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江红
摘要:项目式学习的特征及其优势,使其有助于改变现今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众多问题,老师们可尝试将基于项目的学习引入小学数学课堂,开展了项目式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本文重点介绍了基于项目的学习的概念、特征、优势,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赛场上的“怪事”》单元设计方案,项目式教学模式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意义,及其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英特尔未来教育主要倡导的就是项目式学习,伴随着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的广泛开展和实践的不断深入,项目式学习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科学、信息技术课等学科得到了较普遍的应用,并且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但是,能不能将项目式学习引入小学数学课堂?我认为可行。
一、项目式学习概述
项目式学习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发现学习理论等三大理论为基础,提倡采取研究型教学模式,强调协作学习、自主探究和创新发展,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为目的,着眼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人人成功为目标,以学生学会学习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思想内涵。
(一)什么是项目式学习
“项目式学习,就是学习者围绕一个具体的项目,充分选择和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在实际体验、探索创新、内化吸收的过程中,以团队为组织形式自主地获得较为完整而具体的知识,形成技能并获得发展的学习。”
(二)项目式学习的主要特征
实践表明,项目式学习具有多种特征:
1.创设现实的、有意义的、具有挑战性的项目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项目活动中,有效利用各种资源解决项目中独特而又相互联系的各种任务,最终形成一个或一系列作品。
2.将学科知识、概念、原理融入到项目任务当中,学习者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也就是学习者体验、感悟学科知识、概念、原理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习者建构起学科知识、概念、原理的个性化理解,掌握一定的技能,发展了自己的高级思维能力。
3.关注多学科内容的交叉融合。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往往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涵盖了多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知识来理解和分析,单纯依靠某一门学科知识则无法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4.以“团队”为基本组织形式,强调师生、生生以及该项目活动的所有人员相互合作,形成“学习共同体”。在“学习共同体”中,成员之间密切合作,每位成员共享自己的思维成果,充分交流互动。
5.学习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项目式学习能促使师生与广大的社區进行联系,学生的作品,如学习过程中所需的文献资料和学生的最终作品都能够与老师、家长以及商业团体进行交流和分享,学生制作的作品可以提供给商家在市面上销售,从而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6.“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综合运用多种认知工具和信息资源。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使用各种认知工具和信息资源来陈述他们的观点,支持他们的学习。这些认知工具和信息资源有计算机实验室、超媒体、图像软件和远程通讯等。
(三)项目式学习的优势
1.有利于学生开展个性化学习
“项目式学习适应于用不同的方法学习,能给学生提供多种方式参与和验证他们的知识学习,适合各种各样的智力技能(如肌体运动技能、图像技能)的学习,也能适应不同的学习风格”,为学生开展个性化学习创造了机会,有利于学生开展个性化学习。
2.促进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锻炼学习者“学会学习”
“项目式学习的特点为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条件,项目式学习中,允许学习者自己选定学习内容,制定学习计划,调节学习活动,这为元认知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很好的契机,锻炼学习者“学会学习”,顺应了当代教育改革的趋势,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推动剂,为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
3.有利于知识建构与知识迁移
“在项目式学习中,活动给学生提供一种学习的经历,学生能够建构自身的知识。这种知识的建构是通过如下的程序来实现的:学生确定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对问题进行研究,选择信息,分析信息,合成信息,并将新获得的信息与以前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由于项目式学习允许学生建构并生成自己的知识,因此项目式学习不仅有利于学生在学习时进行知识建构,更有利于学生在应用时进行知识迁移。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厌学现象普遍发生
我国学生厌学情绪高涨,厌学现象普遍存在。例如:课堂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听讲,经常违反课堂纪律,不愿做作业或者抄袭作业;学习无兴趣,缺乏求知欲、好奇心,只是在外界压力下被动、机械、应付式的学习;经常迟到、早退、旷课、逃学,对老师、家长提出的学习要求,常常是故意抵触对立,有的干脆弃学出走。
(二)班级授课模式,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我国目前普遍采取班级授课模式,这种模式下教师面向几十名年龄相近但兴趣、志向、性情各不相同的学生,采取统一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进度,过于标准化、同步化、集体化,忽视了学生的个别差异,无法适应学生个体的不同需求,不利于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不符合倡导个性及创新精神的当今及未来社会的需求。
(三)传统教学使学生“有知识没能力,有能力没素质”
我国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演,学生是观众。教师手舞足蹈的表演,滔滔不绝的演讲,学生被动观看。教学中,学生课上死记硬背教师传授的金科玉律,课下生搬硬套做练习。
这种教学不仅导致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学生厌学,更主要的是不利于学生思维发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这种教育只能培养出大量“有知识没能力,有能力没素质”的工匠、产业工人,助推中国成为工业大国;而无法培养出诺贝尔获得者、世界级的大师,使中国成为知识强国。
三、项目式数学学习模式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意义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增强成就感与自信心
在项目式数学学习中,教师创设了现实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将数学学科概念、原理巧妙地融入到一系列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当中,这不仅极大地激发学生研究、学习的热情,而且学生在完成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过程中,有利于学生更清晰的认识自我,增强了成就感与自信心,从而使学生以更加自信的态度、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数学学习当中。
(二)有利于在课堂教学中开展个性化学习
在项目式数学学习中,学生以制作作品并且将作品推销给客户为目的,在达成目标过程中,学生自己选定学习内容,制定学习计划,调节学习活动,是一种完全个性化的学习过程。这种基于项目的学习为学生开展个性化学习创造了机会,有利于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数学课程目标。
(三)有利于数学知识建构与知识迁移
在项目式数学学习中,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学生确定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对问题进行研究,选择信息,分析信息,合成信息,并将新获得的信息与以前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学生在解决问题、达成项目目标的过程中,经历、体验、感受数学概念、原理,建构并生成自己的知识,并且通过生生、师生交流互动,开展数学概念、原理等知识的社会性建构,因此说,基于项目的学习有利于数学知识建构,更有利于学生在应用时进行知识迁移。
(四)项目式数学学习是践行数学教学改革思想的有效途径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提出,数学“教学应采取‘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过程。这个过程的思路是:以比较现实的、有趣的或与学生已有知识相联系的问题引起学生的讨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出现新的知识点或有待于形成的技能,学生带着明确的解决问题的目的去了解新知识,形成新技能,反过来解决原先的问题”。项目式数学学习与数学教学改革思想相一致,是践行数学教学改革思想的有效途径。
四、存在问题
(一)项目式小学数学教学模式虽然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但是耗时较长,在我国现阶段教学时间有限情况下,不太可能每一个单元都应用此种模式进行教学。
(二)项目式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提供了机会,但应用不当容易造成基础知识不扎实,应试成绩下降,教学成绩下降。在我国长期形成的重知识、轻能力的氛围中,在更加重视知识的学习,考试仍然是衡量学生主要标准的环境中,此种模式真正常广泛应用于教学当中需要教育部门、学校、家長具有相当的勇气。
参考文献:
[1]周文瑾,浅谈研究性学习[J],当代教育论坛,2006,(4下):58-59
[2]《英特尔未来教育核心课程》中文7.2版
[3]刘景福,钟志贤,基于项目的学习(PBL)模式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02(11):19-21
[4]陈东莉,闫伏花,基于项目的学习(PBL)与元认知能力的培养,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9年第6期:10-12
[5]刘兼 孙晓天: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