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阶段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和思辨能力需要教师立足于教材,同时还要拓展延伸,引导学生阅读经典文本,“以读促思,以思助写”,具体有三条途径:课堂延伸式思辨读写、体验式思辨读写、整本书思辨读写。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语文;思辨读写
新课标阐释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其内容包括:“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拟通过重点落实“思维发展与提升”这一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创造思维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
上海特级教师余党绪在一次访谈中提到“人生不能输在思维方式上”,且多次强调思辨性阅读的重要性。思辨读写要求学习者勇于思考、大胆质疑、小心求证、慎思明辨。拟从以下三条途径引导学生开展个性化的思辨阅读:其一,课堂延伸式思辨读写;其二,体验式思辨读写;其三,整本书思辨读写。这三种方式由浅入深,且层层推进,旨在提高学生的思辨读写能力。
一、课堂延伸式思辨读写
以《荷塘月色》教学为例。《荷塘月色》一文的文眼是“心里颇不宁静”。作者来到荷塘,看到夜色下的荷塘和荷塘中的月色,心情由郁闷转为喜悦,回到家又转为沉重的心路历程。鉴赏完这篇散文,有学生提出质疑:“作者笔下的荷塘和月色很迷人,但一个人在心情烦躁的时候哪有心情如此细腻地去观察美景?而且还是晚上……”
恰好学校有荷塘,笔者提议用生活经验、亲身感悟等去反观文本内容,展开思辨。然后引导学生将所见所感付诸笔端。许多学生反馈,当进入荷塘细细去观赏时,整个人都沉浸在美景之中,好像外界喧闹都被隔离了,感觉暂时离开了常态的生活和情绪,进入了非常态的情境中。然后再来反观文本和作者的情思,就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了。学生们大多沉浸在书海题海里,身边的美景美物大多错过了,许多花是有花期的,错过了就只能等来年,这也是很好的美育机会。最后让学生把所思所感写下来,达到阅读和写作交融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辨思维得以生发。
有的学生写下了这样的文字:
不知不觉走到了学校的荷塘,以前因忙于学习无暇顾及,殊不知其这般令人陶醉……
沉思往事立残阳,当时只道是寻常。背着手,绕着这一隅清池踱步,只一眼,我的目光便再也收不回了。落日余晖的笼罩下,清清浅浅的荷花愈显庄重肃穆,宛若披着凤霞冠的新娘子,红妆十里,壮丽逶迤。她左手执梨花木梳,右手引三千青丝,十指纤纤,白皙修长。如瀑长发被梳得一丝一缕皆服服帖帖,高挽起的山髻别着一枝金钿。铜镜里的女子,眉心一粒朱砂,绛红一点薄唇,好似天外飞仙误撞凡尘,当真我见犹怜!
二、体验式思辨读写
以《雷雨》教学为例。笔者执教《雷雨》一课时,以体验式表演为主要学习方法,营造一种在周家周鲁相认的氛围,学生非常投入。通过阅读,学生把周鲁相认的场景还原。学生摆好桌子,并在桌子上放好符合周朴园身份的物件,甚至还设置了屏风、拿扇子的仆人。扮演周朴园的学生通过思辨审阅,深入揣摩周朴园出现双重性格的根源,即他曾到过德国留学,接受过资本主义社会思潮的熏陶,同时那种封建遗老的观念又根深蒂固,所以他表面上念旧、重情,实际上是伪君子、唯利是图。表演者通过思辨阅读深入领会,“以身体之”,表演时像周朴园附体,举手投足、眉宇眼神、面目表情间都表现出伪善与冷酷。
学生在周记中有这样的思辨理解:
体验式思辨阅读需要我们潜心阅读,认真思辨,反复验证,耐心地揣摩人物感情,精心地准备所需道具,才能最大限度还原真实场景,刻画人物语言、动作和神态。在同学们的表演过程中,一个个角色被惟妙惟肖地还原……从中也能看出大家被戏剧的美所征服,其中王维同学的演绎离大家心目中的“鲁大海”最为接近,他的怒吼、他的挣扎都被完美还原,大家都为这样的演绎献上了自己的掌声。
学生切身体会剧中人物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行,有了“以身体之”的体验式思辨阅读,剧中人物的一切好像都发生在自己身上,思维的闸门就顺势打开了,阅读体验就走向了深入。
三、整本书思辨读写
以《哈姆雷特》教学为例。通过每周一节阅读课,经过一个月的时间,我们从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到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四个步骤,由浅入深、由粗到细、由表及里、层层推进,同时也告诉学生读这样一类的经典整本书,也可以这样四步走。尽量让学生做到以质疑和求是的态度独立自主阅读,做到边阅读边理解质疑,边批判边反思求证,最后以文章的形式写出来,表达自己的见解。
学生在前面课堂延伸阅读思辨和体验式阅读思辨的思维训练之后,读完《哈姆雷特》整本书,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哈姆雷特真的是犹豫不决吗?还是睿智稳重的王子风范?我们是否应该看低哈姆雷特是一个懦弱、犹豫、延宕的王子?还是我们每个人心中某个角落都有这样一个懦弱、犹豫、延宕的小人存在?哈姆雷特是真疯还是假疯?鬼魂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哈姆雷特和奥菲利亚的爱情是真的吗?王后的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王后跟国王和叔父的感情孰真孰假?”等。带着问题再回到文本中找出相关细节仔细阅读,小组内展开讨论,对文中的观点理性地思考评判,与文本展开深层次的对话,进而解开心中的疑惑,展开个性化的阅读。最后把所读所感写下来。
有的学生在其《记一位出场次数不多的龙套》一文中这样回答鬼魂存在的意义:“《哈姆雷特》中鬼魂的光芒在于他用自己本不多的出场次数推动了悲剧的发展,用自己三次的出场机会塑造了一个形象突出的自己:当老哈姆雷特(即鬼魂)在城墙上徘徊之时,显得悲伤而庄严,悲苦而坚定,迟疑而从容,雄辩、激昂而又富有逻辑力量,实是鬼魂中的典范。这就是鬼魂,《哈姆雷特》里一位出场次数不多的龙套,也是一出场改变剧情走向的主角。”
另外,我們以这种阅读方法读了很多经典著作,根据上文提供的方法,训练学生的思辨读写能力。
综上所述,我们以提高学生由课堂文本思辨到生活体验思辨再到个性化读写思辨的能力为宗旨,采用多种方式展示学生的作品:如周记点评、微信公众号发表、投稿发表等,鼓励学生积极进行思辨和表达。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辨思维得到了训练,语言表达、写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学生享受到了学习的乐趣,其核心素养与能力自然而然得到了提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董毓,余党绪.批判性思维与思辨读写对谈[J]. 语文教学通讯,2017(1).
作者简介:刘小平(1984— ),女,广东省湛江市第二中学一级教师,主研方向为中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