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艳 伟
(濮阳市人民医院 濮阳 457000)
子痫前期患者由于疾病本身可对妊娠结局产生不良影响,增加围产期并发症,导致孕产妇心理负担大大增加,而孕产妇的负性情绪不仅可增加疾病本身治疗难度,还可增加高血压波动诱发风险,从而进一步导致脑血管意外、视网膜脱落、多器官衰竭等不良事件发生,严重危害母婴生命安全。因此,加强对子痫前期患者的心理干预,纠正其负性情绪在临床指导中显得尤为重要。跨理论模型(The Trans-Theoretical Model,TTM)是一种以社会心理学为理论基础,以行为改变为目的,整合若干个行为干预模式的基本原则和方法[1~3]。本研究将跨理论模型的心理干预应用于子痫前期患者治护中,探讨其对患者的妊娠压力、应对方式和妊娠结局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子痫前期患者102例。纳入标准:符合《妇产科学》中关于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的诊断标准,于妊娠20周后确诊者;年龄在21~34岁者;已婚者;语言、听力、认知等功能正常,能够配合本实验研究者;符合赫尔辛基基本宣言,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精神障碍、神经系统疾病者;伴有家族性遗传疾病者;妊娠前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者;心、肝、脑、肾等器质性疾病者;妊娠前既往抑郁、焦虑药物治疗史者;合并心血管疾病者。本研究依照随机数字表法的分配原则,将以上符合入组标准的10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观察组初产妇30例,经产妇21例,平均年龄(28.63±2.39)岁,平均孕周(31.58±3.58);对照组初产妇28例,经产妇23例,平均年龄(29.32±2.85)岁,平均孕周(31.89±3.88)。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强。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护理具体内容涵盖有健康教育、日常生活护理、病房环境护理、体位指导、药物指导、吸氧指导、饮食指导、运动指导及心电监护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加予跨理论模型的心理干预,干预具体内容:
1.2.1前意识阶段
(1)意识唤醒:即加强学习能支持患者对新事物、观念的转变,了解子痫前期患者病史、婚姻状态、家属史、对本次妊娠的心理状态及对妊娠结局的希望水平,及时疏导患者不良情绪,为患者讲解关于子痫前期的疾病知识,了解该病护理要点及注意事项,加强产前保健和卫生保健,并为其讲解不良心理状态对疾病和母婴结局的影响,及时解答患者的所提出的疑问,让患者认识纠正负性情绪十分重要和必要;(2)生动解说:即体验伴随不良心理状态对疾病的影响,嘱患者静坐,放松全身,闭目回想当自身正处于情绪波动或低谷时对全身小动脉痉挛的感觉,记住子痫发作体验,认识子痫发作的危害性;(3)自我效能:即对自己能否完成调整自身情绪的判断能力,邀约处于维持阶段的子痫前期患者,让其为前意识或意识阶段患者分享自身管理情绪体验、方法和益处,让患者平衡“情绪管理”的利弊关系,为患者积极分享健康分娩案例,树立其自信心,提高其自我认同感,进而利于患者自我情绪管理。
1.2.2意识阶段
(1)自我再评价:即再次评估自身发生不良情绪的因素,深入分析让产妇心理状态不佳的主观因素,如重度子痫前期所带来的不良妊娠结局、围产期并发症、剖宫产不良因素、身体变形、活动改变对转换为母亲角色的压力等,及时针对性强化疏导,并让产妇回顾自身行为,描述出自我认知与自身行为不一致之处,极力克服主观因素对自我情绪的影响,强化自身对妊娠结局的希望水平;(2)环境再评价:客观分析导致产妇心理状态不良的客观因素,如经济压力、家属对产妇支持和关爱水平等,让家属参与心理干预中,让家属讲述产妇不良心理状态对家属的影响,同时,让家属认识家属的支持和关爱对产妇的帮助,询问患者配偶对患者的身体改变的体会和态度,纠正配偶不正确的观点,建立正确的生育观,让配偶多陪同产妇,理解患者心理变化过程和不良情绪原因,体谅和包容产妇,医院为产妇制定一份经济、合理的治护方案,缓解产妇经济压力。
1.2.3准备阶段
(1)自我解放:使患者相信有能力改变并作出承诺,坚定患者对提高情绪管理能力的信念和提高对母婴结局良好的希望水平,并制定计划和目标,如指导患者及家属通过饮食疗法、行为干预(白天指导患者进行放松训练,规律作息)、放松技术(如松笑导眠、逆向导眠、自我催眠、紧松摇头、情绪放松等)来改善患者睡眠质量,鼓励患者,认真倾听患者心声,鼓励患者将悲伤情绪和原因叙述给护理人员或家属听,积极开导患者,稳定患者情绪,并鼓励患者增强应对困难勇气,乐观面对治疗,积极看待结果,告知患者产时、产后护理要求和注意事项,注意自我情绪变化对围产期母婴的影响,为患者制定产后康复训练计划;(2)帮助关系:寻求并运用对健康行为改变社会支持,嘱托家属及时观察并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给予其一定精神支持,努力创造良好、温馨的家庭家庭氛围,树立产妇面对自身疾病自信心,促使其采用积极、勇敢的心态过渡分娩期和产褥期;同时,不能过于注重宝宝而忽略患者的心理需求,加强对妊娠、育儿知识的了解,科学照顾患者。
1.2.4行为和维持阶段
(1)反条件作用:采用良好情绪转移技术转移不良情绪,识别出让患者情绪波动的事件或因素,当患者情绪不稳定时,注意采用呼吸疗法调整呼吸,冥想愉快的事件,回忆情绪不佳导致的不愉快经历,并适当采用音乐疗法、电视剧转移注意力法来转移患者对不佳情绪或不愉快事物的持续关注度;(2)强化管理:增加对健康行为改变的奖励,为患者制定奖励计划,如一星期内无情绪波动事件发生或负性情绪及时被纠正,可获得一次奖励,做孕妇在安全范围内的感兴趣的事情;(3)刺激控制:密切观察患者情绪状态,统计患者1周内发生的不良情绪频次和原因,针对性强化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加强对患者的睡眠管理,嘱家属参与护理管理,鼓励患者积极走出悲观阴影。
1.3.1心理状态
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心理状态评估,SAS、SDS量表评分在50分以上,即存在焦虑、抑郁情绪,分值越高,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
1.3.2应对方式
采用医学应对问卷(MCMQ)评分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应对方式进行评估,共分为面对、回避、屈服三个维度,采用Likert 4级评分计分(0~3分),其中哪一个对应策略评分越高,表示个体倾向采用哪一种应对方式。
1.3.3母婴不良结局
观察并记录两组产妇的妊娠结局(子痫、剖宫产及产后出血等)和新生儿的结局(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胎死宫内及死亡等)。
两组患者分别护理干预后,两组SAS评分及SDS评分均下降,观察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SAS、SDS评分对比分)
两组患者分别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MCMQ量表评分中关于屈服、回避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面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MCMQ评分对比分)
两组患者分别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产妇子痫、产后出血发生率和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母婴不良结局情况对比[n(%)]
子痫前期患者早期若不能得到有效治护手段进行干预,可逐渐发展为子痫,严重损害产妇机体器脏功能,造成围产儿胎死宫内,从而母婴结局不良。相关研究报道,产前心理社会因素可影响妊娠期血压水平,当孕产妇出现焦虑、恐惧、紧张及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时,能够兴奋交感神经产生电刺激,内脏系统敏感性增加,而电信号传递至神经末梢,可促进去甲肾上腺素、茶酚胺的异常释放,进而刺激全身小静脉、小动脉以及胎盘的血管产生收缩作用,导致外周阻力增大,血压水平升高。由于子痫前期患者过分担忧胎儿预后和自身安全,缺乏对疾病正确客观认识,生产经验尚不足,加之医院环境陌生,产妇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不足,加重产妇焦虑、恐惧、紧张等不良情绪,一旦患者出现情绪波动,可导致血压持续升高,进一步加重病情,造成胎儿宫内缺氧甚至窒息死亡,增加孕产妇子宫收缩乏力致产后出血、脑血管意外、多器官衰竭等高风险事件发生。因此,重视子痫前期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一定心理干预,可有效纠正患者负性情绪,利于疾病控制及母婴预后[4~10]。
TTM将行为改变过程分为不同阶段,不同阶段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每个阶段的个体所面临的困难近乎相同,将行为变化方向与所处阶段之间的关系进行描述,并定义阶段变化标准,将行为意向赋予时间维度,阶段性区分干预对象心理状态,并整合若干心理干预行为进行针对性、有效地干预,能有效提高干预对象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觉性,树立患者的自信心,有效解决患者的“知而不信”、“信而不行”等问题。本研究将TTM的心理干预运用于我院51例子痫前期患者常规护理中,可明显降低SAS评分及SDS评分,纠正患者负性情绪,其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护理的另51例同病患者。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医学应对问卷(MCMQ)中关于屈服、回避的评分显著降低,面对评分显著增高,提示TTM的心理干预可有效减轻子痫前期患者的妊娠压力,促使患者勇于面对问题、困难。分析原因,TTM的心理干预可准确分析子痫前期患者的心理特点,客观分析导致患者心理状态不良的客观因素,在前意识、意识阶段纠正患者对疾病、分娩、卫生保健等错误认知,提高患者自我效能,强化其克服主观因素的意识,提高患者对妊娠结局的希望水平,在准备阶段促使患者相信有能力改变并作出承诺,为患者制定针对性心理、睡眠等干预措施,嘱患者家属参与其中,给予患者鼓励与支持,增强其信心,在行为和维持阶段再采取反条件作用、刺激控制等措施针对性干预患者心理障碍,利于患者自我情绪管理能力提高。
子痫前期患者情绪不稳定,可导致其血压水平升高,加重妊娠期高血压进展,逐渐发展为子痫,增加产妇分娩风险,导致剖宫产率增加;而焦虑、血压升高均可造成神经系统兴奋,内脏系统敏感性增加,并影响产妇的凝血功能,引发子宫收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发生,威胁母婴生命安全。而本研究中,观察组干预后产妇子痫、产后出血发生率、剖宫产率和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TTM的心理干预可改善子痫前期患者的妊娠结局,提高围产儿生命安全性。
综上所述,TTM的心理干预可改善子痫前期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减轻其妊娠压力,面对困难、问题,树立正确、积极的应对方式,利于母婴结局改善,在临床护理指导中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