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艳
摘要:伴随时代变化,我国传统文化教育得到重视,语文学科在教育中占非常重要的位置。本文通过阅读促进写作的教学模式进行探讨,融合目前初中古诗词阅读教学中的现实情况,具体分析古诗词阅读教学对写作能力发展的优势以及可操作性。
关键词:初中;古诗词阅读;写作;融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17-076
中国历史丰富久远,语文在社会实践以及日常交流中的运用性极强,在阅读中可以加强学生的语句表达、加深词汇量的积累和对事物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我们通过初中教材中的古诗词学习,可以让学生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增加文化素养并且进一步提高写作实操能力。
一、相关概念介绍
1.古诗词简介。
古诗词是我国古代常用的通用文体。它是根据音节、韵律的节奏性以及相对格式进行创作的,具有丰富的情感表达以及想象能力丰富的特点。古诗词的主要表现手法为比、兴、赋三种手法。
2.以读促写含义。
阅读是吸收知识,写作是倾吐知识,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两者关系密不可分,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只有进行充分的阅读,掌握更多的基本知识,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写作能力。在教学中要采取积极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引起学生以及家长的重视,通过大家通力合作最大化将学生写作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日后实际运用能力发挥到极致。
二、以读促写模式的作用
以读促写模式是提高初中生综合素养的重要发展策略,是加强初中生阅读以及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于此项研究课题,全国教育工作研究员都保持统一理念:初中古诗词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工作中加强全员素养培育的重要策略。《中学写作教学新思维》中明确指出,通过经典文献,对于学生树立优秀人格品质、加强自我修养,改善学生创新思维以及创新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张朝旭在《以读促写,提升业务素养》一文中写道:阅读和写作相互配合有助于加强学生读写能力,通过不断的阅读,养成思维习惯,加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三、古诗词阅读教学对写作能力发展的优势
1.有助于素材资料的累积。
古诗词历史悠久,主要原因在于思想领域、内容方面都比较精湛。目前初中的选文大部分选取具有多元化意境以及丰富的情感表达层面的古诗词,方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生活的多样化,加强学生情感表达,对于学生的生活情境表达提供了更为优秀的表达方式,在加大学生的词汇量同时,让其在记忆深处将优美的场景意境记住,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将知识强化记忆,并且在日后的写作过程中可以熟练地运用。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内容及写作手法,最后让学生获取知识以及灵活地运用知识。古诗词的知识点相对比较难,初中学生很难理解其中的主要表达意境,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进行教案的改进,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例如,实施《使至塞上》教学期间,学生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个诗句不能准确地理解,如果直接告诉学生诗句的意思,学生也不能很好地进行实践运用,因此,在阅读中老师要改变教学策略,将语句、词语融入相应的环境中,让学生们进行理解和记忆。如:老师首先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理解,告知学生作者的创作情景,此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奉命到边疆慰問将士的边塞诗,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想象这句诗的画面可以抓住相关的景物特点进行想象,例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让学生进行单独的解析和理解,学生通过对分化词语的理解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个句子的含义,并且可以在写作中灵活地运用,对于所见所闻可以抓住景物特点进行联想和想象,再将语句进行整合,提高自身的写作技能。
2.帮助学生进行写作技巧培养。
古诗词是中国极具感染和表现力的文体,古代诗人采取精炼的语句表达,把自己所感受到的意境丰富地表现出来,主要表达的方法又具有丰富的感染力,入选初中教材中的古诗词,大多是用以景寄情的表达方式进行创作的,具有极高的借鉴价值,初中学生的借鉴能力强,充分掌握古诗词内涵便可以更好地运用于日常写作中。比如:描绘春天,学生大多采取对春天所看见的物体进行描绘:春天来了,绿绿的小草长出来了,大树也长出来嫩绿的树丫……只是对春天到来的日常表象进行写作,无法将春天更具特色的意境表达出来。但是在古诗词的表达之中,就可以用简短的语句将物体景观生动的刻画出来,如:“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等诗句。主要原因是古代诗人可以根据最具特色的物体以及人物进行精准的刻画,生动地进行表达,达到和阅读者的共鸣,所以多进行古诗词的阅读对写作能力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初中古诗词阅读对于写作能力提升具有重大作用,写作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掌握古诗词内容,两者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只有充分地将两者进行融合并合理灵活地运用,才能最大化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奚柳.秉承开辟创新 构建高效课堂——谈初中古诗词阅读教学中的激趣策略[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0(12):26-27.
[2]范梓凤.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体现的意义[J].课外语文,2020(34):25-26.
(作者单位:苏州市相城区漕湖学校,江苏 苏州215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