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
2020年以来,“内卷”成为网络热词,入选《咬文嚼字》2020年度十大流行语。从线上到线下,龙卷风暴,席卷而来。尽管人们赋予这个新词的含义不尽相同,理解各异,人言言殊,但共同的语境,还是大致能借以沟通和交流的。大背景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似乎宿命般地出现了一种瓶颈,人们用“中产阶级陷阱”等理论来描述,任是怎样的努力,最终换得的是事倍功半。经济高速发展时,效益以几何级数增长。那仿佛就是昨天的事情,对比带来强烈的反差,心理反应也就格外敏感。经济持续下行,同行之间的竞争,不再是相互激发,共同成长,双赢乃至多赢,而是彼此都付出更多,以争夺有限资源,進而导致个体收益努力比下降,有人戏称为努力的“通货膨胀”。此刻,我隐约看到了米开朗基罗的《创造亚当》,那是他为西斯廷教堂创作的天顶画《创世记》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耶和华饱含精力的手指伸向亚当,而亚当徒具健壮,显得那么乏力,缺乏应有的活力,定格在画面里的,是永远都探触不到的无奈和惆怅。无论画家想表达什么,我每次欣赏,都是这样的感受。
这不,这家私企,还是个四星级的酒店,也经营困难,为降低成本而裁员,要“解决两司机”。看这标题,就大有深意在焉。残酷竞争中,两个司机就是两个棋子、或者两件物品,总之不像是两个活生生的人,两个体面的、有尊严的、有独立意志的人。小说虽然走的是写实的路子,还是让我联想到了卡夫卡的《变形记》,想到了小人物被异化的、无法主宰自己命运的窘境。安排主人公都姓刘,两对大小刘,也是有匠心的。张王李赵遍地刘,选取一个大众化的姓氏,寓芸芸众生义,所述绝非个例;扎堆地凑在一起,造成一种拥堵感,人海如潮,挤挤擦擦,互不相让。
《解决两司机》以绵密的文思,叙写了两位员工去留问题的全过程,褶皱处,看出作者工笔细描的功力。小说没有简单地给出是非对错,而是在复杂的纠葛中,让人物从性格、立场出发,各自进入角色,亦是亦非,亦对亦错,酸甜苦辣,说不清是个什么滋味,这才是好小说的境界。
一家私营企业,经营者盯着利润,眼里布满了血丝,这似乎也正常,至少没什么错,甚至让人觉得很辛苦。马克思批判、声讨资本主义,说得血淋淋的:“资本家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大胆起来。如果有百分之十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百分之一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死的危险。”这段话,生动而深刻地揭示了资本的本质,倒不一定每个老板都如此这般。员工呢,有班上,拿一份辛苦钱,保住饭碗是底线。劳资之间的矛盾,不可避免,区别只在于有时剑拔弩张,有时趋于和缓。
富二代、家族企业里的接班人小刘总,年纪轻,养尊处优,独享早退的特权,生娃、带娃、旅游,没怎么上班,缺乏历练,常常盛气凌人,颐指气使,不等对方说完,就撂电话。据说父亲老刘总外面有个私生子,这对她是一种威胁,也平添了她的焦虑。她喜怒无常,阴晴不定。她自作聪明,为了省下补偿金,把要裁减的司机调到五六百公里之外的分公司去,逼着司机自己离职,变相辞退员工,对员工缺乏应有的体谅和人情味儿。矛盾冲突就从这儿引发。
“我”不只是充当叙述人的角色,而是性格塑造得很成功的一个人物。小说写出了“我”内心的纠结及在权力和能力范围内所做出的努力。“我”是人事部门的经理,直接处理减员事宜,无可躲避。两司机是“我”的朋友,更主要的是,“我”良心未泯,体恤下情,不失人文情怀。“我”悔愧:“我也无耻,因我助纣为虐。”“我”所处的位置,就是这样受夹板气的,左右为难。两司机都有家庭负担,不能、不愿调离,“我”很棘手。小刘总下死命令,只要结果,“我”又不敢违抗。岗位职责要求“我”“既能逼走员工,又不给补偿金,还不违反劳动法”,何其难哉!小说以细密的笔触描画出“我”的复杂心理:“作为朋友,我应该指点。作为HR经理,我知道挽救办法,但不能是从我嘴里说出来”。一边是道义、友情,一边是职业道德,掂轻量重,无法两全。小说正是要在这两难情境中制造冲突、考验人物、圈画看点。大刘自己提到劳动投诉,才化解了“我”的矛盾。员工投诉,等于给小刘总补上法律课,敦促她遵守劳动法,深得“我”心,有利于自己以后开展工作。这场戏,一箭三雕,很要劲儿。如果说这一局道义获胜,最终“我”还是屈从于“谁发工资听谁的”的庸俗职场规则,“想出个釜底抽薪、各个击破的妙计”,成全了小刘总。一波三折,肝肠寸断,在反反复复的煎熬中,“我”的形象更结实了。虽有视频证据,放弃指证大刘,还不惜编谎话说服小刘总,兑现了两个月的补偿金。九曲回环中,彰显了“我”的主导性格,“我”的良知。
小说刻意描写大刘司机的穿着打扮,休闲西装、皮鞋贼亮、金丝边框眼镜,一副干部的模样。这一方面交代他的前史,曾经做过西南一大区经销商助理,是有身份的人,另一方面也在强调他是一个注重职业尊严感的人,“他是当自己白领的,做司机只是一种情怀,腕上那只瑞士机械表,时时提醒这个司机与众不同,是司机中的战斗机”。得知减员消息后,他强硬的过激反应,也有他的经历垫底儿。他与小刘总的那场正面冲突,进一步刻画出他的刚直性格。李健的风凉话,又激怒了他,令他恼羞成怒。面对处于强势的公司,员工自是弱势,胳膊扭不过大腿,在公司变相刁难的后续动作中,他也不得不妥协退让,不再顾及实利而只求保全面子了。可是,这退而求其次的一点点可怜的小心愿,也得不到满足。他最后一次开别克商务车,直冲“我”撞来,这个虽是虚幻的细节,不仅让大刘出了一口恶气,也给读者以安慰。离职与“我”道别时,一句“喝酒不要忘记叫我啊”,惹出读者的眼泪,虽吵吵闹闹,都是多么好的人啊。
小刘司机是资深老员工,辞退成本高,这是他比大刘优越处。母亲老年痴呆,需他照看,理由充足。所以,小刘说话也很冲。聪明的小说作者,都是处理人物关系的高手(纸上谈兵,现实中的人际关系却未必),笔下的人物各有杀手锏,相互掣肘,故事才有张力。小刘与大刘,相同的职位与境遇,很容易因同质化而模糊,作者有意凸显了二人的辨识度,区别不仅在国字脸与尖下颏,个性也了了分明。小刘被并到财务采购部,一人顶两人干,薪资却没增加。他委曲求全,不得不接受。小说最后的反转,让小刘司机辞职,是极其有力的一笔。毕竟,社会发展了,天地宽敞了,选择余地大了,有内卷,也有突围,腰杆儿比以前挺得硬了。
这篇小说特别提气的地方,一是员工懂得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法治建设步入轨道,紧锣密鼓,公民的法律意识也已被唤醒,这是多么可喜的进步啊。二是结尾处小刘司机的愤然辞职,让我们看到了新的希望。看看这措辞,就很爽:“腰板挺直”,“昂首挺立”,“言辞凿凿,掷地有声”。大刘小刘都在迅速崛起的快递行业中找到了新工作,这不很好吗?
责任编辑 黄月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