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序文
摘要: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起关键作用,而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往往容易穿新鞋走老路,语文课程标准给我们指出明确的方向,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读懂、读通,而不是支离破碎讲一些语言知识,应让学生去整体阅读,深刻感悟,体验情感,建立有意义的语文阅读课堂。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有意义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34-29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语文课程的教学中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而阅读是关键。因此作为一名语文科教师要重视阅读教学,让学生在阅读中掌握基础知识,在阅读中感悟,在阅读中思考,在阅读中提高能力,在阅读中提高审美情趣,在阅读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取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问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不能单单理解为让学生反复的读教材,应是“阅”和“读”的有机结合。人们常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升华。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但对于语文老师来说不应是“放羊”式的让学生死读,而应该引导学生有思考性智慧阅读,带着问题阅读,建立有意义的语文阅读课堂。如何才能建立有意义的语文教学课堂呢?
一、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千遍一律的阅读教学方式只能使学生感到乏味,认为读书是一门苦差事,必须要“头悬梁,锥刺股”,因此必须营造轻松活泼的阅读氛围,让学生乐于阅读。如在教学六年级《我们爱你啊,中国》这课时,先让学生听《我的中国》、《我爱你,中国》这些歌曲,然后用多媒体展示祖国的美好风光以及这三十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发生了巨大变化,激发了学生的阅读热情,也激发了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二、让学生与文本对话
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了解大师们的思想,体验大师们的情感,与大师共鸣,在对话中提高自己,净化自己的灵魂。如在教学六年级《夹竹桃》这课时,通过让学生反复阅读之后,老师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通过刚才的阅读,大家觉得,季先生对夹竹桃的这份感情,我们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呢?有的同学说是偏爱,有的说是情有独钟,有的说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老师又接着追问:你们知道为什么季先生对夹竹桃情有独钟?学生们说我们不知道,要问季先生他老人家。老师又问:假如季先生就在你面前,你会问什么样的问题?学生们提了许多问题。接着老师又问:如果我们不能面对面地与季老进行交流,哪该怎么办?同学们议论纷纷,说了许多方法。通过这些与文本的对话,学生即读懂了夹竹桃,又读懂了季羡林。
三、让学生有目标阅读
带着问题阅读,学会质疑,真正读懂课文内容,这样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在阅读中去探究,提高自己的思维力。人们常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因此要让学生边读边思考,随时写下自己的心得和体会,在书上圈圈点点,留下思考的印记。如教学六年级《爱之链》这课时,老师没有花过多的时间讲解思想内容,而是让学生有目标阅读,带着问题阅读,变“读课文”为“学阅读”,老师提出这样的问题:乔伊,这是小说《爱之链》中得一个重要人物,小说中还有哪几个人物?简单介绍一下。学生回答后,老师要求学生说出他们之间的关系。老师听后表扬学生:了不起!言简意赅,简洁明了!最后如果改成“没想到,女店主就是乔伊的妻子”,就更完美了!看来,同学们很会读小说,很会概括小说的“情节”。这篇小说在结构上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就叫“人物不知道,读者全知道。小说中的三个人物,彼此之间对于许多事情的细节并不知道,而我们读者却好像上帝,对一切全知道。而那些他们相互之间并不知道的细节,却往往深深打动了我们读者的心。仔细读一读这篇小说,用心感受一下那些“人物不知道”的细节,可以在边上简要写下自己的体会。
四、让学生在阅读中想象
阅读就是创造,在同化的基础上顺应,在文本阅读中再想象,在文本阅读中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在有意义的语文教学课堂中要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说出自己的想法,再进行形象创新。
五、在阅读中对学生进行指导
构建有意义的语文教学课堂不是让学生满堂读,而必须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如“浏览”“略读”“粗读“精读”“快速阅读”“朗读”“默读”……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掌握了阅读方法,教师不需要那么辛苦,学生也不会学得那么累,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提高了学生阅读的深度和广度。
六、让学生在合作中阅读
构建有意义的语文阅读课堂,不是让学生独自读书,而应该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精神,让学生在集体交流中进行思想火花的碰撞,汲取他人的知识、智慧营养,使自己的思想、精神得到升华,在课堂教学中要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团结合作,共同探究。
七、要构建开放的阅读课堂
建立有意义的语文阅读课堂必须是开放性的课堂,让大家畅所欲言,不要寻找标准答案,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生观、审美观和价值观。阅读必须课内外、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形成良好的读书风尚和良好的读书习惯,使读书变得有意义有价值推动社会文明风气的形成。
八、正確评价学生的阅读成果
要注重学生的阅读过程,而不能仅凭一张试卷去评价学生的阅读水平。在课堂教学中要真正做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深刻。
总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不能事先设计一个个环节,“牵”着学生走进你精心设计的环节里,这样的课看似热闹,但束缚了学生的思想,并不能了解文章的精髓,学生也得不到发展。建立有意义的语文阅读课堂要关注学生对文本意义的积极探寻,即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读中想象,入情入境,把书读活读通,读出新意,并进行再加工。在语文阅读课堂中不能仅仅停留在语言的推敲斟酌、结构的分析比较上,而应让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使阅读教学高效有意义。
参考文献
[1]顾文钦.浅谈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7,2(7):16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