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媛
摘 要 高校作为课程思政的“主力军”,肩负着思政课程建设的重任。体育老师要提高自身政治素养,充分挖掘课堂思政元素,将体育融入德育教学之中,提高体育课堂的育人能力。
关键词 课程思政 体育教学 实践应用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1)07-033-01
2016年12月7日至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同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国家号召学校要开齐开足体育课,在体育锻炼中强健体魄、锤炼意志。高职公共体育课融入“课程思政”建设是体育融合德育教学创新的需要[2]。
一、体育课堂课程思政的挖掘
(一)丰富的体育历史文化
我国的体育文化源远流长。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从最早期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的“射”(古代的射箭),到现代的射击运动;“国潮”足球项目也是历史悠久,其前身是战国时期汉族民间流行的娱乐性蹴鞠游戏,到了汉代蹴鞠演变成了兵家练兵之法。
(二)不断传承的体育精神
“积极进取、顽强拼搏、攻坚克难、为国争光”是我国体育精神的主要内容,现如今已成为全社会的共同精神财富[3]”。很多的团体项目如篮球、足球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和大局意识。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适当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在遵守项目规则的前提下争取更好的成绩,让“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激励学生的一生。
(三)必须遵守的体育规则
所有的体育运动都要按照规则开展。田径项目如起跑的姿势、跳远的姿态、铅球的出手动作、篮球的步法、上篮动作、足球的脚法、游泳的姿态等等。在严格的规则要求下,才能使比赛变得公平。想要参与游戏就必须要遵守游戏规则,学生在课堂上如此,步入社会后也是如此,这些会使学生受教一生。
(四)丰富的体育理论知识
体育理论知识内容众多,涉及运动选材、运动营养、运动训练学、运动康复、运动医学等。例如,田径的100米训练为什么蹲踞式起跑被采用为奥运起跑的标准姿势,100米过程中大小腿折叠多少度更容易发力,摆臂幅度、蹬地时机、送髋的幅度、关节的灵活性、柔韧性、肌肉的力量、步长、步频等等都是影响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
(一)加强体育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
体育教师大多数情况下重点关注的是学生的体能、心率、技术动作完成情况,对于课程思政这一块内容的了解还不够深入。例如,排球课堂教学中可以先给学生讲排球运动的发展历史,顽强拼搏的女排精神,然后再观看排球技术动作视频,讲解动作涉及的体育理论知识。这样一来,学生不光掌握了排球的技術动作,还接受了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精神洗礼。
(二)优化教学目标
布鲁姆将教育目标可分为三个,即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4]。传统的体育课堂过多重视了运动技能目标,要求学生通过课堂的学习快速发展奔跑、跳跃、投掷等运动能力,对于学生的情感目标如培养学生自律、自觉、自信的品格,良好的心理素质、家国情怀这一块还不够重视。
(三)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
作为体育老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体能和个性的差异,多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枯燥的内容趣味化,让课堂不再是简单的老师示范学生跟做,而是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创造学习、探究学习、延伸学习相结合[5]。
(四)优化教学评价体系
目前的体育评价体系主要包括课堂出勤、平时表现、达标测验这三块。这种评价体系过于简单粗暴,重视了结果性评价忽略了过程性评价,特别是学生的思想品质方面未得到充分的关注。教师在课堂上要多关注学生的学习和参与过程包括学习态度、合作意识、协助他人、器材收纳等方面,要将学生思想品质细化量化,计入学生的考评成绩。
三、结语
高职公共体育课融入“课程思政”建设是体育融合德育教学创新的需要。体育老师要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充分挖掘课堂思政元素,优化教学目标、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评价体系,将课后锻炼、日常训练、校本课程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使体育教学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领域目标实现新突破、达到新高度。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01).
[2]祝磊.高职公共体育课融入“课程思政”建设探索[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9(19):156-157.
[3]丁宁.让体育精神成为伟大复兴力量[J].民生周刊,2021(18):74-77.
[4]肖海彬,李启迪,邵伟德,闫平.布鲁姆教育理论对中国学校体育的借鉴与启示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4,30(02):87-89.
[5]文永霞,赵宗俊.大学体育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师,2021(16):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