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和强基计划背景下高中语文的教学思考和应对策略

2021-10-15 19:44郭小彦
课外语文·上 2021年10期
关键词:新高考应对策略

【摘要】新高考之“新”,不仅仅“新”在考试模式,更是“新”在教材体例和具体教学实践。强基计划也对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和命题:评价导向、课程改革、教学实践。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和学生都必须随之而动、应时而上。学校要做好教学硬软件的服务保障工作,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思维和模式,学生也要适应现行的教材和教法。

【关键词】新高考;强基计划;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1)28-110-03

【本文著录格式】郭小彦.新高考和强基计划背景下高中语文的教学思考和应对策略[J].课外语文,2021,20(28):110-112.

2021年秋季学期,甘肃省将全面进入新一轮的新课改和新高考模式,而在刚刚结束的2020年高考中,全国36所重点高校已经率先试点实行了强基计划招生,取代了原先的自主招生计划,这也标志着全新的课改、教改及招生录取等相关工作已陆续全面铺开。基于目前的状况,高中学校、教师和学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到底该如何应对?在此大背景之下,高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新高考之“新”

新高考之“新”,不仅仅“新”在考试模式,更是“新”在教材体例和具体教学实践。

2017年版2020年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构成。三类课程均设有“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等三个学习任务群。而该学习任务群涵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三方面的内容,它们贯穿于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类课程的始终。它们遵循时间的顺序、以文化为内核,系统展现上下五千年的优秀文化,从而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探究、实践、社会参与等能力,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进而增强民族的文化自信。

而在具体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新高考则要求教师当以语文核心素养为纲,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主线,合理科学地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师当积极探索基于具体语文情境和以问题导向、以学生主动认知和探究实践的师生、生生互动式,教师启发式,学生自主探究式,学生实践体验式等课堂教学方式。注重加强课题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性学习等跨学科综合性教学,合理适度增加实践性、探究性、可操作性作业,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尤其是实践创新能力,最终在具体学习过程中注重与促进方法、习惯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语文素养的综合发展。

二、强基计划之“异”

强基计划是今年年初教育部出台的新的招生录取政策。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在七大强基计划推进基础学科中,就有古文字学专业。因从事相关学习和研究的人较少,古文字学又被称为“绝学”。而古文字学又涉及汉语言文字学、考古学、古文献学、历史学等多个学科,对探索中国古代历史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现实情况是:国内诸多高校的古文字学是从研究室阶段开始培养专业人才的,且在强基计划实施之前,少有高校将古文字学单独设置为一个大的专业类别。这也就严重束缚了学生在系统知识结构的构建、自主科研能力的培养等方面的发展,很难培养出能够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的专业人才。因此,强基计划适时地将古文字学纳入基础学科的范畴,计划从教育部认定的36所一流大学建设A类高校中选取部分具有成熟条件与资源的学校,从本科生开始培养古文字学相关人才,并且逐步建立本科、硕士、博士衔接的一条龙式培养模式,形成一套完善的可实施的古文字学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这也对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和命题。主要体现有三:

(一)评价导向

强基计划的录取成绩核算方式为录取成绩=高考成绩(85%)+校测成绩+综合素质评价成绩(15%),该方式弱化了高考成绩的决定性作用,而是强化了校测和高中生综合素质的考查,突出了高中生的素质教育和立德树人教育的重要性,归根到底就是改变了以往的评价方式体系。例如兰州大学强基计划的校测主要是面试和体育成绩测试,具体如下:1.面试:主要考查学生的学科专业能力、创新潜质以及综合素质等。根据考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和面试情况综合评价给出面试成绩。2.体育素质测试方案及成绩使用方法:体育测试内容:(1)实心球投掷。(2)坐位体前屈。(3)立定跳远。兰大已然将创新能力和身体素质列为高考录取的一部分,这在以往的自主招生中是罕见的。再比如中国人民大学的校测内容注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以及专业相关领域学习兴趣、发展潜力等的考查,更加偏向于实际操作性和创新发展。高校这样的评价方式,必然引导高中学校要布局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改变以往“成绩打天下”的单一的评价思维和模式,注重“综合素质评价”。

(二)课程改革

古文字学列入强基计划七大推进基础学科,可见国家对于选拔和培养有志于在毕业之后研究古文字学的优秀人才的重视。但同时也为高中语文教学带来了挑战。古文字学涉及的学科领域广泛而庞杂。它不仅仅局限于学习古代汉语或者音韵学、训诂学等汉语言文学类专业课,还要涉猎甚至深入了解考古学、古文献学、历史学等多个学科。这样的难题摆在高中教师的面前,无异于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山。但山高人为峰,高中学校和教师要逢山开路、遇水搭桥。高中学校可以依托本校和当地现有的一切可供利用的教育资源,譬如和地方高校互联互通,以高校为依托,以高中学校为试验田,组建语言文字社团,甚至于也可以开展跨媒介学习,开设一系列选修课,比如哲学和古文字学。与此同时,高中语文教师要切实深入钻研课程标准,积极探索教学模式,开发新的校本课程资源,努力提高学生成绩。因为部分高校明确规定了报考古文字学的语文单科成绩要求。兰州大学2020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中明确规定,报考古文字学专业的考生,高考语文成绩不低于满分值的80%,也就是120分。这个成绩对于绝大多数学生只能是可望而不可即的。过去那种只关心总成绩,不注重学生兴趣爱好、不关注语文审美情趣的教法是该寿终正寝了。

(三)教学实践

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了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使学生具有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具有科学文化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自主发展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这就要求高中的语文教学要从以往的纯粹的知识传授转为今后多元的情感价值塑造、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思维发展提升、基本知识传授等方面。为此,新教材于编写中设计了“语文学习任务群”,该设计“以学生合作、自主、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凸显学生学习语文的根本途径”,“学习任务群的设计,旨在引领高中语文教学改革,力求改变教师过去大量讲解分析的教学模式”。而不同的学习任务群又有层次性和差异性,既照顾了每个学生基本、共同的语文素养要求,又满足了学生对不同发展方向、不同发展水平语文素养的追求。作为教师,必须进行角色转换,改变教学方式、关注学生个性和全面发展,做到“时隐时现”“适隐适现”、大处着眼、细处引导。把课堂还给学生,把问题留给学生,把兴趣带给学生,把审美还给学生。

三、教学应对

(一)校之应对

在新高考和强基计划实施的大背景下,普通高中学校作为教育教学的前沿阵地,当敏锐捕捉和判断,并快速反应,形成系统的、可操作性强的应对策略。通过研究今年36所实施强基计划高校的招生简章,我们可以发现,所有的高校都有自己的校测方案和具体内容,但概括起来就是“综合素质评价”。这就给了普通高中学校应对和准备的方向:紧扣高校评价体系的脉搏,与高校互联互通。高中学校想要分得强基计划的一杯羹,就必须深入研究吃透高校“校测”的规则和内涵,进而做出相应的针对性强的举措。比如针对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笔试和面试的考查,学校可以鼓励学生成立、参加各种符合自己兴趣和发展前途的社团,如航模社、机器人社,再辅以相应学科教师的指导和协助,并借助当地和省级等科普大篷车进校园的有利契机,吸引提升学生自主探究兴趣。当然在语文学科方面可以成立读书社、文学社、演讲社、话剧社、辩论社、汉服社等社团,定期举办诸如热点话题的辩论赛、整本书阅读的分享会、课文改编的话剧表演等活动,真正让学生参与其中,充分激发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热情,唤起对优秀文化的兴趣,提高对社会现象的理性深入思考,培养提升思维品质,自觉传承中华文化,积极参与当代文化。

另外,学校还应当鼓励教师推陈出新,整合优秀教学资源,持续打造学科精品课程。考虑到古文字学的特殊性,可以组织历史、地理、语文等学科教师互联互通、共同探讨,整合各自学科,开发一套适合本校学情又具有学校特色的精品课程。如成县《西狭颂》,作为汉代书法“三颂”中保存最完好的摩崖石刻,其中涉及历史、政治、文学、书法等诸多学科,在中国金石学、文化史、书法史和交通史研究方面具有重要位置。学校可以和地方传统文化促进会、文联、书协等组织机构以及社会民间文化人士组织编写相关课程,供部分有爱好学生选修。如《西狭颂》是典型的汉隶,在笔法、结字和线条等方面独具艺术鉴赏和审美价值,学校可以邀请县书协的大家亲临学校书法社团给学生详细分析和演练,把汉字的前世今生娓娓道来,这比起单纯的实地参观更具意义,学生不知不觉中了解了历史、地理、语文等综合知识。

(二)师之应对

语文教师要认真深入钻研语文课程标准,关注教学改革,关注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语文教师要引导高中生具有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指导学生进行规范的、科学的、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这就需要教师接受学习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培训和指导。教师可以利用发达的网络和丰富的资源时时充电学习,利用寒暑假充裕的休息时间,参加一些专业机构组织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培训班,实地考察学习先进学校的成熟经验,然后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和兴趣爱好,为他们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向,安排合理的学习课程。

教师要改变且丰富自身的教学手段。新课程标准关注学生个体语言体验,注重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真正把学生的学和用作为语文学习的第一要务。教师要把语文当作一门工具,侧重学生的情境性和实践性,课本不再是学习的唯一载体和依据,教室也不再是唯一的教学场所。教师可以跨媒介教学,可以实地性传授。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观影的方式体验小说和影视的区别,加深对小说三要素等考点的理解和运用。教师可以利用本土资源,带领学生实地感受,如杜甫《同谷七歌》,观草堂、读诗歌、听讲解、写体会,培养学生思维和审美鉴赏能力。比起单纯的生硬干巴的课堂教学,可能更喜闻乐见。

(三)生之应对

扩大阅读。新教材在必修和选择性必修、选修三个阶段都贯穿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板块,旨在拓展学生阅读视野,提升阅读鉴赏能力,综合运用精读、略读、泛读、快读等多种方法,尝试批注式阅读、小说文本互文阅读、同伴阅读等阅读手段。师生可以共同商定3—5部作品,作品可以是教材课文节选的原著,也可以是课外的,学生自主从中选择一部。然后根据学生选择的作品进行分组,选择相同作品的学生可以在同组进行交流讨论,最后汇总阅读体验和结论,形成文字性报告或结论。

注重实践。学生可以确定调查问题,开展社区文化调查,对身边社区的文化生活方式、民风民俗等分析研究,也可以从学生最关注的日常事宜入手,探究背后的深层原因,提高对各种文化现象的认识和思维能力。与此同时,学生还可以自主成立各类语文学习共同体如读书社、诗歌会、戏剧社等,在自我积极参与中培养多方面语文能力。

加强写作。在精读或通读古今中外优秀作品和参与当代文化调查实践的同时,学生还应以读带写,以读促写,知行合一、读写结合。学生在整本阅读的过程中,可以选用自己喜欢或擅长的文体样式如杂感、评论、随笔甚至是研究报告等写作。也可以尝试对教材的选文进行续写或改写,提升语文核心素养中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

总之,全新的考试模式和录取方案,无论对于学校、教师,还是学生,都是一次全新的体验和挑战。唯有顺流而变,方能适应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溫儒敏.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特色与使用建议[J].语文学习,2019(9).

附注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一般课题“新高考和强基计划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思考和应对策略”(课题编号:GS【2020】GHB2454)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郭小彦,1982年生,甘肃成县人,本科,中学语文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中学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新高考应对策略
如何打造新高考下的高中物理高效课堂
商业银行在互联网冲击下的发展探讨
初中英语情趣教学的现状浅议
筑牢洪灾后的舆情“堤坝”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新高考来了,家长该做些什么?
高中思想政治主观题解题技巧指导
浙江新高考化学《有机推断与合成综合题》的特点分析与复习策略
浅析新高考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