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道夫-罗宾斯音乐治疗理论分析与中国原创音乐素材的应用

2021-10-16 01:53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鲁道夫治疗师儿童

郝 莉

(沈阳音乐学院 音乐科技系, 辽宁 沈阳 110818)

目前,在特殊儿童教育方面中国处于滞后状态。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音乐治疗还没有被全面推广应用到特殊儿童教育中,如果将其普及到普通学校教育中则更加困难。因此,音乐治疗在中国仍然是一个相对陌生、小众的研究领域。甚至许多医疗专业人员和特殊教育工作者都不是很了解音乐治疗。本文通过对音乐教育与音乐治疗的对比,对二者做更深入的探讨。

音乐教育旨在提高人们的音乐能力和理解力。音乐治疗是基于每一个人都具有先天的音乐能力,这种能力可以通过对个体成长和发展的治疗而被激发出来的理念创建的。在鲁道夫-罗宾斯音乐治疗方法中,这种自我实现的潜力会通过即兴演奏音乐最有效地被唤醒,而这种人类本能的创造力也会有助于克服情绪、生理和认知方面的困难[1]。鲁道夫-罗宾斯音乐疗法自19世纪40年代起,随着临床实践经验的积累、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治疗师们研究成果的展示已将即兴音乐技巧为主的创造性音乐治疗在全球成功应用及推广。那么,鲁道夫-罗宾斯的音乐素材如歌曲和即兴应用技术对于中国有特殊需求的儿童是否会像西方国家的特殊儿童一样有效, 本文通过文献综述和研究设计方案进行探讨与分析。

一、文献综述

1.音乐治疗

音乐治疗在世界范围内,在不同的国家已经成为由音乐、教育、心理学、社会学、临床医学专业等学科组成的独立学科[2]。对音乐治疗的定义一般是需要具有包容性,并侧重于音乐作为治疗媒介的功能,以及音乐被应用于临床、教育和社交领域的阐述[3]。

1993年,Cheryl Maranto编撰了《音乐治疗综合指南》,他在书中指出音乐治疗领域已经有很多种临床实践方法和认知体系。仅在美国就确认超过14种治疗模式和100多种不同的音乐治疗技术,所有这些技术都已形成文字被记录在册。近50年来,西方国家主要有5种治疗模式已为人们接受,概况如表1。

表1 5种音乐治疗模式概况

这5种类型的音乐疗法清楚地显示了音乐是如何以不同的技术和特点被应用于不同人群、不同领域、不同临床症状中的。

(1)鲁道夫-罗宾斯创造性音乐疗法。这是目前国际上使用最广泛的创造性音乐疗法,包括日本和韩国在内的许多亚洲国家都在使用。鲁道夫-罗宾斯方法是在1959—1976年形成和发展的。早期的工作主要侧重于患有各种学习障碍的儿童,包括患有自闭症的儿童。这种疗法风格独特,易于识别。音乐几乎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并且治疗关系是在音乐中形成的。其策略包括通过音乐结识孩子,唤起孩子对音乐的共鸣,以及培养其音乐技巧、自由表达和互动反应[[4]。

根据鲁道夫-罗宾斯相关文献对音乐治疗的理论分析,音乐治疗中需要具备音乐、音乐治疗师和参与治疗的人3个重要因素。首先,音乐治疗是针对所有年龄、所有类型的一种治疗方式,它采用不同的音乐方法或音乐活动来达到非音乐教育的目标。其次,音乐治疗师必须具备高水平的音乐技巧,必须具备临床医疗、康复方面的知识和技术及文化知识、文化敏感度。最后,鲁道夫-罗宾斯相信音乐是最强烈的情感交流手段,任何有文化基础和能力的人都会对音乐作出反应。

鲁道夫-罗宾斯的哲学取向是在与残障人群打交道的过程中秉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相信每个人内心都对音乐有着天生的响应能力,并且在每个人的个性中,都可以成为“音乐儿童”或“音乐人”。

(2)鲁道夫-罗宾斯音乐治疗过程。鲁道夫-罗宾斯音乐治疗过程通常很容易识别。治疗师两人一组可对被治疗者进行个体治疗或集体治疗,其中,一名治疗师负责弹奏钢琴来与被治疗者建立音乐关系,另一名治疗师负责促进儿童或被治疗者对音乐作出反应和参与。

在进行个体治疗时,被治疗者主要使用钹和鼓。在进行集体治疗时,涉及的乐器较多,如打击乐器、簧片喇叭、管乐器和各种弦乐器。一般而言,儿童/被治疗者大多被带入治疗室,这时治疗师用钢琴/吉他弹奏欢迎歌曲/音乐,在治疗结束离开房间也伴着音乐。因此,鲁道夫-罗宾斯治疗过程是以与孩子们一起演奏音乐开始的。鲁道夫-罗宾斯在个体治疗方面的早期研究侧重于长期音乐治疗计划对有特殊需求的儿童发展的影响。在每个案例中,无论是在一般性行为还是音乐行为方面,出发点都是基于孩子的状况和治疗过程。同样重要的是,发声响应将不说话的儿童联系起来,在许多个案研究中,大多数哭泣和尖叫变成哭泣的唱歌,然后变成歌唱[5]。

鲁道夫和罗宾斯同时创作了大量可弹奏歌曲,表明了音乐是如何用于音乐治疗的。鲁道夫-罗宾斯的歌曲大部分都是调性风格的音乐,并且已经形成了音乐互动的基本元素。一些案例研究很好地展示了有特殊需求的儿童是如何通过鲁道夫-罗宾斯歌曲学会与人沟通的,甚至仅通过两次治疗就学会了如何系鞋带,而这些事正是孩子们在正常生活中都无法很快学会的东西。

2.西方音乐治疗与特殊音乐教育

自古以来,音乐就一直被当作治疗工具,包括声音和音乐在内的许多古老治疗仪式在许多文化中都一直流传着。今天在西方国家,音乐在学校课程及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人们唱歌、玩耍、跳舞、甚至是工作都离不开音乐。因为音乐是一种通用语言,它能帮助人们进行沟通交流、维持生命,并与人类社会保持联系。虽然将音乐作为一种工具应用于治疗领域是一项非常艰难的研究任务,但经过多年的努力,西方音乐教授和教育工作者已成功地找到了通过音乐帮助人们,尤其是满足特殊人群需求的方法。

20世纪中叶,特殊音乐教育在西方国家已广为人们所接受,并成功地服务于有特殊需求的人群。然而,特殊音乐教育只能提高音乐能力,某些需要增加身体活动和保持心智功能的人群却并未被纳入特殊音乐教育。因此,研究人员找到了能够帮助有特殊需求的人,改善他们的身体和精神状况的新方法,这种方法不以音乐为目标[6]。了解音乐治疗和(特殊)音乐教育之间的差异固然很重要,但不能轻视它们的相似性及共同的目标和问题。

3.中国音乐与特殊教育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早在商代就有民间音乐学堂出现,但只为皇室家族服务。中国民间音乐开始发展起来,在《礼记·乐记》中记载:“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1)音乐的意义。在中国古代,人们通过4种方式来理解音乐:① 音乐反映人们的思想和感受,并且思想和感受也被音乐准确地反映。②音乐与政治是相关的,并且为政治服务。③音乐是作为教育的一种工具。④音乐作为娱乐,也作为美学原则。音乐是为人们的需要服务的,不同人群对于音乐的感知是不同的,这取决于人们的审美标准、文化需求和社会阶层。中国民间音乐传承了数千年,并且随着社会的变化而逐渐发展和变革。在当今的中国,音乐在不同的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

(2)中国的特殊教育。一直以来,中国特殊儿童常规性的被家人照顾,远离社区生活。大多数人对残疾人或特殊群体并没有真正的了解与互动。普通教师也不愿将有特殊需求的儿童纳入课堂,因为他们对这类学生的特点和学习方式缺乏了解[7]。此外,发育正常儿童的父母担心在正常的学校教育中,特殊儿童会对他们的孩子的学习和行为产生负面影响[8]。甚至一些残疾儿童的家长,特别是那些低能儿童的家长,仍然认为不值得花费金钱和精力来教育身体或心理有缺欠的孩子[9]。

中国的特殊教育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有所改善,到80年代中期,中国政府正式启动相关立法。首部教育立法是1986年的《义务教育法》,其中规定无论是残疾儿童还是非残疾儿童,均享有9年义务教育的权利,其中包括6年小学和3年初级中学教育。这是中国现代历史上第一次通过法律来解决残疾儿童的教育问题。然而,由于中国学校的班型都是在50~60名学生之间,教师对包括残疾儿童在内的学生给予个别教育是不现实的。

大约75%的有特殊需求的儿童都有认知障碍,有认知障碍的学生通常会去特殊学校上学。然而,由于特殊教育或学校最初是为患有身体、视觉、听觉和言语相关残疾或中度认知障碍的儿童建立的,因此往往无法对患有孤独症的儿童施教,特别是那些患有高功能自闭症且没有显著认知和语言发育迟缓的儿童。显然,有特殊需求儿童的教育已成为这一领域的主要问题。

(3)特殊儿童——儿童孤独综合症在中国。2006年,中国在特殊儿童群体中,首次将自闭症解释为“孤独综合症”。到目前为止,接纳特殊儿童,特别是有特殊需求儿童的幼儿园,也远远不能满足特殊儿童教育的实际需求,其中许多是由NGOS(非政府组织)开办的,所使用的教材大部分来自海外,经过培训的、合格的孤独症教育专业的教师或工作人员占比极少。

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统计,约有10.4万名儿童有学习困难,他们大多是有特殊需求的儿童。近年来,孤独症作为一种复杂的神经发育疾病发病率持续上升,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最新的统计资料表明,美国每54名儿童就有1名患有自闭症[10]。我国目前尚无全国性的相关调查数据,但根据2006年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论证了ASD(自闭症)已经成为我国儿童及青少年精神残疾的重要原因之一[11]。来自美国的数据也显示,自闭症的儿童比诊断为艾滋病、糖尿病及癌症的总和还要多,在美国一年的花费超过1 300亿美元。由此可见,自闭症已成为严重的全球公共健康问题[12]。自闭症目前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也未发现特定的治疗干预模式完全适用于所有ASD儿童[13]。目前国内主要采用教育训练为主,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为辅的综合治疗方法。教育训练主要围绕行为干预、社会交往干预、感知觉干预和认知。

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蓬勃发展,有特殊需求儿童的父母不再将自己的孩子藏身于公众视线之外,他们也相信学习或与音乐相关的学习是开发孩子大脑功能的最佳方式。尽管中国普通学校的课程设置中尚未正式开设特殊音乐教育,但也有一些专家和教育工作者将他们的热情投入到特殊音乐教育研究的领域中。他们认为,音乐可以让孩子开心,每个孩子都可以对音乐作出反应,无论患病或残疾。此外,他们还为有特殊需求的儿童安排各种形式的活动,如模仿日常生活中的声音、观看儿童节目、边唱边跳或身体活动训练。

在学校教育中,对学龄前特殊儿童来说,学习乐器的目的不仅可以培养身体自主能力,还可以锻炼他们自我控制的能力。另外,学习乐器需要使用他们的手、眼、脑,特别是手指和小肌肉运动,这些运动不仅会使他们的运动更协调,而且会更灵敏。有利于促进脑细胞的神经发育,进而促进脑功能的改善。

下面的研究方案是根据鲁道夫-罗宾斯创造性音乐疗法的元素,尤其是他们创作的歌曲及不同的音乐素材,设计应用于中国特殊儿童康复或教育中。

二、研究方案分析

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是在中国东北地区的某特殊学校就读的残障儿童中,按照研究方案设计的要求挑选出来的10名儿童。这些研究对象包括患有非语言沟通障碍或交流沟通技巧障碍的特殊儿童。研究对象的年龄从7~10岁不等。将研究对象分成年龄相似、病情相似的两组, 第一组研究对象的音乐素材(G1)将使用原创的鲁道夫-罗宾斯歌曲。第二组研究对象(G2)将使用与第一组相同的中文文本,但用中国传统的音乐元素进行创编。

2.研究设计

要求每位研究对象每周在学校接受一次(一对一)10~30分钟的音乐治疗,为期6个月。个体音乐治疗形式作为研究的主要方法是为了建立更稳定的一对一互动关系,减少迟滞行为的频发与影响,创造良好的改善沟通渠道。

治疗的重点将放在由音乐治疗师确定的个体非音乐学习目标上,比如,对音乐做出反应,有节奏地演奏乐器。治疗通常由音乐治疗师引导,并采用来自鲁道夫-罗宾斯的各种儿童类歌曲。治疗过程中将包括一些自由即兴部分,以扩大身体运动的反应和沟通技巧,并尽量减少音乐治疗师的纠正。每次治疗包括以下三首歌曲,它们将是本次研究评估的核心目标:

(1)《有事情要发生》。采用C大调编曲,旋律逐渐升高,在每次治疗开始时使用,吸引孩子们的兴趣。

(2)《查理知道如何打鼓》。用降E大调编曲,在治疗(活动)期间使用,该歌曲使用强有力的节奏来训练孩子的注意力。

(3)《感谢你,音乐》。用G大调五声音阶编曲,旨在鼓励孩子或被治疗者与治疗师之间互动关系的建立。治疗将在研究对象所在的学校进行,选择一个明亮、中等大小的房间,房间内布置鼓、钢琴、木琴、喇叭、吉他和风铃、录像机、两把椅子、一张桌子、乐谱架、一个麦克风、乐器手推车及歌本。

3.评估

每次音乐治疗都将通过主观观察记录、视频记录,并由一名独立观察员使用鲁道夫-罗宾斯评估量表及一份专门设计的用于查看不同行为反应的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和评估。评估主要针对以下方面进行分析:①完整的节奏自由;②不稳定的节奏自由;③有限的节奏自由;④强迫性敲打;⑤有敲打障碍;⑥回避敲打;⑦情感性-用力敲打;⑧杂乱无章-创造性地敲打;⑨弹奏钢琴;⑩以唱歌响应;对唱歌作出反应;对特定的音乐风格有反应;对音乐中的情绪和情绪变化有反应。

问卷的部分摘要主要针对以下行为反应:①与治疗师有眼神接触(多少次、孩子是如何接触的、持续多长时间);②表达情感的运动(音乐是否使孩子动起来、动作加剧、更快、更慢);③说话(是否鼓励孩子再多说些、说话自信些);④微笑;⑤放松(孩子的肢体表现不那么紧张,如:握拳的手、脚或肩膀);⑥发声(孩子是否唱歌了或唱了更多的歌);⑦有节奏(孩子是否有节奏地跟着音乐,或慢或快);⑧配合并转圈(是否有意识地转圈或配合音乐);⑨注意力集中(持续多长时间,质量如何);⑩沟通(愿意或拒绝沟通,或是无意识地沟通)。

在治疗前、5次治疗后、10次治疗后、20次治疗后,以及最后一次治疗结束后,在研究项目中,独立观察员或音乐治疗师将采用这两种评估方法对每位研究对象进行评估、打分。完成数据收集后,将采用适当的统计方法来评估两组之间的反应及潜在的差异。

4.预期的研究结果

本研究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用于鲁道夫-罗宾斯音乐治疗的原创音乐中使用的音乐素材是否可以有效解决中国特殊儿童的需求。通过本研究,作者将对两种类型的歌曲进行比较,用来分析和评判两种不同类型、歌词完全相同的音乐是否会对中国特殊儿童产生不同的反应。

一般说来,音乐适用于任何人,而人们又会对自身的文化和传统作出更多的反应。但是儿童不一样,可以说音乐的培养和教育是先于文化和传统的教育,特别是在音乐领域接受的学前教育。因此,采用中文文本的鲁道夫-罗宾斯歌曲对于中国有特殊需求的儿童早期教育将更加有效。

三、结 语

根据文献综述及研究方案的预期,相对于原创中文歌曲和鲁道夫-罗宾斯音乐素材中歌曲的应用对于中国的有特殊需求的早期儿童教育中的注意力、社交能力、语言能力等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这是因为,首先有特殊需求的儿童容易受接收到的音乐刺激、他们在音乐方面没有经过特殊训练和培养,会比其他经历过音乐培训的人群更易于接受新事物。其次,鲁道夫-罗宾斯的歌曲创作中都有着清晰明确的目的,节奏强烈、抒情。同样,节奏清晰、强烈的中国歌曲将与鲁道夫-罗宾斯的歌曲一样能够达到研究的目标。最后,音乐治疗方法应用在不同历史文化背景下的不同群体中,应用效果存在差异。音乐素材的选择与音乐治疗师职业素质高低在音乐治疗中、康复领域中、教育领域中都将成为决定性因素。

猜你喜欢
鲁道夫治疗师儿童
厄瓜多尔传统治疗师疗愈身心
2021 年上海国际造口治疗师学校即将开班
请把你的眼泪寄给我
请把你的眼泪寄给我
请把你的眼泪寄给我
[失眠男女]
留守儿童
[失眠男女]
六一儿童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