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正班
摘要:学业情绪就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所体会到的那种情绪,这种情绪体验不仅仅是关于学习上的体会还有心理上的体会。对于初中的学生而言,学业情绪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情况更为重要的是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发展。因此,针对初中学困生情绪的研究,找到有关的影响因素,利用这些因素找到相关的措施,促进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学困生;学业情绪特点;影响因素分析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34-324
引言
在初中教学科目中,语文学科占据着基础性地位。同时,语文课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对其他课程的学习具有奠基作用。因此,语文教师要对学困生的成因进行深入分析,并立足于教学实践,积极探究有效的转化策略,实现对学困生的有效转化,提高学困生的语文成绩,并培养其语文素养,促进其实现良好的全面发展。
一、初中语文学困生学业情绪特点
学困生的情绪特点有着多种方面,并不是对所有的学习都有着抵触的心理。例如,他们喜欢口语表达,应用之类的类型,但是对于阅读和写作却有着抵触的情绪。尤其在考试之前,他们的抵触情绪更加的明显。随着入学时间的增长,他们的情绪也在发生不断的变化,刚开始入学时对学习充满激情,充满兴趣,想要好好的学习,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学生开始表现出懈怠的心理,开始不认真听讲,不认真完成作业,开始抵触学习。
二、影响初中语文学困生学业情绪的因素
(一)个体的内部原因
初中语文学困生的学业情绪存在多种的可能因素,首先从个体内部因素方面来看,主要包括下面的几个方面,学习发展能力,学习行为能力,成绩等。其中最为主要的影响因素就是成就动机和效能感,在对学生进行情绪干预的过程中,可以把这当做出发点,制定合理的成就目标,通过提高学习的效能感来提高学习的成绩和心理期待。
(二)外部环境因素
影响初中语文学困生学业情绪的因素除了内部的因素还有外部的因素。外部的因素主要包括考试成绩、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等三个因素。但是影响其情绪的不仅仅是这三个因素还有其他方面的因素,因为学生和学生之间存在诸多的差异,不同的学习情况、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时间都会得到不同的影响因素,使得不同的情绪得到不同的体验。
三、初中语文学困生学习情绪的调解
(一)增强学困生的语文学习信心
语文学困生普遍对语文课程学习缺乏自信心,极易自暴自弃。对此,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增强学困生的语文学习信心。语文教师不能将学习成绩作为衡量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而对学生进行区别对待,这样会严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并挫伤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自信心。教师要一视同仁地对待学生,并重点加强对学困生的关爱和鼓励,并深入挖掘学困生身上潜在的语文学习优势,以此为切入点,增强学困生对语文学习的信心。例如,笔者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深入挖掘学困生身上潜在的各种语文学习优势,并加以鼓励,有效点燃了学困生对语文学习的信心。有的学困生能写一手漂亮的字,有的学困生善于朗读,有的学困生具有较强的记忆力,有的学困生思维活跃……笔者以学困生的闪光点为切入点,加以鼓励和指导,对学生形成了有效激励,有效增强了学困生对语文学习的信心。
(二)培养学困生的语文学习习惯
高效优质的语文学习有赖于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教师要引导学困生学会正确使用各类工具书,培养其使用工具书开展自主探究学习的好习惯。所谓工具书,是指字典、词典以及各类学习资料。部分学困生缺乏良好的字词基础,教师可引导其通过查阅字典,清晰准确地掌握字词的正确读音和书写。教师要引导学困生通过工具书开展自主探究学习和独立思考,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其次,教师要引导学困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能为学困生的语文学习带来源头活水,并开阔学困生的语文视野。学困生在阅读过程中,会下意识地运用所学的语文基础知识,能实现对自身语文基础的有效夯实,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增强自身的语文素养。同时,教师要引导学困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引导学困生在阅读过程中,将生僻字、词汇画下来,并查阅工具书,掌握其读音、字形和含义,增加语文基础知识积累;将优美词句画下来,并摘抄到笔记本上,在锻炼书写能力的同时,积累写作素材,为培养良好的写作能力奠定基础;将读后感记录在笔记本上,增强其独立思考能力和写作能力。总之,语文教师要通过引导学困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实现对学困生的有效转化。
(三)有针对性地布置、批改和讲评作业
由于学困生在学习当中有差异性,和成绩较好的同学并不能完全统一化,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考虑到难易程度,对于学困生来说要先从基础题型进行学习,对于难度较大的思考题可以适当删除,只有基础牢固后才能进行拔高训练。并且针对学困生的作业,教师还需要改变批改形式,采用当面批阅的形式,让学生能够和教师进行沟通交流,教师则可以在这个过程中了解学生的疑惑點所在,针对性地讲解,学生则会理解掌握,最终逐步改善当前的学习困境。
结束语
总而言之,做好学困生的提升工作,不仅仅是素质教育的教学要求,更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因此,相关教育工作者要立足于学困生的形成原因,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不断丰富课堂的趣味性,让学困生也能积极融入课堂教学,激发其自身的学习积极性,使其能够将自己的“学困生”标签摘除,从而不断提升其学习质量,落实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
参考文献
[1]王秀红.初中语文学困生的学业情绪特点及影响因素探究[J].考试周刊,2020(37):39-40.
[2]王贤璋.初中语文学困生的学业情绪分析及对策[J].甘肃教育,2019(24):53.
[3]陈冬萍.浅谈初中语文学困生学习情绪分析与转化对策[J].新课程(下),2019(02):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