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升
医院有个科室叫病理科,一般人都不知道。病理科所出具的病理报告是很多做过手术的患者,尤其是癌症患者十分关心的诊断书。然而它却不像CT、超声一样可以当天就拿到报告。这是为什么呢?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病理科,看看在手术台上切下来的“肉”,到底经历了一些什么。
外科手术台上切下的“肉”,称为标本。首先,需要在福尔马林等“固定液”里面浸泡12小时左右。如果固定不充分,细胞会自溶。因此,如果标本不固定,会影响后续病理医师做诊断。
如果说CT是把人体进行一层一层的影像观察,那么病理检查就是把病变部位的组织放大,一层一层地观察。进行这么细致的观察,需要借助光学显微镜。只有把组织切成薄薄的一层,薄到只有一两层细胞,病理医师才能在显微镜下透过光看清楚。
在手术台上切下的人体组织中,病理医师需要切下其中最有诊断价值的几小块,由病理技术员制作成切片。
切下病变最重的部分,用来判断患者到底得了什么疾病。如果是恶性肿瘤,我们尤其需要注意留取标本的切缘,只有切缘在显微镜下没发现恶性肿瘤,才能判断外科医生已经把肿瘤“切干净”了。
被选中的这一小块很宝贵的组织,会放进一个小盒子里,我们称之为“包埋盒”。利用这个小盒子,可以把这一小块组织制作成一个“蜡块”,这样才方便切成薄片。
切片需要训练有素、技术高超的技术员完成。
在大型医院,每个技术员需要切上百张这样的切片,为了切片的质量,我们只能——等!
这样做出来的切片是没有颜色的,称之为“白片”。染色后才能在显微镜下很方便地觀察组织里的细节。
但是浸了蜡的组织,很难被染料染上颜色。为了能保存和切片,我们把它浸了蜡;切完片为了染色,我们又需要把蜡脱出来……最常用的一种染色手段,为“HE染色”。
显微镜下的标本要有载玻片和盖玻片。最后一步——封片,就是用封固剂把载玻片和盖玻片封固。
经历了这一道道烦琐的工序,才能拿到这一张小小的切片!
在显微镜下做诊断其实并不容易,这需要大量知识的学习和丰富的经验积累。单纯的普通HE染色,只是把细胞染上了颜色。
有时,病理医师需要特殊染色技术,用来显示细胞内外的特殊化学物质或者真菌等,比如细胞分泌的黏液、胶原等。
但是,还有很多情况下,传统的染色方法不足以判断这是一种什么疾病。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发明了更高级的染色方法——免疫组化染色,就是可以把特定的细胞染上颜色。什么是特定的细胞呢?就是表达某种抗原的细胞。
从切片制作完成到现在,你大概看明白了:做一个“普通染色”还不够,有可能还需要做“高级染色”,所以需要等的时间更久了。
有时,对一些疑难的病例,低年资的医生无法做出诊断,就需要更高年资的医生进行会诊,这时就要有更多的耐心等待最终病理结果。
需要告诉大家的是,疑难病例不代表就是恶性,因此不要过度焦虑!疾病的种类纷繁复杂,请给病理医生更多的时间,仔细考虑每一种可能,这是对每位患者的负责;而患者的耐心等待,也是对自己的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