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什么

2021-10-15 12:03张中行
百花园 2021年10期
关键词:智者见智张中行范进中

記得不止一次,同学习语文、渴望写好了的年轻人谈读什么的问题,我总愿意一言以蔽之,说“要读好的”。这像是一句近于滥调的模棱话,却不得不说,因为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如果取法乎下,所得自然只能是下下了。要好,必须取法乎上,最好是上上。过去的古文家,如明代归有光,一生用力于《史记》,这是取法乎上上,所以造诣能够超过一般人。多年以前,我看到一篇文稿,是个不相识的人写的,文笔有刚劲老辣之气,及至见面,才知道是个二十多岁的人,问他学写作的经历,他说:“因为喜欢鲁迅的文章,所以把他的所有作品读了几遍。”这也是取法乎上上。当然,我并不主张只读《史记》和鲁迅作品而不问其他,这里只是举例说明,读好文章是写好了的必要条件,甚至是充足条件。

到此,热心的读者一定要追问,怎么算好呢?这又是个一言难尽的问题。杜甫说:“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这有不很相信世人评论的意味。但是不管作者同意不同意,既然给世人看,世人总是要评论的;而评论则常常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同是陶诗,写《诗品》的钟嵘不大看得起,到唐宋就成为高不可及;同是评词,王国维《人间词话》特别推崇五代和北宋,这看法,清代的浙派词人当然不同意。这是人心之不同,各如其面。还有同一个人而异时心不同的,最鲜明的例是《儒林外史》写范进中举的八股文,考官周学道初看不成话,再看有些意思,三看就成为天地间之至文,一字一珠了。

这样说,文章就不能分别高下了吗?自然不是。上面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容许小异;这里我们应该重视的是小异之上还有大同。这大同是,文章不只可以分好坏,甚至可以分等级,即使这类评定不是绝对可靠的;所谓不是绝对可靠,意思也只是未必百分之百正确,未必人人同意。这大同之存在是很容易看到的,最有力的例证是历史记载,尤其是文学史,比如古代的庄、列、史、汉,唐代的李、杜、韩、柳,宋代的欧、曾、三苏,无论就作品说还是就作家说,几乎都承认是大手笔。这样评定,标准是前面曾经谈到的,一方面是内容好,深刻,妥善,清新,能使人长见识,向上;一方面是表达好,确切,简练,生动,能使人清楚了解,并享受语言美,这里不再详说。

(摘自《作文杂谈》,中华书局,有删减)

张中行(1909—2006),字仲衡,河北省香河县人,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193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曾在中学和大学任教,后就职于人民教育出版社。主要著作有《负暄琐话》《负暄续话》《禅外说禅》等。

猜你喜欢
智者见智张中行范进中
声音: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声音: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声音: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声音: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范进中举”现实版
艺术的构思,绝妙的讽刺
《范进中举》人物形象的悲剧色彩和醒世意义解读
张中行的两次自责
张中行的悔:只知她的寒素,忽视了她的狷介
张中行的两次自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