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教师的多重角色

2021-10-16 17:43黄伊伊戴鹂鹃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35期
关键词:小学教师角色定位新课改

黄伊伊 戴鹂鹃

摘要:自2012年开始逐步试点、推进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新课改”)提出“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对教育工作进行了系统改革,教师的角色也由单一的知识传播者变为了兼具班级管理、知识传播、教学研究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新型教师。新课标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社区型的开放教师,具有多重角色属性。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教师;角色定位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35-304

国家于2012年开始试点并推进新课改,对教育工作进行规范化改革,同时也对教师的角色定位进行说明,教师作为单一的知识传播者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一、由知识教育的主导者变为教学过程的参与者与服务者

“传道授业解惑”是几千年来教师的责任定位,“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的传统观念让教师一直以来都在身份上处于优势地位,而学生则作为劣势地位被动参与教学过程,这是有碍新课改“以学生为中心”的基本理念的。因此,教师需要转变角色,化身为教学过程的参与者与服务者,凸显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教师变为教学过程的参与者,就是指教师在教学的各个阶段,都将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备课阶段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理解力和记忆力等;课堂阶段因势引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反思与总结阶段考虑是否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来改变自己的一些上课策略。教师要让学生开始自己思考、自己探索,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知识点,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教师要采用激励措施对表现良好的学生进行鼓励,引导学生热爱独立思考,让学生开始真正的做课堂的主人,而教师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逐步指引学生学会学习。

教师转变为教学过程的参与者和服务者,让学生做教学的主人,这是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最好方式。只有当教师让学生敢思考,学生才能会思考,才能在遇到困难时勇往直前去解决問题,而不是遇到新情况就去寻求帮助。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是素质教育教学要求的根本目标。

二、由教学过程的主导者变为和学生平等沟通的交流者

尊师重道是自古以来我国长期存在的伦理道德观念,教师也因为这一因素一度成为教学过程的主导,因此教育出现了老师讲什么,学生就听什么、就记什么的局面,教师对学生具有很大的权力,而学生则很难违背教师的要求,这不但有违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也对学生的自我发展造成不良影响。教师要多多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想法,并对学生的意见做出反馈。

首先,教学过程中应该增加师生互动,增加学生自由发言和讨论的时间,教师对于学生不成熟的想法不应该进行否定,而是要进行合理的引导。其次,师生之前可以互相提意见,比如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安排不满意、教师认为班级卫生需要靠大家维护,老师就可以跟学生一起对意见中的问题进行改正,教师不作为权威方颐指气使,而是站在和大家平等的位置沟通交流解决问题,教师对学生的意见做出反馈,不仅是增加师生之间的理解,同时也是鼓励学生去说出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辨别是非的能力。素质教育,德育为先,这比教会学生知识更为重要。

教师转变为和学生平等沟通的交流者,尊重学生的意见,对学生意见进行调整和改正,将树立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勇敢说“不”的意识,同时也是让培养学生具有是非观,辨别善恶、分清是非、勇敢拒绝、倡导公平,这正是当今社会所欠缺的品质,也是素质教育所要养成的学生的品质。此外,平等沟通还有助于增加理解,便于管理。

三、由单一的教学者转变为课程的研发者、教学模式的创新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长期以来,教师只是按部就班的从事课堂教学工作,狭义的理解“教学”的内涵,很多老师甚至按照学校发布的统一的教案来进行教学,没有自己的教学特色和教育方法。新课改要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师也应如此。2014年国家出台《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2018年出台第二版,要求培养具有教育专业素质、勇于创新教学、善于综合育人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中小学教师,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需要具备课程研发能力,由单一的教学者转变为课程的研发者、教学模式的创新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如何实现这一转型呢?学校需要组建专门的课程研发团队,建设图书馆、数据库提供资料支持,教师需要开始总结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不断地学习教学知识,地方政府、各级教育部门也需要提供足够的经费保障。目前,很多学校已经具备了教学研究团队,大量基层教师开始发表论文,将自己的教育观念、实践经验总结、分享、交流,已经出现大量基本具备了课程研发能力的学校。很多学校将科研能力作为教师评定职称的重要考核标准,教师已经基本完成了转型。教师将教学研究的结果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使用科学的、有效的、可调控的手段去进行教学,保障学生接受到足够好的、最适宜的教育。

教师“多重”角色改革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由于我国长期以来根深蒂固的伦理观念、教师本身特点的因素,其在实施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总结

新课改时代,教师“多重”角色转型是时代需要,也是实现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必要保障,我们需要不断克服困难,自我提升,相互合作,加强交流,努力适应教育新环境。当前教师角色转型虽然已经进展多年,但实际效果不容乐观,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们需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将最好的教学带给学生,最大程度的让学生满足自我实现。

参考文献

[1]周超英.(2021).新课程背景下全科型教师培养的思考.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05),178-179+182.

[2]谢晓霞.(2019).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知识文库(15),103-104.

猜你喜欢
小学教师角色定位新课改
让学生动起来、笑出来
重庆科学城南开景阳小学教师作品
张家港市鹿苑小学教师作品
句容市行香中心小学教师作品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刘辉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微课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导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