25(OH)D水平高于学龄儿童青少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0.65,95%CI(0.27,1.04),P=0.0001〕。采用逐一剔除的方法进行敏感性分析,异质性及Meta分析结果并无明显改变。根据南北地区进一步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南方地区婴儿组血清25(OH)D水平高于学龄儿童青少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6.8,95%CI(2.95,10.65),P<0.000 5〕,北方地区的婴儿组血清25(OH)D水平和学龄儿童青少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11.92,95%CI(-0.74,24.58),P=0.07〕,见表2。

2.2.4.4 幼儿组和学龄前组血清25(OH)D水平的比较 20篇文献[33,35-45,47-48,50-52,54,57,60]同时报道了幼儿组和学龄前组血清25(OH)D水平的数值。异质性检验,P<0.000 01,I2=99%,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幼儿组血清25(OH)D水平高于学龄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0.61,95%CI(0.43,0.80),P<0.000 01〕。采用逐一剔除的方法进行敏感性分析,异质性及Meta分析结果并无明显改变。根据南北地区进一步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南方地区幼儿组血清25(OH)D水平高于学龄前组,差异有统计学 意 义〔SMD=5.53,95%CI(3.57,7.49),P<0.000 01〕;北方地区幼儿组血清25(OH)D水平高于学龄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6.56,95%CI(1.19,11.92),P=0.02〕,见表2。

2.2.4.5 幼儿组和学龄儿童青少年组血清25(OH)D水平比较 11 篇文献[35,39-40,42,44-45,47-48,52,54,57]同时报道了幼儿组和学龄儿童青少年组血清25(OH)D水平的数值。异质性检验P<0.000 01,I2=99%,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幼儿组血清25(OH)D水平高于学龄儿童青少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0.65,95%CI(0.27,1.04),P=0.001〕。采用逐一剔除的方法进行敏感性分析,异质性及Meta分析结果并无明显改变。根据南北地区进一步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南方地区幼儿组血清25(OH)D水平高于学龄儿童青少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6.07,95%CI(3.04,9.10),P<0.0001〕,而北方地区的幼儿组血清25(OH)D水平和学龄儿童青少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SMD=10.39,95%CI(-0.94,21.71),P=0.07〕, 见表2。

2.2.4.6 学龄前组和学龄儿童青少年组血清25(OH)D水平比较 12 篇文献[35,39-40,42,44-45,47-49,52,54,57]同时报道了学龄前组和学龄儿童青少年组儿童血清25(OH)D水平的数值。异质性检验,P<0.000 01,I2=97%,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学龄前组血清25(OH)D水平高于学龄儿童青少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0.33,95%CI(0.15,0.51),P=0.000 4〕。采用逐一剔除的方法进行敏感性分析,异质性及Meta分析结果并无明显改变。根据南北地区进一步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南方地区学龄前组血清25(OH)D水平高于学龄儿童青少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1.89,95%CI(0.58,3.21),P<0.005〕;北方地区学龄前组血清25(OH)D水平高于学龄儿童青少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4.94,95%CI(1.51,8.38),P=0.005〕。见表 2。

表2 不同年龄血清25(OH)D水平的对比及其亚组分析汇总Table 2 The pooled analysis of serum 25(OH)D levels in children in Chinese mainland by age

2.2.5 发表偏倚 漏斗图大致对称(图5),提示发表偏倚可能性小;Egger法检验进一步分析显示,t=1.26,P=0.220,显示发表偏倚无统计学意义(图6)。

图5 血清25(OH)D水平发表偏倚检验的漏斗图Figure 5 Funnel plot assessing the publication bias of the included studies about serum 25(OH)D levels in children in Chinese mainland

图6 血清25(OH)D水平发表偏倚检验的Egger图Figure 6 Eggere assessing the publication bias of the included studies about serum 25(OH)D levels in children in Chinese mainland

3 讨论

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类固醇衍生物,具有一定生物活性,在人体内不仅可以维持钙磷代谢平衡,还参与体内多种细胞的增值、分化和凋亡,影响神经肌肉正常功能和免疫功能的调控过程,在儿童生长发育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62]。当人体维生素D缺乏时,不仅会影响钙磷水平,导致儿童佝偻病和成人软骨病,还可能与各种健康风险有关,包括呼吸系统疾病[9-13],免疫性疾病[6-7]及孕妇妊娠期糖尿病[63],和成人的慢性疾病,如骨质疏松症[64]和心血管疾病[14-16]。近年来,维生素D营养状况越来越受到重视。潘秀花等[40]调查研究显示,广西(南方)4 956例1个月~14岁儿童维生素D缺乏率为49.43%,不足率为36.23%,而陈悦[58]调查研究发现,河北省(北方)530例0~5岁儿童维生素D缺乏率仅为9.36%,不足率为22.8%。两者之间存在较大差异。GUO等[41]调查研究发现,广州市16 755例0~6岁儿童男性维生素D不足率高于女性,陈曦等[46]调查研究发现四川省绵阳市2 052例0~12岁男童维生素D水平明显高于女童,这些与已有研究[33,36,38,40,45]结果不一致。维生素 D 有两种,一是维生素D2(麦角骨化醇),存在于植物中;二是维生素D3(胆骨化醇),由日光中紫外线(波长290~320 nm)照射人体或动物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7-DHC)经过光化学作用而形成,是人体内维生素D的最主要来源[62]。因此,维生素D的营养状况取决于皮肤的光照合成。一般情况下,人体内50%~90%的维生素D来自皮肤的光照合成,其余来自食物或维生素D补充剂摄入维生素D,小婴儿还可通过围生期母体胎儿转运储存获得[65-66]。由于皮肤的光照与皮肤暴露面积、肤色以及光照的强度、波长、时间等有关。日照时间跟纬度、户外活动时间有关,穿着的衣物、防晒霜的使用会影响暴露皮肤的面积,肤色深的人可能会同7-DHC争夺紫外线光子而限制维生素D的合成,因此上述因素均有可能影响体内的维生素D水平[67-68]。由于25(OH)D在人体血液中稳定、血清浓度高、t1/2长,是体内维生素D的主要储存形式,因此是评估人体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良好指标[69-70]。但目前我国缺乏不同地区、不同年龄层次、多中心大样本的儿童维生素D水平的调查研究[25,71]。为了探讨我国大陆儿童维生素D的营养状况,本研究较客观、全面地收集了相关研究的维生素D数据进行Meta分析。

目前维生素D水平的分级和判断,国内外尚未有统一标准。本文纳入的所有文献中维生素D的判断标准主要参照文献[28-30],将血清25(OH)D水平<20 μg/L定义为维生素D缺乏,20~30 μg/L定义为维生素D不足,大于30 μg/L定义为维生素D充足。维生素D判断标准的统一为本研究分析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准确性和可信度。本研究纳入了29篇文献[33-61]共133 441例儿童青少年,研究结果显示,平均血清25(OH)D水平为(29.62±12.45)μg/L,维生素D缺乏率为21.4%〔95%CI(17.5%,25.4%)〕,由此可见,我国儿童维生素D水平总体较低。有10项研究[33,38-39,42-43,48-49,55-56,58]共计17 681例北方儿童显示平均血清25(OH)D水平为(28.88±12.86)μg/L,缺乏率为29.0%〔95%CI(19.4%,38.6%)〕。 另 19 项 研 究[34-37,40-41,44-47,50-54,57,59-61]共计115 760例南方儿童显示,平均血清25(OH)D水平为(29.86±12.11 )μg/L,缺乏率为17.5%〔95%CI(13.1%,22.0%)〕。结果显示,南方地区总体儿童维生素D缺乏率低于北方,这可能与南方地区纬度低,日照时间较北方长有关。有 25 篇[33-36,38-46,48-50,52,54-55,57-61]文献报道了男女血清25(OH)D水平的数值,男童70 737例,女童51 593例,研究结果显示,男童平均25(OH)D水平为(29.79±12.56)μg/L,女童平均25(OH)D水平(29.31±11.87)μg/L。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性别血清25(OH)D水平无明显差异,与现有的多数研究[33-36,38,40-41,43-45,48-50,52,54-55,57-59,72]报道一致。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性别血清25(OH)D缺乏率无明显差异。而有研究[39,46]报道了男童血清25(OH)D水平高于女童,究其原因,可能与男童相对女童好动、户外活动时间长,且现代家长对女童防晒观念更强有关,导致部分地区男童维生素D水平高于女童。另有3项研究[42,60-61]报道女童血清25(OH)D水平高于男童,有4项研究[39,41,47,61]报道了女童血清25(OH)D水平不足率低于男童,可能与女童性格比较乖巧,维生素 D 补充依从性较高有关,也可能与该地区女童生活方式或者研究女童样本量较少,造成结果不能较为真实地反映实际情况有关。有24项研究[33-45,47-54,57,60]报道了不同年龄组间血清 25(OH)D 水平,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婴儿组、幼儿组、学龄前组、学龄儿童青少年组的血清25(OH)D水平依次降低,由此可见,随着年龄增长,血清25(OH)D水平逐渐降低。各组间对比的结果异质性均较高,通过南北地区进一步亚组分析,结果提示南北方地区差异并不是不同年龄组血清25(OH)D水平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该异质性来源可能跟维生素D补充情况、饮食、家庭经济、个体户外活动、地域等相关。如婴儿组血清25(OH)D水平最高可能跟两个因素有关,一是我国建议足月儿出生后2周开始预防性补充维生素D 400 U/d(早产儿或双胎儿出生后1周开始补充800 U/d)至2岁[62],二是维生素D可以通过母体胎儿转运,特别在妊娠晚期,母体可以通过胎盘为新生儿储备维生素D[65-66]。学龄儿童青少年组维生素D水平最低,可能跟儿童处于身体生长发育高峰期,维生素D需求较高,且学龄儿童上课多在教室户外活动时间相对幼儿少有关[40]。但也有例外,2项研究[37,60]显示婴儿组低于幼儿组,姚碧容等[54]研究显示幼儿组分别低于学龄前组和学龄儿童青少年组。冯慧敏等[48]研究报道了安徽省宿州市1 201例0~14岁不同年龄段儿童血清25(OH)D 水平随着年龄增长先升高后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各年龄组间没有明显差异。高凤英等[33]报道显示婴儿组和幼儿组血清25(OH)D 水平无明显差异。原因可能与不同地区儿童生活习惯不同、接受户外日晒时间不同、家长维生素D缺乏知晓率不同、儿童偏食等因素有关。

中国大陆儿童青少年维生素D缺乏仍较为严峻,不同性别儿童的维生素D水平无明显差异,儿童维生素D水平和年龄可能密切相关,但是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对于评估我国大陆地区总体儿童维生素D水平具有一定参考意义。由于研究设计、诊断标准等的局限性,希望在未来可以纳入更多地区、多中心、临床多因素考虑的相关统计和研究进一步分析讨论。

作者贡献:苏晶莹、陈先睿进行文章的构思与设计,数据的收集;苏晶莹、陈先睿、林刚曦进行研究的实施与可行性分析,数据整理,统计学处理以及结果的分析与解释,论文的修订;苏晶莹撰写论文;陈先睿、林刚曦负责文章的质量控制及审校,对文章整体负责,监督管理。

本文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学龄儿童异质性维生素
孩子挑食、偏食,家长该怎么做
维生素:到底该不该补?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异质性债务治理与制度完善
维生素B与眼
神奇的维生素C
学龄儿童六龄齿免费窝沟封闭3年后疗效调研
补充多种维生素根本没用
爱尔兰政府发布学龄儿童托管教育计划
现代社区异质性的变迁与启示
基于偏好异质性的市场契约设计及其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