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危机与安倍经济学

2021-10-14 05:37冯原
商业2.0-市场与监管 2021年11期
关键词:经济危机

摘要:二战后日本经济腾飞,但随着国际经济政治环境的变化,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的局限性逐渐暴露,加上其他种种因素,日本经济鼓起的泡沫破裂,金融危机爆发并造成股市和楼市的崩盘,给日本造成了不可磨灭的打击。面对日本经济现状,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提出了安倍经济学。

关键词:经济危机;安倍经济学;通货紧缩

一、经济复苏

二战后日本经济崩溃,冷战格局下,美国对日本实施扶植。日本背靠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冷战结束后,随着国际经济政治环境变化以及日本经济制度和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存在缺陷、主导产业选择失误等一系列原因,日本经济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二、泡沫助长

(1)《广场协议》签订,促进了资产泡沫化。日本经济快速发展使美国出口遭受打击,美国召集四国签订《广场协议》。协议签订后,日元升值,给日本出口造成极大冲击,再加上金融市场自由化政策,国际资本大量涌入最为繁荣的楼市和股市,吹起了一个巨大的泡沫。

(2)日本央行推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和政府税制改革进一步鼓吹泡沫。为了持续刺激经济和应对出口下滑,日本央行做大信贷规模,下调基准利率,日本政府也推行了税制改革,过剩的流动性鼓吹起了越来越大的泡沫。

三、危机爆发

1989年,日本意识到经济过热带来的威胁,在极短的时间内把贴现率拉回了6%,快速的加息使市场上流动性瞬间降低,泡沫破裂。

率先是日本股市的崩盘,几乎所有证券公司都巨额亏损。并且由于银行的许多贷款收不回来,出现了大量坏账。同时企业破产,大量不动产涌入市场,失业率激增;每个日本人都被动变成空头,恐慌抛售股票,政府收紧房贷、推行地价税政策,房价急转直下,资本市场崩溃。

四、危机影响

(1)GDP增速骤然冷却,失业率激增,通货紧缩显现,日本陷入了“低欲望社会”的深渊,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

经济危机后,日本经济低迷,各个市场相继崩盘并陷入了恶性循环,实体经济崩盘。企业受了严重挫折,为了存活大量裁员,失业率激增;遭受失业潮的人们不再消费,市场流动性枯竭,显现出了通货紧缩的现象;日本陷入了“低欲望社会”,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经济发展潜力大幅缩水。

(2)银行信贷萎缩加剧,金融机构不良债务增加

经济危机爆发后,企业贷款需求降低,许多企业开始不符合贷款的信用条件,银行放不出贷款,信贷需求萎缩。同时金融机构盈利能力逐年下滑,不良债务率直线上升。

五、金融危机爆发原因

(1)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催化剂

冷战格局下,美国对日本采取了冷战扶植政策,使日本经济迅速恢复,然而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由两极逐渐转变为多极,日美贸易出现摩擦。美国召集四国签订了《广场协议》,日元升值,助长泡沫。

(2)政府错误地采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直接原因

造成严重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并不是日元升值本身,而是政府采取了错误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放弃自由经济策略;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释放流动性,泡沫迅速膨胀;然后又在短时间内将基准利率提高,使市场上的流动性迅速降低,最终刺破泡沫。

(3)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模式的局限——根本原因

高度的国家干预对战后初期资金短缺的日本非常有用,但随着社会复杂度极大提高,官僚体系无法掌控复杂的经济体系,金融机构间缺乏竞争力,金融监管机构贪污腐败盛行。这时政府应减少直接控制而强化监管和服务功能,让个人和企业成为市场主体,但政府并未做出及时有效的改革。

六、日本经济改革与“安倍经济学”

泡沫经济破裂后,日本经济改革迫在眉睫。安倍上台后,针对日本经济现状提出了安倍经济学,其既定目标就是使通胀率达到2%,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是他在初期提出的旧“三支箭”。

(1)货币政策

在货币政策下,安倍又细分出三点,其一是大力实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其二是为鼓励投资实行负利率政策;其三是为了推动产品出口而实行的日元贬值政策。但由于政策实行期间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货币政策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2)实施灵活的财政刺激政策

其措施是制定大额政府预算,创造就业岗位用以解决失业率过高的问题,使GDP增长率达到2%。,这一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CPI由負转正,通货紧缩有了一定改善,但GDP增长率未达到2%的既定目标。

(3)结构性改革

这一政策旨在解决经济危机暴露出的社会问题来振兴经济,为日本可持续增长创造条件。如鼓励妇女和外国人在日本参与工作;进行企业所得税改革使企业拥有更多资金等。

七、安倍经济学效果

(1)正面效应

自安倍上台以来,日本经济大体持续了80个月的增长,同时日本失业率下降到了较低水平,鼓励外国人在日本就业也取得一定成效,弥补了日本的劳动力缺口。此外,其对企业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也使企业利润明显增加。

(2)负面效应

安倍经济学虽在短时间内取得一定效果,但从长期看,负面效应也十分明显。央行大规模购买国债、股票,使日本国债市场僵化,股价扭曲;日本政府债台高筑也导致日本本土市场萎缩,加剧通货紧缩,若此时全球经济环境出现一定波动,就会让日本陷入更困难的境地。同时,国民对经济增长“无实感”。国民工资并未出现显著提高,且临时工岗位较多,普遍工资较低、稳定性较差,人们担心失业。因此,虽然日本的失业率降低了,但消费动力依然不足。

总体而言,安倍经济学在短期内缓解了日本通货紧缩,但并未达到既定目标,即2%通胀率,日本仍无法逃出经济危机笼罩的阴影。值得肯定的是,安倍意识到了日本深层社会问题对经济的影响,应当为可持续增长创造环境,经济改革不能单靠大量发放货币和降低利率来刺激经济,还应该更注重那些会潜移默化影响经济的因素。同时安倍还应意识到,日本政府的巨额债务始终是个定时炸弹,日本需要避免政府债务过高而带来的金融危机。

参考文献:

[1]徐梅.“安倍经济学”有得有失[J].世界知识,2019

(18):14-16.

作者简介:冯原(2000.10-),女,汉族,海南海口,本科在读,武汉理工大学,研究方向:经济学。

猜你喜欢
经济危机
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影响与警示
西班牙媒体眼中的中国形象
从产业发展看日本1920年经济危机
企业如何应对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后好莱坞电影女性形象的转变(2008—2016年)
美国的世界经济霸权从何而来
经济危机对阿拉伯剧变的引发作用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住房贷款)风险防范分析
经济危机下航运公司如何做好船员管理
论经济危机防控中政府履行道德责任的必然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