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旅游学院 王炼,代月,刘仙
截止2020年底,四川旅游学院已连续三年在甘孜州、阿坝州、凉山州、乐山等三州一市深度贫困县地区招收旅游管理专业定向生91名,其中藏族、彝族、羌族同学居多。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深度贫困县定向班工作领导小组,承担具体培养任务的二级院系和教学单位组建了工作专班,精心选配了责任心强、有丰富管理经验、善做思想政治工作的辅导员主要承担思想教育工作。
三年来,定向生根据学校的人才培养要求和定向培养单位的用人要求,在校期间遵守校级校规、不断提升综合素质,也暴露了一些问题。
根据学校定向班二级学院培养单位2021年最新学业预警数据显示,三个年级定向班共有7名同学显示学业预警,占到了总人数的7.6%,另有接近10名同学接近于学业预警边缘,定向班整体学业压力较大,访谈中,部分同学表示自我要求不高,只求学分修够能够顺利毕业,没有明显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根据旅游专业定向生71份有效调查问卷显示,填报旅游管理专业定向生的决定有43.66%的学生是有家人亲戚决定的,有9%的学生是高中老师推荐的,只有45%的学生是自己了解、思考决定填报的。(图1)
图1 填报志愿影响因素表
另外针对定向生培养政策,有8.45%的同学完全不了解,有87.32%的同学比较了解,只有4.23%的同学非常了解。(图2)
图2 定向生培养政策是否了解
旅游管理定向生由深度贫困县地方委托四川旅游学院定向培养,每一位定向生都是带着合同来参加学习,与其他非定向同学不同,进入校门,他们不用再担心就业的问题,随之而来的也存在定向生思想怠慢的情况,职业生涯规划不清晰。(图3)
图3 定向生履约意愿统计图
人才是一个地方发展的重要支撑,坚持把立德树人贯穿培养全过程,深入开展思想教育与学情跟踪,及时掌握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心理和思想情况。积极发挥党团组织作用,着力培养学生的崇高理想、独立人格、家国情怀和开阔心智。
定向生培养教育中,要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与其个人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要将个人综合素养的提升与家乡经济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牢牢树立学得好、回得去、用得上,将自身打造成一名优秀深度贫困地区长远发展急需的本土人才。
定向生培养健全“学校培养管理、市(州)统筹协调、县(市、区)具体负责”的运行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育人方向,整合各方资源、凝聚各方力量,创新教育方式、优化培养模式,强化管理服务、提升培养质量。
创新思想教育方式、运用主题班会、班级团建等形式,引导学生牢固树立学有所成、学有所用、服务家乡、建功立业的感恩意识和家国情怀,自觉做到刻苦学习、发奋读书、练就本领、全面发展,立志毕业后回到家乡,为深度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
通过定向生政策宣讲、一对一的合同解读,引导学生增强诚信意识,学院积极开展以契约为主题的班级活动,帮助学生树立契约精神,形成契约联盟。
优选政治觉悟高、业务能力强、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组建教学团队,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就业方向,科学确定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计、安排教学计划,深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特别是实践能力。结合当地委托培养单位的要求,着重培养应用于新时期的旅游人才技能,如新媒体能力、旅游资源普查能力、旅游线路规划能力以及无人机使用等实用技能。
学生工作团队围绕定向生的生活习性等,在尊重少数民族风俗情况下,做好定向生管理工作,根据学生在校培养实际需要,做好教育教学物质条件、教学资源和经费保障。建立健全学业指导与帮扶机制。
旅游管理专业定向生肩负着回报家乡、特别是乡村振兴的重任,定向培养院校要充分发挥在校培养管理的关键作用,强化教育教学管理。委托定向培养地区要全面落实免费定向培养的主体责任,强化跟踪管理服务。只有校县协同合作,才能真正确保定向培养学生学得好、回得去、用得上,打造一支深度贫困地区长远发展急需的本土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