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的特色班本课程研究

2021-10-16 14:29陆晓旦
教育界·中旬 2021年9期
关键词:班本课程特色问题

陆晓旦

【摘要】幼儿每天都有很多问题,如何让幼儿的问题转化为他们探索的课程,这是我们幼儿教师研究的方向。要在幼儿的问题下,形成特色班本课程,让幼儿思路活起来,在问题中发现特色课程内容,在课程中不断提出问题,让问题与课程互动,使课程成为为幼儿服务的课程。

【关键词】问题;特色;班本课程

幼儿的学习来源于生活,幼儿对生活中的事物充满了探索的欲望,而我园的特色课程的内容也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幼儿每天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如何去应对幼儿天马行空的问题呢?是不管不顾,还是每一个都回答,或者与幼儿一起去探索呢?我园结合特色课程,在幼儿的问题中发现特色课程的内容,形成有自己特色的班本课程。

一、梳理问题,提供课程基础

(一)融于生活,发现幼儿问题

幼儿的问题来源于他们的生活之中,他们在生活中自由自主地探索。生活活动中蕴藏着很多特色的知识,如在晨段时发现种植地里有小苗苗,幼儿就有了问题:“这棵小苗苗是什么?”“它长大了会是什么样的呢?”看见了池塘里的鱼会问:“池塘里有好多不一样的鱼,都是些什么鱼?”“小金鱼是怎么来的?”中秋节时幼儿便问:“中秋节是怎么来的?”“中秋节为什么要吃月饼?”在吃螃蟹的时节,有的幼儿在家吃了螃蟹,就有了问题:“螃蟹有几条脚?”“螃蟹是什么颜色的?”金秋时刻,幼儿看见田里金黄一片就问:“田里金黄色的是什么呀?真漂亮!”“水稻是什么?”午点时经常吃小橘子,幼儿剥橘子时有了问题:“橘子有几瓣?”“橘子皮可以用来做什么呢?”老师在幼儿的活动中发现幼儿各种各样的问题,对幼儿的问题也产生了赞叹之感。

(二)收集整理,梳理幼儿问题

对于幼儿生活中的问题,老师们在观察发现之后,也让幼儿进行整理,让幼儿以绘画形式表现出来。老师帮助他们记录问题,然后对幼儿的问题进行整理,与幼儿共同梳理本班幼儿主要关注的问题,并且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究,共同发现班本特色课程内容。

(三)共同研讨,形成班本雏形

在问题的整理中,幼儿进行小组研讨,教师对组内特色课程内容进行初步认识,形成班本课程雏形,再根据和幼儿的共同商讨确定本班班本课程的最终内容,在问题中形成班本特色课程。

二、探索发现,创新课程内容

(一)在课程中挖掘问题

班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幼儿仍会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在《遇“稻”一粒米》这个班本课程中,幼儿发现了原来米是稻谷变的。稻谷是怎么变成米的呢?米有哪些用途呢?幼儿提出了新问题。在《纸来纸趣》中,幼儿对纸是怎么来的,纸有哪些用途产生了兴趣。在班本课程中实施中他们发现了新的问题,于是又有了解决问题的兴趣。

(二)在探索中解决问题

特色班本课程实施的过程,也是幼儿不断自主探索、发现的过程,幼儿在发现问题后解决问题。比如在《遇“稻”一粒米》中,幼儿对米进行了探索,了解了米的种类,探索了米的沉浮,从实验中了解了米的密度,利用小苏打、白醋与少量水混合,将米粒置于其中,搅拌发现米会跳舞,幼儿还利用米进行了贴画,学习了有关米的古诗等。《纸来纸趣》中,幼儿在纸是怎么来的问题中,了解了有关蔡伦造纸的古诗,并且尝试了古法造纸,看着自己造出的纸,幼儿都体验了成功的乐趣。《美味“蟹”逅》班本课程中,幼儿在看见螃蟹的过程中,对螃蟹是怎么走路的,怎么知道螃蟹的性别等产生了疑问,于是幼儿在家里、在班级中进行了探索,知道了肚子圆的是母的,肚子像三角形的是公的,了解到螃蟹走路是横着走的,还发现螃蟹离开了水也能活着。各班的班本特色不同,幼儿的探索也不同,各班都在实施过程中解决了问题,提高了幼儿参与课程的能力,同时也让课程真的活了起来。

(三)在问题中创新课程

原有的课程从综合丛书上来,虽然也结合了季节特征和幼儿的年龄发展特点,但是对于教师和幼儿来说都缺少新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幼儿的课程。而我们的特色班本课程,不仅从幼儿的生活出发,更是让幼儿能够有自主探索的空间,让幼儿在生活中发现特色资源,在探索中发现问题,在问题中深入探索、解决问题,从而让幼儿了解乡村文化、民俗文化等内容,形成真正的幼儿的课程。从实施班本特色课程开始,我园便有了属于孩子自己的课程,比如《好玩的水》《房子的故事》《蔬菜进行曲》《香香的蔬菜》《种情于你》《稻谷飘香》《遇“稻”一粒米》《藕然遇见你》《欢橘一堂》《纸来纸趣》等班本特色课程,每个课程中都蕴含着幼儿的智慧。幼儿们发现了很多科学小知识,让老师也眼前一亮,原来很多东西是可以在课程的探索和实施中去发现、创新的,这是在综合课程中无法做到的。

三、实践研究,深化课程体系

(一)教学活动了解课程框架

每个课程的探索都离不开教学活动,我们的特色班本课程也一样。在幼儿的问题中形成了探索的主体,确定了班本课程内容后,便有了教学活动的探索。教学活动来源于幼儿和教师的共同努力,教学活动也为特色班本课程提供了框架,对教师来说也是一个挑战,如何设计教学活动,才能让幼儿在游戏中探索,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在课程发起时,教师与幼儿共同商讨,并且架构起课程框架,形成了各班特有的课程。课程的设计对于教师尤其是新教师而言是一个挑战,教师要把教学活动的设计与游戏相结合,创设生活化的情景,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班本课程的内容,在探讨、设计环节中,增强课程的可操作性。

(二)区域活动深化课程内容

区域活动是课程的延伸,任何一门课程的实施都不是只靠教学活动能够解决的,如今,区域活动是幼儿园重点关注的内容。在探索中我们也发现,区域活动解决了很多教学中无法解决的问题,能帮助幼儿解决个体差异性,让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去提升自我能力。区域活动中有着丰富的特色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废旧材料、乡村资源、民俗文化资源等,幼儿将这些资源运用到了本班的班本课程中。在自由取放材料的探索中,幼儿的思维得以发散,并且总会在不经意间给我们惊喜。比如《藕然遇见你》中,幼儿自发带藕放到了生活区,进行了塞藕体验,老师帮助他们将藕烧熟,又进行了吃藕的体验,这樣的体验让幼儿有了新的感受;《欢橘一堂》中,孩子们在生活区进行了剥橘子、晒橘子皮等活动,在益智区进行了数橘子瓤活动,在美工区创作了橘子创意画、橘子皮贴画等,在科学区进行了橘子的沉浮实验,在语言区进行了橘子的故事创作,在建构区进行了建橘子的家、橘子创意建构活动。我园的区域除了室内,还有室外的农家小院、特色涂鸦、建构区、沙水区、种植园等区域,让班本课程融入了幼儿生活的各个角落,使得课程得到了深化。

(三)多方整合形成课程体系

课程源于生活,课程体系的形成离不开资源的辅助。我们在进行特色班本课程探索时,将幼儿园的角角落落都用了起来,创设了班级的特色种植区,让幼儿参与其中,将家里的种子、蔬菜、果实等带到班级里,在生活中运用资源。各班还丰富了材料箱,让幼儿在生活中探索,整合了园内、园外等资源,这些资源在幼儿各种活动、游戏中的运用,让我园特色班本课程形成了体系,促进了特色课程的开发。

四、家园共融,促进课程完善

(一)建立家庭生活场

家庭是幼儿成长的地方,是幼儿的生活场,尤其是我园地处乡村,大部分孩子住在乡下,随处可见自然资源,每家每户都有菜园,泥土也是随时可见。随着乡村振兴的实施,乡村房屋新建,沙、石、砖、瓦等资源也日渐丰富。家庭中可建立生活场,让幼儿参与家庭的活动中。如《香香的蔬菜》课程中,幼儿在家尝试种植、观察蔬菜,帮助大人择菜,对蔬菜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蛋生记》班本课程中,幼儿在家庭中和爸爸妈妈一起研究鸡蛋、吃鸡蛋、剥鸡蛋,完成蛋壳创意画等,养鸡家庭的幼儿研究鸡和蛋。不同的课程,在家庭这个生活场中,都能让幼儿够进行不同的探索,增强幼儿对课程的研究能力。

(二)走进田园探索场

乡村田园一片接一片,具有很高的探究价值,因此家长可以带幼儿走进田间,感受自然的气息。《稻谷飘香》《遇“稻”一粒米》两门班本课程也是从田间令人震撼的金黄而来,幼儿在家长的带领下,来到田间探索,对水稻进行调查,观察水稻的形态、颜色等特征,了解水稻,同时对水稻金黄色外衣里藏着的米进行了探索。离大农户近的家庭有幸看到了收稻、制米等过程,有的家庭利用石墨磨稻谷,从稻谷延伸到豆子等,田园这个探索场为幼儿提供了广阔的探索空间。

(三)完善特色课程体

家庭的融合,让特色课程的光芒得到了更好的绽放,家庭中蕴藏着特色班本课程所需要的资源,家长也是我们课程资源的提供者。家庭的参与,提高了特色班本课程探索的深度,家长的参与,让他们拉近了与自己孩子的距离,对幼儿的课程也有了了解,也为他们在家庭中引导孩子提供了方法,这些为我园课程体系的完善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特色之路的探索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特色与课程的融合,也是需要我们在生活中不断探索、发现的,教师要学会观察幼儿,从幼儿的问题中引导幼儿发现特色课程内容,给幼儿自由自主的空间,让幼儿自主探索,让课程真正属于幼儿。

【参考文献】

[1]戈柔.让幼儿的学习看得见:班级区域活动的实施策略[M]少年儿童出版社,2020(8) .

[2] 德布·柯蒂斯,馬吉·卡特.关注儿童的生活:以儿童为中心的反思性课程设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4).

猜你喜欢
班本课程特色问题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基于儿童语言表达力培育的班本课程实践
特色龙城,润养课程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