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辨性角度探究名著阅读教学

2021-10-17 07:00江小强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思辨性名著阅读特征

江小强

摘 要 从思辨性角度进行名著阅读,是指一种理性的阅读方式,将其运用在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中,可以打破传统应试教育的禁锢,促使学生在名著阅读中塑造理性人格,核心思维的进一步发展。基于此,本文以《骆驼祥子》为例,首先分析了思辨性名著阅读的内涵与特征,并重点阐述了基于思辨性角度下的名著阅读教学方法,旨在引导学生学会站在文本的角度、自身的角度去理性地分析文本中传达的思想意蕴,并能够从名著阅读中形成属于自身的独到观点,促进学生阅读思维品质的生成。

关键词 名著阅读;思辨性;特征;方法

在当前所实行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明确提出,语文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能力培养,让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产生积极的思维与情感,产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并经历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使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以及批判能力,能够站在理性的角度分析问题,学会质疑与反思,这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也是本文研究的核心内容。

一、 思辨性阅读的内涵与特征

1.思辨性阅读的内涵

思辨性阅读是指读者在自身内在需求的基础上对文本进行主动地阅读、独立地解读、个性的评价,在这一阅读过程中所体现出的是读者理性思辨与理解感悟的统一性,简单来说就是学生在阅读中能够站在自身的角度有逻辑性的对一个阅读文本进行完整的分析,并提出清晰的观点,不仅能够理性的分析文本内容,也能够理性地评价自身的阅读学习过程,总结反思与修正自身的阅读学习方式方法。与传统的阅读模式相比,思辨性阅读更加提倡理性与感性的融合,希望可以让学生在辩证分析的同时,可以获得生命的体验与感悟。

2.思辨性阅读的特征

(1)反思性。反思性是指向读者对文本矛盾的深度思考,强调的是读者对自我阅读的监控与反省,其是思辨性阅读的主要特征之一,反思可以推动学生在文本阅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在问题的思索中主动地开展思辨活动,并将反思性这一阅读特征体现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其有助于学生掌握阅读方法,转变僵化的阅读思维方式。

(2)延展性。延展性是指学生在文本阅读中围绕某一问题进行扩展性思考,在思维的延展中发现前后文之间存在的联系,在对比性阅读中经历了思辨与创造,从而深刻地意识到文本中蕴含的丰富意义世界,形成独特认识。而想要实现延展性的思辨性阅读,就需要教师进行阅读素材的延展,语文课本中所展示的名著阅读作品均为节选内容,那么教师要适当地鼓励学生进行整本书的阅读,才能实现全面地人物性格特点与故事情节的分析鉴赏。

(3)学术性。学术性是思辨性阅读的根本属性,主要是指思辨性阅读与其他的阅读模式相比,更加趋向于系统性、专门化,其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学术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站在系统与专业的角度去分析文本中的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小型的学术写作,将自己从阅读中产生的主要观点整理并记录下来,从而促进学生在思辨阅读中发展学术性写作能力,进而推动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形成。

二、 基于思辨性角度下的名著阅读教学方法

以《骆驼祥子》为例,从激思、引思、拓思、辨思、反思五个角度,分析思辨性角度下的名著阅读教学方法,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激 思

与一般的导读课不同,名著阅读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大部分学生在阅读名著作品之前,大多都看过相关的影视剧或者是其他的相关节目、短视频等。如《骆驼祥子》这本书被凌子风导演拍摄成了一部电影于1982年上映;又如,在《一本好书2》中李成儒饰演老舍,在祥子的人生经历讲述过程中,有几个演员在旁边表演剧情,活灵活现地表达出了祥子人生的三起三落。也就是说学生们并不是空着脑袋阅读名著作品的。那么如何让学生对《骆驼祥子》这部作品有不同理解、不同体验在名著阅读课堂中获得收获呢?这就需要教师在名著阅读之前,激发学生的思维,为学生的思辨性阅读做好铺垫。例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课前预习阅读中,以祥子的“画像”为线索,鼓励学生们在课前预习中选择其中一个故事情节,并根据具体的故事情节以及所描述的祥子动作、神情、心理等因素,画出一幅学生自己心目中的祥子画像,并在画像旁配上相应的文字情节。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对祥子画像的写生,更加注意阅读中的各个细节,以描绘画像的学习活动激发了初中生对名著作品阅读的积极心理,调动了学生的思考热情,为学生打开了思辨性阅读之门,有助于教师有的放矢地安排思辨性名著阅读课程。

2.引 思

引导学生思辨地阅读名著作品,需要教师借助名著作品中的内容创设情境,如在《骆驼祥子》这本书的阅读教学中,一少部分学生在看到书名的时候会思索“这本书的名字是《骆驼祥子》,那么究竟讲的是骆驼,还是祥子呢?”教师则可以根据这一问题及其原文情节创设情境“这本书是老舍对祥子人生的记录,所表达的祥子人生悲惨的遭遇以及故事主人公对于命运的无奈,因此主要讲述的是祥子的一生,那么这本书为什么叫《骆驼祥子》呢?祥子与骆驼之间发生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去探索与了解祥子的人生经历吧!”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引领学生在问题的带领下思辨性阅读文本,主动思考祥子的人生是什么样子的?祥子为什么会拥有骆驼?骆驼陪伴祥子到什么时候?祥子的人生是否会在最后出现犹如童话故事般的反转?这些都是在教师的情景创设下激发出的思索与疑惑。之后可以选择出几幅学生绘制的祥子画像,鼓励学生们透过不同时期的祥子画像分析故事情节,教师抓住学生思索的这一时机,提出三个思辨性的问题:(1)对比这些画像,思考祥子在不同时期的外貌差异体现在哪里?(2)在故事的开头,祥子最大的愿望就是有一辆属于他自己的车,但是为什么最后祥子选择了不再拉车?(3)你是否認同作者的故事结局?说一说故事结局的合理性或者是不赞同之处。学生带着这几个思辨性问题进行阅读,会有意识地对祥子的形象与命运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从而让思辨性阅读渐入佳境。

3.拓 思

通过对《骆驼祥子》这本书的阅读,学生们了解到祥子的生活经历了几次的起起落落,备受打击的祥子逐渐失去了对生活的信心,不再期盼自己重新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甚至厌恶劳作,没有了继续努力的心态与面对生活的勇气。在连续受到打击之后,祥子开始以举报革命党、料理红白事等勉强生存,他的人生也自此走向了堕落,可以说祥子的一生是悲惨的。但是学生的名著阅读不应仅仅停留在感叹或者是惋惜祥子人生的悲惨遭遇这一浅显的层面,而是应进一步地思考造成祥子悲惨人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作者笔下的祥子难道仅仅就是说这一个人吗?这两个问题是这本名著作品的主题,也是以《骆驼祥子》这部名著作品为核心所开展的思辨性阅读中心问题,可以引领学生读出故事背后的社会原因,领悟出老舍所说的“个人主义的末路鬼”,在点评祥子的人生、挖掘社会原因与人们生存之间关系的过程中,促进学生思考产生个人见解。

4.辨 思

思辨性阅读的本质便是要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勇气以及质疑的能力,其中所谈及的质疑包含的质疑权威、文本甚至是自己,让学生在质疑中迸发出别样的精彩,以此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发散性、创造性等能力。思辨性的名著阅读课堂教学至此环节,学生已经对《骆驼祥子》这本书有了较为清晰的理解,同时也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讨论,但是在“拓思”的思辨性阅读环节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走了“非此即彼”的弯路,在分析导致祥子悲惨人生的社会原因中并未联系作者写作的背景。对此,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的“辨思”,教师应在学生问题分析之后,着重地讲解一下上世纪二十年代的军阀混乱时代背景,让学生在史实的了解下对祥子所生活的社会有了立体的感受,进而对宪兵抢车、孙侦探敲诈等事件有了不同的感受。在深入了解作品的创作时代背景之后,教师继续提出思辨性问题,如:(1)祥子的悲惨人生是否与其个人的心态或行为有关?(2)在祥子进入到车厂后,高妈给祥子出了几个赚钱的“高招”,祥子是怎么选择的?这与他最后的结果是否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至此,学生的思辨难度有所提升,并将此作为学生的课后讨论内容,借助“留白”的艺术让学生的思辨性阅读“学有余味”。

5.反思

思辨性阅读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思考与辨析文本,同时也要让学生在名著作品的思辨性阅读学习过程中,学会主动地反思、完善自我。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为什么一千个人眼中不能有一千个骆驼祥子呢?在“反思”的这一过程中,教师不可强求学生必然要看到“某一个祥子”,但是要对学生的错误理解给予修正,同时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学习的成果、反思的结果写出来,同学之间相互借鉴,使得学生看到其他人眼中的祥子是什么样子的,从他人的反思中思考自身学习中的不足,使学生在思辨性阅读中不仅辨析文章,也学会反思与质疑自我,从而起到培养学生终身发展能力的效果。

综上所述可知,思辨性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符合课程改革的需求,同时也是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文学名著作品的阅读为思辨性阅读提供了最佳的平台,通过教师的引导可以让学生透过语言发展思维,对于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提升以及思維能力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作者通联:江苏启东市天汾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思辨性名著阅读特征
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如何表达“特征”
不忠诚的四个特征
悖离核心素养涵育的非思辨性写作
抓住特征巧观察
关于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困境分析及对策探讨
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审美教育思考
培养农村学生阅读名著能力浅探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活动化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