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强,郭庆伟,夏学阳
(周口市中心医院 胸外科,河南 周口 466000)
食管癌患者接受根治术后发生吻合口瘘及肺部感染的风险相对较高。近年来随着手术器械不断改进,手术技术不断提高,食管癌根治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风险显著降低,但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却持续升高[1]。发生肺部感染会使食管癌患者术后死亡风险显著升高,同时还会使其术后辅助治疗开始时间显著延长[2]。因此,分析导致食管癌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并观察其肺功能改变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于我院行食管癌根治术的300例患者。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齐全,其中男性189例,女性111例,年龄45~80岁,平均年龄(64.3±1.6)岁。
1.2 方法肺部感染临床诊断标准[3]:①咯脓痰、咳嗽;②发热(体温≥38.0℃);③听诊肺部闻及清晰的啰音;④血常规检查结果提示出现异常,白细胞计数>15×109/L;⑤胸片检查结果提示肺部出现浸润性变化。若患者在食管癌根治术后3 d内出现上述临床症状的任意4项,即诊断为肺部感染;若患者的痰培养结果提示存在致病菌,也可进行临床诊断。收集患者的基础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吸烟史、术前肺功能、合并疾病、手术方式、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
1.3 观察指标①食管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②影响食管癌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单因素;③影响食管癌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风险因素;④食管癌患者发生肺部感染前后的肺功能相关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食管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300例食管癌患者中,39例(13.0%)发生术后肺部感染。
2.2 影响食管癌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单因素影响食管癌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单因素为年龄、长期吸烟史、术前肺功能、合并糖尿病、手术方式、手术时长(P<0.05)。见表1。
表1 影响食管癌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单因素
2.3 影响食管癌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风险因素 影响食管癌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风险因素为年龄、长期吸烟史、术前肺功能、合并糖尿病及手术方式(P<0.05)。具体见表2。
表2 影响食管癌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风险因素
2.4 食管癌患者肺部感染前后的肺功能相关指标39例术后肺部感染患者感染后的FEV1、V/Q、FEV1/FVC显著低于感染前(P<0.05)。见表3。
表3 食管癌患者肺部感染前后的肺功能相关指标(±s)
表3 食管癌患者肺部感染前后的肺功能相关指标(±s)
时间n FEV1(%)VC(mL)TLC(L)V/Q FVC(L)MVV(L)FEV1/FVC(%)感染后39 71.5±8.4 2251.3±142.6 91.3±0.3 0.5±0.1 4.1±0.2 90.5±5.4 80.6±6.5感染前39 89.5±9.5 2254.1±156.5 91.4±0.4 0.8±0.2 4.0±0.3 91.2±5.6 90.5±7.4 t 8.864 0.083 1.249 8.379 1.732 0.562 6.277 P <0.05 >0.05 >0.05<0.05>0.05>0.05<0.05
随着年龄不断增加,机体的各个脏器在生理功能方面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其中呼吸系统功能的退化特别明显,因此,高龄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风险更高[4]。而长期吸烟可能会导致肺通气功能发生障碍,同时对小气道功能产生影响,降低肺功能,且吸烟史与肺功能的降低程度存在正相关性[5]。具有吸烟史的食管癌患者术后呼吸道分泌物会显著增多,同时还会导致其支气管黏膜对分泌物的清除能力降低,出现小气道痉挛。
本研究结果显示,影响食管癌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风险因素为年龄、长期吸烟史、术前肺功能、合并糖尿病及手术方式,提示年龄偏大、有长期吸烟史、合并糖尿病的食管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风险更高[6]。本研究结果也显示,传统开胸手术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显著更高,分析原因可能为传统开胸手术会损害胸廓的呼吸肌群,同时还会对膈肌活动产生抑制作用,影响患者的呼吸生理[7]。此外,传统开胸术的切口相对更大,患者术后疼痛情况更明显,对患者的正常咳嗽及排痰造成不良影响[8]。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患者感染后的肺功能相关指标FEV1、V/Q、FEV1/FVC显著低于感染前(P<0.05),提示肺部感染会使食管癌患者术后肺功能明显降低,而通过测定患者的肺功能能够有效评估其肺功能储备情况,从而有利于临床尽早防范并发症的风险。
综上所述,影响食管癌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风险因素为年龄、长期吸烟史、术前肺功能、合并糖尿病及手术方式;肺部感染会使食管癌术后患者发生肺功能降低的风险明显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