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凡芳
近年来,学前教育发展进入了快车道,高质量的学前教育需要高素质的幼儿教师。因此,全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新时代幼儿教师队伍尤为重要。《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明确指出:“幼儿园教师是履行幼儿园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根据我区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现状,我们积极探索培养幼儿教师的有效研训途径,努力促进我区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创建评培一体模式,构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
滨城区现有幼儿园161所,在园幼儿2.6万余人,学前教育普惠率达到83.84%。其中,公办园在园幼儿8815人,教师1086人,学前教育专科学历占65.49%,学前教育本科学历占27.15%,其他专业占7.36%。客观分析幼儿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以及专业类别,发现我区幼儿教师存在职业认同感低、教学基本功薄弱以及科研能力较弱等问题。基于问题导向与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需求,我区持续优化顶层设计,制定了《滨城区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培养体系》,包括理念、目标、内容、操作和评价五个子体系,搭建评培一体的幼儿教师培养体系。
理念体系包括专业成长的价值观、新理念等,核心理念是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面向未来,这是幼儿教师综合素质的核心;目标体系中的总目标是争做新时代“四有”好教师,并从德、能、勤、绩、廉等多个角度定位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取向;内容体系基于《标准》确定了教师职业道德、教师专业文化素质和教师专业履职能力3大板块,确定了14个领域的基本要求;操作体系是整个培养体系中承上启下的关键板块,包括课题研究、课例培训、深度读写等10种研修方式;评价体系侧重科学、多元的发展性评价,运用共有技能实演、成长档案、调查问卷、观察记录、常规反馈、考察测试6种具体评价方式。这5个子体系形成了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完整闭环,提供了可操作的宏观指导系统。
二、创新教研机制,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
1.以制度来规范教研工作的开展
秉承“着力教师专业发展、注重群体参与、倡导自主发展、支持有效研究”的原则,我区建章立制、搭建平台,多项施策、多样联动,进一步优化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路径。区教体局先后出台了《滨城区幼儿园中心教研组管理办法》《滨城区幼儿园教师领航领域联盟实施方案》《滨城区幼儿园片区教研制度》以及《滨城区幼儿园责任区制度和责任督学制度》等文件与规章制度,制定了20余项管理办法,建立了片级联动制、常态推门制、跟踪回访制、展示分享制等综合、多元的管理机制,从而保证了区域教研、片级教研以及领域学科联盟等多形式的教研活动的开展,使教研工作做实、做细、做出成效。
2.以研修共同体来带动教师的教研行为
结合《标准》中提及的基本理念以及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3个维度的内容,我区统筹全区幼儿教师的业务特长与专业优势进行了科学、合理的重组,组建了包含行政、教研、幼儿园各层面的骨干研究团队,构架了区域幼儿教师研修共同体的模式,着力建设区域名师团队研修平台。一是根据城乡区域划分,以滨北、梁才、教育实验、育英学园四大集团为主体组成教研共同体,每个共同体还有多个帮扶园,基于每个幼儿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形成基于问题导向的教研专题;二是根据主题领域以及幼儿园一日流程建立了语言骨干教师研修班、科学青年教师联合会、体育沙龙等团队研修体,每个研修体都要基于教师与幼儿的发展需要确定研修专题,并制定出详细的研修方案,力争做好专题内容、研修方案并写好专题文章。
3.以微课题入手提升教师的研究能力
一是以微课题为小切口进行课题研究,从小事、小现象、小问题入手,以小见大,真讨论、真实践,将常规工作与课题研究深度融合,基于问题导向自发形成了家园工作、班级管理、游戏活动、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微课题研究小组,两个或多个幼儿园共话研究问题,同施研究之策,共享研究成果,真正提高教师应用科研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研究型教师的成长搭建了舞台。二是根据国家、省、市、区各级课题的立项情况形成不同课题研修体,如育英学园的“多元化体育”研修共同体、教育实验的“全语言”研修联盟体等。以课题研究为主线横向带动片区幼儿园在各方面的深度探索与实践,进一步拓宽了研究路径,扩大了研究成果的效益与价值。
三、多元化实施教师专业发展培养策略
1.实施多元培养工程,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提升
一是实施梯度培养工程,根据全区教师的入职年限、学历水平以及专业领域分层、分系列實施 “三六九”梯度培养工程,为不同层次教师制定详细和可靠近的发展目标,实行分层次培训方式以及教师菜单式培训计划,以园级为单位为每一位教师建立动态化成长档案,动态化地记录教师的成长轨迹;二是实施名师工程,以省市区各级名师、名校长为引领,通过自荐与评比相结合的方式选出常规名师、教学名师、家长工作之星等“项目名师”,针对这些名师开展项目分享活动,建立师徒结对帮扶活动,利用“项目名师”的优势带动其他教师的发展;三是实施技能提升工程,创新教师业务交流方式方法,构建教师博客、网络群聊、青年社团等多种形式的交流平台,开展“炫彩自我”“幼师风采”等技能大比武活动;四是实施师徒帮带工程,以老带新,以新促老,手拉手结对互助,面对面碰撞共鸣,实现了分层协同提升,较快地促进了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五是实施“五位一体”研修工程,大力构建菜单培训式、课例研修式、实践跟进式、名师引领式、课题研究式“五位一体”的区域教研培训模式,全力打造尚德善思、潜心育人、高素质的幼儿教师队伍;六是实施课例同构工程,立足育人主阵地,扎实开展“同课异构”“师徒磨课”“一师一优课”“领域挂牌课”“观摩课评比”等活动,积极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教研活动氛围,促进幼儿教师队伍整体提升。
2.开展人文素养工程,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
一是书香浸润,打破园级界限,形成园与园、教师与教师之间的“读书+研训”的教研培训模式,通过QQ、微信或钉钉等平台,进行线上与线下的互动交流,以“目的性阅读”与“兴趣性阅读”相结合,“强制性阅读”与“自由阅读”相结合的方式,设立读书节,组织开展读书论坛、读书专题讲座等不同形式的活动,提升了教师的文学修养,充实了教师的文化底蕴;二是环境熏陶,以教研联盟共同体为单元,积极开展了“教师办公室文化大评比”活动,创建了 “学习型组室”“合作型组室”“人文型组室”,各联盟组根据自己园所环境实际张贴办公室公约,利用室内墙壁、办公(玻璃)桌面等空间开展艺术布置,利用其他空间合理摆设艺术物品和种养盆栽,体现办公室的个性特征和动态特点以及教师的个性创造;三是组织开展 “师德规范+实践感悟+心理调适”三维培训活动,通过“夸夸我身边的好老师”“我为滨城献一计”“寻找滨城的美”等活动,促进联盟园之间的沟通与合作。
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任重而道远,是一个持续、长久的过程,要靠多元的路径、多样的内容以及创新的策略才能得以实现。基于区域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区域只有努力营造一个主动发展、富有支持性的空间,促使幼儿教师不断努力反思与自我发展,幼儿教师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专业成长,而区域学前教育的发展才能驶入更加科学化、现代化的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