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在冠心病合并焦虑症患者中的应用探究

2021-10-16 07:58颜春娇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年6期
关键词:实验组用药冠心病

颜春娇

(厦门市仙岳医院,福建 厦门 361012)

作为临床多发性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对人类健康可造成极大的损害。由于当前人口老龄化步伐加快以及人们生活方式、饮食结构不断发生变化,冠心病发病率不断升高。该病具有病程长、恢复速度慢等特点,患者预后情况及康复效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心理因素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冠心病患者临床表现不仅仅只有躯体症状,通常还伴有焦虑等负面情绪,不良情绪状态可通过机体应激反应对患者病情以及预后产生负面影响,继而形成恶性循环,影响患者治疗积极性并干扰治疗过程顺利开展,不利于疾病转归和患者预后改善。因此,有必要给予患者针对性心理护理以改善其心理状态,减轻其负性情绪,促进病情好转[2]。现探究和分析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对改善其心理状态以及遵医行为所发挥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66例自2018年2月至2020年6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冠心病合并焦虑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经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等证实冠心病;(2)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不低于50分;(3)患者对此次研究有知情权并签署同意书;(4)患者智力正常且意识清晰,具备理解及听说读写能力。排除标准:(1)有精神障碍史或者认知功能障碍史者;(2)合并脑血管病、甲状腺疾病、免疫性疾病或者传染性疾病者;(3)合并心瓣膜病等需要进行手术治疗者;(4)合并重度心律失常、严重心力衰竭或者急性心肌梗死者。

应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实验组入组患者共计33例,男性18例、女性15例;年龄33-69岁,平均年龄(50.34±4.03)岁;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如下:Ⅱ级15例、Ⅲ级10例、Ⅳ级8例。对照组入组患者共计33例,男性19例、女性14例;年龄32-71岁,平均年龄(51.17±4.21)岁;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如下:Ⅱ级14例、Ⅲ级11例、Ⅳ级8例。以患者心功能分级、年龄等基本临床资料作为对照,两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 法

两组患者均应用常规护理干预模式,实验组患者联合应用心理护理干预模式,如下:

1.2.1 常规护理干预模式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生活指导,适量运动、科学饮食、充足休息,提醒患者遵医嘱用药,积极配合调脂、扩冠脉以及抗血小板聚集等常规治疗。

1.2.2 心理护理干预模式:(1)认知干预由责任护士通过发放专科健康教育卡、科室宣传栏及集中讲解等形式对患者与其家属进行冠心病知识讲解,包括冠心病诱因、危险因素、治疗方式、注意事项等。向患者讲解冠心病疾病性质、治疗方案、注意事项、常用药物及用药方法、用药后常见不良反应等。向患者强调严格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性,切不可随意增减药量。(2)心理护理。为患者提供舒适、清洁、安全、安静的环境,保持病房温湿度适宜,确保通风良好,减轻其心理不适感,提高其身心舒适度。向患者介绍心理因素与冠心病发生及发展之间的关联,使患者充分认识不良情绪对自身病情的影响以及保持积极乐观心理状态的重要性,学会掌握情绪控制方法。护理人员应耐心倾听患者主诉并给予同情和理解,使患者感受到认同和尊重。可通过触摸、点头等方式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促进其负性情绪缓解。(3)行为干预。为患者提供放松训练指导,自双手开始放松,吸气10s后将拳头逐渐握紧,吐气时缓慢松开拳头,还可利用此方法放松四肢、胸腹以及头颈部,可使身心保持放松状态。指导患者日常生活中适量活动,一旦出现情绪低落等表现时可采用深呼吸、听音乐、看书、看电视等方式分散注意力,避免过度关注病情。指导患者规律作息,积极调整饮食结构,严格控制胆固醇摄入量,可适当多摄入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以及新鲜果蔬,保证粗粮细粮均衡搭配,确保大便畅通,以免排便用力而导致心肌耗氧量增加而造成病情发作。

1.3 观察指标

(1)评估护理前与护理后患者焦虑及抑郁状态改善情况,分别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焦虑及抑郁情绪评估,SAS评分超过50分则表明患者有焦虑症状,分值越高则焦虑情绪越严重,SDS评分超过53分则表明患者有抑郁症状,分值越高则抑郁情绪越严重。

(2)参考如下标准评定患者遵医行为,不依从:患者不能按照疗程定量、定时用药,经提醒后仍然存在自行减少或者增加用药剂量及用药次数等行为;部分依从:在家属或者医护人员提醒或者监督下患者基本能够按量按时用药;完全依从:患者能够完全按照医嘱用药,无需家属或者医护人员提醒。依从率=(部分依从例数+完全依从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23.0软件包分析文中相关数据,n(%)表示计数资料并行χ2检验,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并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患者心理状态改善情况对比

护理后患者焦虑及抑郁状态均优于护理前,护理前后SAS评分及SD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SDS评分及SA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两组各项观察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护理前后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改善情况(±s,分)

表1 比较护理前后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改善情况(±s,分)

注:实验组干预前后比较,t SAS=7.109,P<0.05,t SDS=8.049,P<0.05;观察组干预前后比较,t SAS=5.463,P<0.05,t SDS=5.163,P<0.05。

组别例数(n)SAS SDS实验组对照组t值P值33 33护理前55.34±7.51 56.09±7.47 0.732>0.05护理后40.54±8.25 47.25±7.97 5.029<0.05护理前54.36±7.34 54.29±7.27 0.917>0.05护理后40.11±7.26 45.59±7.17 3.782<0.05

2.2 两组护理后患者遵医行为对比

实验组患者遵医行为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比较护理后两组患者遵医行为[n(%)]

3 讨论

作为多发性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具有发作突然、进展快及不可逆等特点,该病发生及发展与人们的生活习惯、饮食结构以及情绪应激等因素有密切关联关联,躯体因素及心理因素均可对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及恶化产生推动作用[3]。部分患者对疾病缺乏全面了解,存在恐惧心理,或者受信心缺乏等因素的影响,无法积极主动地配合临床治疗,容易造成病情延误并最终影响临床疗效。临床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还必须加强心理护理,减轻患者其焦虑情绪,减少心肌耗氧,加快疾病转归[4]。

为患者提供认知干预、心理支持以及行为干预等心理护理能够使其主动能动性得到充分调动,还可强化患者的自我控制能力,使患者在病理生理状态下对安全及舒适的需求得到满足,减轻其负性心理,打消或者缓解患者顾虑,帮助患者保持最佳身心状态,有效提高心理适应能力[5]。控制病情进展并促进预后改善既需要严格遵医嘱用药,还需要患者改善不良生活行为和方式。认知干预及行为干预能有助于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掌握抵抗不良情绪的方法,增强机体康复的能力及自我护理能力,使患者主动选择有利于健康的行为,进而可提高用药依从性并改善其遵医行为[6]。

此次研究中,护理后实验组患者SDS评分及SA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遵医行为优于对照组,两组心理状态及遵医行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为冠心病合并焦虑症患者提供心理护理能够使其不良情绪状态及心理状态得到有效缓解,对于提高其治疗依从性,控制病情进展,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提高其舒适度有重要价值。

猜你喜欢
实验组用药冠心病
不用药 两招搞定黄瓜霜霉病
精准用药——打造您自己的用药“身份证”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BRA V600E 抗体的几种手工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比较*
联合用药与单一用药在高血压治疗中的有效性对比
sST2水平与冠心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功能性训练手段对大学生基本运动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第五届百姓安全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