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诗乐 赵更乐
摘要:语文是综合性和文学性较高的学科,也是教育阶段主要学科之一,学生学习环节难度较大的就是写作,而之所以认为写作困难究其原因与习作素材的获得有很大关系。通常中高年级学生写作时,所用的素材往往较少且多有重复,而且可能出现没有素材的情况。本文以部编版小学高年级教材为例,讨论了习作素材的获得途径,让学生有例可写。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习作;素材;途径
小学阶段的作文写作大多较为简单,但到中高年级写作要求有所上升,需要学生言之有物。但学生常常会苦于没有合适符合主题的素材,长此以往学生的畏难感情上升,对习作就会更加抵触,一旦这种情况出现,对学生之后的学习都会造成不良影响。为此,教师要及时发现这一问题,帮助学生挖掘素材获得途径,让学生爱上习作。
1.带领学生观察生活,积累写作材料
所谓艺术大多是源自于生活,对于中高年级的小学生而言写作也是一种艺术表达方式,它是通过观察生活和记录生活完成艺术展示。因此,教师想要帮助学生获得习作素材,生活是最为重要的“资料库”。怎样才能通过生活获得素材,仅仅在课堂学习无法实现,要带领学生走进社会,用心去体验日常生活,只有如此才能让学生爱上习作并有充足的材料支持。教师可以申请校方同意,开展参观访问等学生课外活动,让学生记录自己感兴趣的部分。比如,部编版五年级上册中的习作主题“学写倡议书”。正式写作前,教师可以先讲解倡议书的格式和写作要求,然后让学生对自己关注的方面如垃圾处理等走访调查,掌握实际情况,了解生活地的变化和文化,完成素材的搜集。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调查到的情况完成倡议书的写作。
新的教育标准指出,小学写作内容要与现实结合不能说“空话”,要注重个人的实际情感抒发。而小学中高年级现实受限于年龄特点,生活阅历不足,教师要意识到这一点,让学生多实践增加实际感知力,写出有个人特点和明确主题情感的文章。如“我的心爱之物”,教师可以在前一天让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玩具或者礼物,习作课开始时让学生为大家展示并描述原因,也可以开展“恐怖箱”的游戏,将学生带来的物品放到一个箱子里,通过触摸和描述找到属于自己的东西。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对所要写的物品有了更深的了解,写起来也就更加轻松。
2.善于利用网络,搜集整理素材
目前,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层面,其庞大的信息数据是其突出的优点。教师要重视网络,让学生有更多的获取素材的途径。但由于网上信息过于繁杂,教师让学生自行搜索资料时,要做好前期的指导,帮助学生确定主题,缩短检索时间和难度,并引导学生整合素材、记录素材,形成自己的素材库,为之后的写作提供便利。比如,部编版的“介绍一种食物”,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课后观察父母做饭的情景,认真记录每一个步骤,之后根据菜名在网上搜索,对比同一种食物的不同之处,记录下来成为素材。
网络交流也是获取素材的途径之一,学生和教师的沟通目前大多是利用QQ或者微信,教师可以靠开展一项分享生活的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收集的材料、图片等素材,鼓励学生沟通交流,互相评价和分享,这样学生积累的素材就会越来越多,且会有新的观点用于写作。如习作例文“鲸”给学生展示了如何介绍一种事物的方法,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搜索有关鲸的相关知识并分享到微信群或QQ群,让学生讨论鲸的特点包括外貌、生活习性等内容,而且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动物或者相关的好词好句,这种形式的资源沟通和分享能够扩大形式的知识面和表达创意。
3.善于利用日记和阅读
日记是写作的一种样式,主要是学生对当天发生事情的记录,往往记录了实际生活和情感,也可以成为学生的习作素材来源。由于日记的写作不受限于各种要求,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如何写、写什么,所表达的大部分都是学生的真实想法,记录的事情或物品是学生印象深刻且值得记忆的,这都可以成为日后写作的素材来源。如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的习作“多彩的活动”,学生就可以在日记找到相关的事件,如儿童节参加的亲子活动、上元节和家人放花灯等都可以作为习作素材。
写作素材还可以从阅读中获得,阅读的文章大部分都是经过作者精心雕琢而成,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阅读时学习习作方法,特别是进行阅读教学时,要有意识地指導学生思考和借鉴作者的写作模式和感悟。同时,教师也要从中高年级学生的发展特点入手,让学生将难以理解的阅读材料与实际生活中的材料对比,让学生意识到生活和文学作品之间的关系,学会将生活素材转变为习作材料,提高写作的能力和思想的深入程度。
4.深层次地思考观察生活
习作并不是简单地将看到的事物或感受记录下来,而是要透过现象找到内部的规律或隐藏的感悟,习作素材的发现也是如此。观察生活只是看到事物的外在表现或化学物理现象,而习作素材的应用需要在语言和感悟上进行深入地加工,而且往往同一件事不同学生的看法都存在差别。习作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发现生活中的不同,并深入思考产生的原因,让学生的文字“千人千面”,成为表达学生真实情感和观点的工具。如部编版六年级的“二十年后的家乡”,就可以让学生多观察现在家乡的情况,并走访调查老一辈人眼中的家乡,通过对比获得家乡的变化程度。然后,结合现在的发展,让学生思考之后的技术和社会发展方向,以现有的变化作为基础深入思考未来的变化,最终完成写作。
结语
总而言之,中高年级小学生习作的难点体现在素材缺失上,而且其无法找到获取素材的途径,导致学生对习作课越来越抵触,写作能力也没有得到提高。为了解决学生习作素材不足的问题,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方法的传授,主要的素材获得途径有阅读和日记、生活、网络和深层次的认识,只有让学生掌握这些方法才能让学生有素材写,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黄翠.用生活化的语文教学激发学生智慧的灵光-谈生活化教学活动在语文课堂中的有效运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6,56(02):66-68.
[2]黄翠雅. 以目标的序列化实现训练的阶梯化——以小学中高年级习作教学为例[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7,18(03):30-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