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内涵、问题与策略

2021-10-16 06:15马宽斌黄丽丽
职教论坛 2021年9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培训信息化

□马宽斌 黄丽丽

进入信息社会以来,信息技术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教育领域也概莫能外,教育信息化由此诞生,并以燎原之势飞速发展。教师作为教育的执行者,提升其信息化教学能力自然成为重中之重。时下,我国也十分重视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应用中的实际效果,将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谋划和推进。2016年,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强调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职业教育,促进教育体系重构与教学方式革新[1]。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以下简称《教育2035》),明确表示信息化时代,要加快教育变革步伐,利用信息技术完善人才培养理念、内容、模式及方法,切实提升教育教学质量[2]。如今,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号角早已吹响,信息技术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力量,对于与社会经济密切联系的职业教育来说,需要培养具有信息化素养的高质量技能型人才,才能促进我国经济发展迈上新征程。然而,建设一支具有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教师队伍是培养信息化职业技术人才的前提,尤其是当今网络新技术普及应用,促使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建设成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推进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准确界定其内涵?包含哪些维度与内容?面临哪些发展困境?如何进一步提升?研究与解决这些问题,既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后续探索的生长点,也为教育信息化实践探寻了可行之道。

一、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内涵界定

大多数人混淆了多媒体与信息化的本质区别,普遍认为信息化教学就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简单相加。实际上,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并非单纯指技术操作层面,而是教师处于信息化环境下,依托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信息技术,创设学习环境、收集与整合学习资源,有效开展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活动,从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实现师生终身学习的过程(见图1)[3]。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主要由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设计与开发、实施与评价构成(见图2)[4]。

图1 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概念框架

图2 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构成要素

(一)教师信息化教学意识与态度

教师信息化教学意识与态度,是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基本构成要素,反映了教师对信息化的认知与重视程度,决定了其在教学过程中是否主动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学生学习困难与实际教学问题。一方面,体现在教师对信息化教学重要性的认识。信息化时代,慕课、微课堂、翻转课堂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教师必须在心理上深刻认识信息化教学的基本规律和重要性。唯有如此,教师们才能接受新的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改变原有教学习惯,从而弥补缺陷、缩小差距,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是指教师主动运用信息化教学的意识。职业院校教师在充分理解信息化教学的基础上,结合学生需求,在教学中能够正确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合理安排课堂教学,不断反思教学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教师信息化教学知识与技能

教师信息化教学知识与技能,是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关键构成要素,可以划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基本知识层面,职业院校教师要全面掌握信息化教学的基本知识,包括信息化教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课程知识与信息技术知识,并对知识进行分类整理;二是基本操作层面,要求教师精通计算机、多媒体以及网络信息等系统,在教学活动中熟练地操作各种常用软件,制作多媒体课件,运用网络教学工具;三是资源获取与管理层面,具备资源的获取、鉴别、整合、优化能力。具体包括通过多种途径和渠道,从海量资源中搜索提取适用、有价值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并对这些资源进行有效鉴别、分类、管理与及时更新,提高资源利用质量。

(三)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开发

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开发主要指教师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教学设计理论为导向,围绕教学目标,利用信息技术精心开发课堂活动,促进信息资源与课程高度结合,优化教学的过程。主要包括调整教学计划、创新教学内容、改变教学与学习方式,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与探究活动。一般而言,这一过程最容易激发教师的创新意识,教师应当运用系统方法,探索教学体系的一系列变革,开发支持学生自主学习的新资源,从而优化教学效果。与传统教学设计相比,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并非只是将信息技术引入传统课堂教学,而是要以全新的思维去看待问题,用全新的方式去处理问题,这不仅要求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完成教学任务,还要能够进行创新性应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师信息化教学实施与评价

信息化教学手段与课程内容的深度融合,需要教师具备信息化教学实施与评价能力。信息化教学实施是教学设计与开发的具体呈现,但实际操作过程却比教学设计与开发复杂,是对教师信息化能力的真正考验。处于信息化教学环境,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标准,要求教师运用信息化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实践活动,灵活地使用教学设备和教学工具指导学生,切实将信息化的教学设计具体落实到每一节课和每一个教学环节。同时,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不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还要教师具备科学评价的能力,能够及时收集教学信息和反馈数据,对自己“教”的效果和学生“学”的效果进行发展性评价,帮助自身进行教学反思的同时带动学生发展。

二、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必要性

(一)国家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政策使然

纵观世界,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各国提升综合国力的前瞻性战略选择,我国也意识到教育信息化是教育变革的强大助推器,并将其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2017年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总结“十二五”以来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果,提出未来发展的六大重点任务及四大保障措施,保证职业教育现代化目标如期实现,促进职业教育取得长足发展[5];《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到2022年基本实现信息化教学覆盖全体师生,信息化基础建设覆盖全体学校,建设信息化教育大平台[6];《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要求职业学校开发信息化资源,完善信息化教学环境,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以适应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教学应用中的需求[7]。在整个教育信息化体系中,职业教育是最为薄弱的环节,其发展依靠于建设一支能够突破传统教育壁垒、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培养信息化复合型人才的师资队伍。信息化教师队伍的缺失,必将使教育信息化成为海市蜃楼。面对时代呼唤与教育改革需要,职业院校应当给予理性回答,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客观诉求

教师专业化发展即教师成长过程,对提升教育质量至关重要,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基本保障。在我国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教师专业化不断被审视与诠释,如何更好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优化职业教育师资质量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与此同时,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教师专业化发展也被赋予新内容和全新技术支持,即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8]。一方面,教师专业化发展包含信息化教学能力。教师专业化涉及多个方面发展,信息化教学能力正在成为一个新的必要的衡量指标,是教师追求专业化发展道路上必须提升的一项重要能力;另一方面,教师专业化发展需要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支持。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开辟了新道路,教师唯有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手段,才能收获更多专业知识技能,减少专业化发展道路上的阻碍因素,推进自身专业化发展进程。总之,职业院校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其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学习研究,而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最终归宿和落脚点是教师专业化发展。因此,提升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是促进其专业化发展的客观诉求。

(三)“互联网+教育”的环境驱动

近年来,信息技术革命浪潮以一种无法想象的速度席卷着各个领域,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随处可见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的身影。教育行业作为各行各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疑也与信息技术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促使教育理念、教育体系与教育模式发生变化。随之而来的是“网络化”与“数字化”成为新的代名词,学习通、大学生在线等众多网络学习平台与日俱增,给广大教师增添了无形的压力,迫切要求教师提高信息化教学素养。职业院校教师要想在信息化社会中站稳脚跟,必须适应并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教育问题,进行教学创造和创新。因此,教师作为教育的实施者,必须跟上教育信息化浪潮,关注现代化教育理念,学习信息化理论,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提高信息化素养,真正具备新时期下的核心竞争力,使自身能够在“优胜劣汰”的社会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面临的困境

随着《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教育2035》等文件相继颁布,可见我国政府部门、政治家以及教育工作者都已经或正在意识到信息技术对推动教育教学进步的巨大作用。毋庸置疑,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是影响信息技术应用的关键因素,要实现职业教育信息化,必须廓清当前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面临的困境。

(一)信息化教学意识淡薄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教育背景下,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要求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处在一种发展变化的状态。这种动态性既给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带来了挑战,也为其进一步完善、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提供了机会。适应动态发展需要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自主性,然而当前职业院校教师整体的信息化教学意识还较为淡薄,亟待进一步加强。现阶段,很多职业院校的信息化教育教学改革如火如荼地开展着,但改革过程中困难重重,其中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观念尚未及时转变无疑是最大的问题。一是大部分教师未能厘清信息化教学的真正内涵,认为信息化教学实际上就是对计算机设备的简单操作,不清楚自身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真实水平,也没有深刻认识到信息化教学对于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二是学习意识不够,许多职业院校教师容易安于现状,不愿意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认为学习新技术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即使有部分教师愿意主动学习,也是不求甚解,仅限于掌握基本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工具,认为只要在教学中使用图片、音频、视频、PPT 演示课件就是进行信息化教学改革。总体上对信息化教学内容的理解较为肤浅,没有将信息技术与教学进行高度融合,缺乏应用信息技术创新教育教学的意识与态度。

(二)信息化教学培训体系缺失

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下,提升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必定是一项无止境的工程,教师必须通过不断地培训为自身发展注入“源头活水”。面对教师在信息化教学应用方面陷入的“不会用,用不好”瓶颈,各院校虽然组织了相关培训活动,但由于缺乏系统的教师信息化教学培训体系,导致培训效果差强人意。首先,培训目标不明确。学校管理者并未深入研究信息化教学的内涵,亦未思考信息技术进课堂教学的真正做法,加之国家层面没有出台专门的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标准,仍然参照《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标准》执行,导致管理者对培训目的一知半解,一味地给教师进行重复性的操作技能训练,而不考虑职业教育教师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中必须具备的意识与责任、知识与技能、教学设计开发、教学应用与实践、教学研究创新等;其次,培训内容脱离实际。培训过程忽视教师实际需要与个性化差异,培训内容限于提供感性认识,或停留在理论知识,或止于操作培训,与实际课程教学结合度不高,信息化教学资源选取与运用不恰当,将教师的“学”与“用”割裂开来,使得培训活动对教学活动的实际价值大打折扣,无法为教师提供有效帮扶[9]。再者,培训后期跟踪不足。教师是否能够将培训过程中所学内容在实际教学情境中泛化应用,是对培训成果最好的检验方式。然而培训结束后,学校未能及时组织开展培训效果检验与评价,了解教师培训收获、培训满意度以及教学实践应用情况,大大降低了培训效果。

(三)信息化教学创新能力不足

信息化教学创新能力,是指在信息化教学情境中,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师设计、教学内容、教学课件制作、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的创新能力[10]。要求教师从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逐渐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能力的培养,在各方面不断推陈出新,成为教育教学的忠实服务者。就这一层面而言,当前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创新能力现状不容乐观。许多教师以为掌握了基本的多媒体应用技能便可以一劳永逸,足以应付大部分教学工作,而在难度较高的信息技术掌握方面却漫不经心。更有教师数十年如一日地使用同一种教学资源、同一套课件教学,往复循环,从未主动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在专题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个性化数字资源建设领域更是凤毛麟角。除此外,通过研究历年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大赛作品发现,参赛选手所选用的信息化教学资源与课程教学目标发生断层,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个性化发展,并且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显得机械化、毫无新意,难以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总之,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已经初步显现,但信息化教学创新动力不足,创新能力不够,与新时代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要求还存在着明显差距。为此,提高各级各类学校教师信息化教学创新能力意义重大且刻不容缓。

(四)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不足

互联网普及时代,部分职业院校基本具备了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基础设施,但普遍缺乏应用于教学的软件和硬件环境。一方面,大多数管理者认为教室配备多媒体和投影仪足以支撑信息化教学的开展,却忽略了电子白板、录播教室、多媒体制作等不可或缺的硬件条件,对信息化教学的充分开展产生了制约作用[11];另一方面,职业教育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匮乏,学校忽视信息化教学的开放性、共享性、动态性、协作性等特点。虽然各职业院校建设了一定的网络资源服务平台,但多针对学生学习和课业管理,部分关于教师发展的数字资源也呈现分散状态,尚未形成资源共建共享服务机制,资源共享难度大,尤其是虚拟仿真实训技术的应用,远不能满足当前职业教育的教学与实训要求[12]。职业教育的“职场环境”与“工作过程”特征,决定了其人才培养过程必须依托于仿真实训平台,但现有的仿真实训资源多为专业公司所开发,不仅资源质量不高,更没有突显职业教育信息化的特色。由于学校资源无法实现共享,教师获取教学资源的方式也较为单一,获取过程困难,普遍通过网络查询下载现成资源,且部分资源需要付费,给教师增加了巨大的工作量和经济压力。此外,学校专业技术人员不足,导致教学设备检修周期较长,设备还原度不高,影响教师信息化教学进度[13]。学校缺少有利的信息化教学环境,缺乏校本优质资源,制约了信息技术的深层次应用,对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整体水平造成了影响。

四、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

埃特默尔认为,影响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因素包含多方面,大体可以归结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前者指组织支持,是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第一层障碍,阻碍着技术整合;后者指教师个人,决定着能否开展技术整合。多数研究表明,即使没有第一层障碍,教师个人也不可能实现教学与技术的整合[14]。基于此,本文将教师的意识、态度作为影响其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内部因素,即“软件”保障;而学校健全的培训体系、完备的竞赛机制及其营造的优良环境则成为外部因素,即“硬件”保障(见图3)。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这两个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共同发力,构成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强大合力。

图3 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机制示意图

(一)转变观念,提高信息化教学意识

“任何变革都不可能轻易获得认同,除非它的意义被众人所理解。”[15]只有转变教师信息化教学的观念与态度,使其理解信息化教学蕴含的深层意义,才有可能将信息技术引进课堂教学,在教与学的思维摩擦中进一步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为此,提高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意识,应成为全面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基础一环。首先,职业院校应当通过“内部专题研讨”“引专家进校”“走出去培训”的“三步走”战略,一步一步攻破教师的“思想防线”,使教师初步了解教育信息化政策、信息时代的教育变革等内容,从而启发信息化教学意识,转变信息化教学观念,树立智慧教育理念;其次,要深化对信息化教学的本质认识。教师应该在长期的自主学习与积累中,使脑海中的离散知识逐渐具体化,形成对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正确认识,即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利用信息资源开展教学活动,表现为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实施、评价的综合能力,由若干个子能力组成;再次,加强终身学习意识。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各种信息化教育工具层出不穷,他们所发挥的作用不再局限于提高教学效率,还包括知识创新、能力建构、学习体验等[16]。因此,为了使自己能够搭上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快班车”,实现自身价值,职业院校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的学习应由浅尝辄止转向学无止境、终身学习。在连续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意识也会越来越得到深化;最后,教师作为教育变革的守门人,应当理解其对教育教学变革的重要意义,提高信息化教学对于培养职业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性的思想认识,将信息化教学作为职业院校跨越式、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方式。

(二)健全培训体系,确保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质量

对于在职教师而言,培训是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培训能使普通职业院校教师向具有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教师发展。为解决教师信息化教学培训目标不明确、内容不合实际、方式单一、评价不足等问题,学校必须将培训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建立起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的完整体系(见图4),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工程保驾护航。

图4 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体系图

1.明确培训目标。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不是对信息技术的操作技能训练,而是通过系统训练,帮助教师形成“互联网+教育”的意识、态度、知识、技能,获得信息化教学设计、开发、实施、评价等能力,不断催生新的教育形态的过程。

2.精选培训内容。在开展培训之前,采取问卷调查方式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进行调查摸底,并根据调查结果将受训人员分为“信息化教学新手型教师”、“信息化教学骨干型教师”、“信息化教学专家型教师”。对于信息化教学新手型教师,一般侧重巩固基础知识,重点培养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与运用技巧;信息化教学骨干型教师的培训侧重引导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具体教学实践环节;信息化教学专家型教师具有丰富的和组织化了的专门知识,需要进一步提升他们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建设能力。因此,依据不同组别教师实际工作需要,从信息化教学理论、信息化教学知识技能、信息化教学实践研讨三个专题中精选培训内容,为教师提供多套培训课程组合菜单,重点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和素养。当然,所选的培训内容均与教师日常教学实践密切相关,能够有效帮助教师解决信息化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各种“疑难杂症”。

3.创新培训方式。学校应结合实际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参加校内培训、校外培训、校际培训、网络培训、长期培训、短期培训等岗位集中培训。除了集中培训外,教师还可以进行自主学习或是教学反思与改进。同时,学校教师教育发展中心还应组织成立信息化培训中心,邀请校内外专家作为指导老师,针对个别教师的信息化教学难题提供“一对一”指导,并制定针对性解决方案,实现从个别击破到整体推进的目标。

4.实施跟踪评价。常态化跟踪评价是提升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效果的重要保证。基于信息化教学能力本身所具有的知能融合性、动态生成性、实践境域性等特征,信息化教学能力评价应当选择“以注重评价对象发展过程中的变化为主要特征”的过程性评价方式,本着“随学随评、随评随学”的原则,设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常态跟踪记录表,着重记录教师培训时的表现情况与培训后的教学实践应用,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三)以赛促新,促进信息化教学创新能力提升

竞赛是推动教师信息化教学改革创新的重要手段,也是检验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职业院校应当加强顶层设计,对接国家级、省级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大赛,开展“一年一度”的校级信息化教学大赛,比赛内容包括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教学工具软件系统应用等赛项。通过竞赛激发教师内生发展智慧,唤醒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新追求,达到“以赛代训、以赛促学”目的。值得注意的是,职业院校不能为了比赛而比赛,必须结合本校实际、教学需要与学生特点制定一套完整的信息化教学作品制作要求。例如,总体设计上应体现出明确的教学目标、恰当的教学策略、完整规范的教学方案等;教学过程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与数字资源,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体现“做中学、做中教”;教学效果方面必须达到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重难点,切实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目标。此外,职业院校还应当以建设校园数字资源为契机,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比赛活动(简称“晒课”活动),要求每位教师都必须参加,提交信息化课堂教学课件、教案、教学工具、上课视频、课堂记录、学生评价等相关资料,并依据“优课”评比标准,按照10%的比例评选出“优课”。通过“晒课”活动,既充实了学校数字资源库内容,推进资源普遍开放共享,使教师得以借鉴学习各类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又促进教师在比赛中反思,在反思中创新,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达到“以赛促新”的目的。

(四)优化环境,夯实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根基

学校作为教师教育教学的活动场所,在支撑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所有外部条件中,是最直接的促进因素。职业院校应当通过多种途径营造有利于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的环境,打造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支持体系,强化外部保障。首先,改善网络基础环境是先决条件。职业院校应当加强智慧校园建设力度,建设覆盖学校各个角落、公共区域的有线和无线网络,实现校园WIFI、校园网、校园宽带覆盖率达百分之百以及全校师生人人“有网可用、高速用网”目标。其次,打造健全的信息化学习场所。包括建设基础多媒体教室、网络多媒体教室、互动多媒体教室、智能录播教室、数字实验室、AI体验空间、虚拟仿真教室等信息化教育教学功能室,建立起支持泛在学习的智慧校园环境。同时,学校可以购买一批标准型的交互式电子白板、液晶显示器、录课系统、摄像系统等智能化设备,促进学校智能教学设备得到广泛使用。再次,职业院校应当建立信息化资源库,例如校本网络课程、主题素材库、虚拟仿真实训平台等职业教育数字化信息资源库。其中,鼓励教师在校本网络课程与主题素材库中上传信息化教学资源供全校教师学习、借鉴与引用,并筛选与吸纳国家、省区和社会各共享平台的优质数据资源,为全校教师获取教学资源提供便利。而虚拟仿真实训平台的建立则是把职教课堂接入生产一线,其原理是通过三维可视化技术营造一个虚拟的工作场所,完美展现工作过程,使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开展实践活动,扎扎实实练就一身过硬本领,为真正“上战场”奠定良好基础。最后,职业院校应当重视信息化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力度,不仅要加强在职人员的培训,更要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引进信息技术人才,确保有足够的人员正常轮岗值班,配备专人定期检修教学多媒体设备,做好多媒体设备的日常维护,不影响教学工作。

五、结语

紧跟信息技术发展脚步,信息化教学是新时代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经道路。职业院校教师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力军,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对于转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以及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我国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还处于摸索完善阶段,面临教师信息化教学意识淡薄、信息化教学创新能力不足以及学校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体系缺失、环境建设不完善的问题,需要教师个人与学校共同合作解决。一方面,就教师个人而言,应该提高信息化教学意识、增强学习主动性、注重实践反思,为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供内部保障;另一方面,就学校主体层面而言,应当加强顶层设计,健全培训体系、开展信息化竞赛、优化信息化环境,为教师信息化能力提升提供外部保障。这两个保障构成“组合拳”,共同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高职业教育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然而,目前在“信息技术+教育”高度融合的大环境中,信息技术教育领域的伦理机制还未健全。未来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过程的设计中还需注重对个人信息数据的管理和保护,加强网络安全管理。总之,信息技术的发展仍需要不断地探索,要积极把握住信息技术优势,实现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持续提升,提高我国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培养一批高质量的信息化技术技能型人才。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培训信息化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系列报道(七)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健康中国背景下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