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科研育人探究

2021-10-13 16:13龚绍波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方法探究高校

龚绍波

摘要:“三全育人”理念作为高校科研育人的有效指导思想,有利于于高校之中构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协同育人体系,从而进一步推动高校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然而目前在高校科研育人教育工作中,在教育体系、经费保障、成果转化以及评价体系方面依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因此,本文立足于“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科研育人的积极意义,深入探究高校科研育人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并基于三全育人理念下的科研育人模式建构原则,针对性的提出几点推动科研育人实效性的有效实践路径。

关键词:高校;“三全育人”;科研育人;方法探究

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为社会培养具有优秀专业素养、思政素养、科研素养的实践应用型人才,而科研育人是高校教育体系之中极为关键的一个构成环节,随着教育体系的不断成熟和改革,各大高校逐步开始重视科研育人工作的实效性路径优化。而从国家政策层面而言,教育部门已经在相关政策中明确科研育人的关键地位,并将其确定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的主要育人体系,旨在通过科研育人工作培养适应于时代发展进程的高素质人才。尤其是在高校思政育人工作的推进过程中,立足于“三全育人”理念的科研育人正是顺应现代化时代發展规律的创新育人模式。在此背景之下,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当转变自身育人观念,优化教育教学方法,从而加快高校育人目标的实现。

一、“三全育人”视域下展开高校科研育人工作的积极意义

(一)整合科研育人资源,构建体系化的全员育人格局

高校之中展开科研育人工作,必须要将学生作为主体,整合校内外育人师资资源,通过院系辅导员、科研导师、学校管理领导等的协同共建,从而构建高校内部体系化的全员育人格局。而在高等院校之中,基本由全部校内教师来承担科研育人工作的指导主体角色,例如针对学生参与科研活动、撰写毕业论文、开展毕业设计、参与科研竞赛等多项内容,展开相关学术方面、科研道德、钻研精神方面的育人工作与科研指导。而在此过程中,高校教师主体共同构建起协同创新的双主体科研育人格局,推动全员育人格局的有效构建。

(二)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使全过程育人贯穿发展历程

基于“三全育人”视域下的思政教育工作,必须要顺应个体发展规律,从长远角度出发,积极探索适应于学生发展特征的教育模式。而在科研育人活动中,不但要开展基础知识以及相关专业技能的培养,更为重要的是针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及道德素养培育等方面的内容展开育人工作。科研项目作为科研育人中的重要载体,所强调的是在进行科研活动中的研究、管理、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内容,重点培养学生的科研精神、思想道德素养、工匠精神、文化素养、创新精神等,将传统偏理论化的思政育人教学模式通过科研活动的形式,具现于学生的学习生活过程中,从而顺应学生发展需求,以教师为主要引导者,遵循科学研究发展规律,使得全过程育人理念贯穿学生发展的全部历程,推动高校育人格局的进一步完善。

(三)挖掘科研育人元素,打造全方位协同育人平台

打造全方位育人平台,旨在通过科研活动的开展充分挖掘科研工作中的育人素材,从而基于高校育人宗旨与科研目标,整合网络以及课堂资源,最大化利用高校课程内外的有效育人元素,由此在实现科学研究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高校育人工作的思想道德以及价值观念塑造。在此背景下,高校教育工作者积极探索更为灵活化、多元化的科研育人载体形式,开展线上以及线下的协同共建,秉持着“立德树人”的育人宗旨,从而实现育人工作的全方位覆盖。

二、高校科研育人工作困境分析

(一)高校科研育人机制有待完善

随着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科研育人理念在高校已经得到了教师们的落实行动中。然而在具体的落实过程中,高校科研育人机制依然有待完善。而教师与学生的科研理念无法切实转变是育人体制之中最大的困境所在,尤其是随着高校生源的不断扩招,校内师资资源相对以往更加紧张,导致高校育人机制流于表面形式。

(二)缺乏充足的经费保障

许多高校的经费支出结构中,通常更加重视技能型人才的培育,却往往忽视了科研平台方面的财政投入,导致科研活动无法获得足够的经费保障,科研育人工作的顺利推进受到一定影响。尤其是对于指导教师而言,其在参与科研活动的选题以及成果转化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以及时间成本,然而由于缺乏学校方面的财政支持以及成果激励,导致教师投身于科研工作的热情受到消极影响。

(三)科研评价指标缺乏合理性

在高等教育不断扩招的过程中,各大高校之间对于优质生源的竞争日益激烈,而相关指标对于高等院校的可持续发展起到极为重要的影响。因此,科研成果作为较易被量化的指标,被高等院校作为评优定级的重要导向,由此导致在育人工作中仅重视科研成果的数量要求,却缺乏对于育人实效性的提升。而高校的教师必须通过对于课题、论文等科研成果的硬性指标要求,才能够通过校内对于教师的评价考核,长此以往则会导致育人工作的重心不断偏移。

(四)科研成果转化率有待提升

尽管高校为学生以及教师提供了良好的科研环境以及较为完善的试验设备,研究课题组也产出了数量、质量相对可观的科研成果。但是就现状而言高校内的科研成果转化率依然有待提升,许多成果由于不同原因的限制无法有效转化成为生产力,如科研题目与生产市场脱节、试验配套设备缺乏先进性、科研成果难以量化生产等问题,导致高校科研团队的成果转化率陷入难以提升的困境。

三、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协同创新科研育人模式建构原则

(一)全员共建原则

科研育人工作不仅是专业课题导师的主要任务,而是由高校内部学院管理教师、团委组织、科研部门、教研工作者,以及学校外部师资资源、合作企业、科研院所以及其他高校所共同参与的重要育人环节,从而构建协同创新科研育人的合作体系,遵循全员共建原则,共同推动高校科研育人工作的有序发展。

(二)全过程原则

基于三全育人理念下的协同创新科研育人模式,旨在通过育人环节的全过程融合覆盖,制定长效科研育人规划,从而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做到各个环节的连贯和衔接。因此遵循全过程原则,应当立足学生不同时期的认知水平以及心理发展特征,制定差异化培养目标以及育人方案,并针对性的为科研育人体系构建更为多元化的育人平台。针对刚刚接触科学研究的学生可以为其构建科研引导平台,使其能够尽快适应科研工作,而进入到科研中期高校则可以为其提供更为高质量的教学资源以及基础设施、学习场地,在进入科研后期后,应当提供成果转化引导、行业领域先进研究成果资源等,从而基于学生需求将育人过程贯穿科研活动始终。

(三)全方位原则

高校开展科研育人活动应当遵循全方位育人原则。因为育人工作不仅是为了实现基础技能知识的培养,更是旨在通过科研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使其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念,树立认真严谨的科研态度,从而推动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因此,高校应当立足于行业发展现状,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全方位育人模式,从而建立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深化育人模式改革,进一步推动学生的全方位发展。

四、“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科研育人的路径探究

(一)构建科研育人体系,实现多主体共建

在“三全育人”理念的引导之下,展开科研育人是推动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有效实践路径。在此过程中,高校应当立足于多元教育主体的正确认知理念,以科研活动为载体,于过程中融入育人思想,并基于学生不同阶段的发展目标制定人才培养计划,从而改变传统科研教育模式中重技能学习而轻育人活动的短板,推动高校、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发展。而作为科研活动导师,应当积极探索有效育人方式,为学生构建更为多元化的教学平台,挖掘科研活动之中的育人素材,由此培养学生的科研精神以及职业道德。而另一方面,对于学生而言应当积极提升参与科研活动的主动性,高校可以通过整合校内育资源,成立科研育人领导小组,整合有效资源构建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协同建设的多主体科研育人引导机制,推动高校育人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重视科研经费保障,加强经费流向管理

科研经费是保证科研活动有序开展并顺利落实的前提要素。因此,对于高校而言应当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管理审批制度,明确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的制定准则,并设定合理化、体系化、制度化的经费拨付流程机制。必须要保证科研经费的专款专用,同时明确经费去向调查与记录,做好备案统计工作,避免经费在下拨过程中出现问题。同时高校应当加强在科研方面的经费投入与保障,通过设立科研专项资金的方式。制定更为完善的经费支持保障机制,构建社会、企业、学院以及研发部门等多元主体资金构成途径,并成立专职管理部门负责科研经费的管理和划拨。

(三)创新科研育人模式,落实高校育人目标

创新是推动高校科研育人活动的主要驱动力,教育工作者应当积极探索科研育人有效创新手段,尤其是相关职能部门应当积极整合校内外教学资源,做好沟通协调工作。通过在校内举办科研交流报告以及学术性讲座等方式,加大科研活动宣传普及力度,使得项目进展情况以及所取得成果能够以更为透明化、公开化的方式呈现于学生与教师,从而激发其创新活力。同时在师资资源方面要积极鼓励校内优秀教师以及优秀校友参与科研项目的指导建设工作,在校内构建学生创新创业优秀示范基地,从而推动创新研究工作切实落地,指导高校内部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人才的育人目标落实。

(四)重视科研成果孵化,提升成果转化比率

科研成果转化率低是当前高校科研育人活动中的重要困境之一,有效解决此问题首先必须要进一步拓展科研成果的转化平台,并配套构建科研项目数据库,通过更为高效的资源共享渠道为学生和教师、企业提供创新借鉴平台;其次,应当基于科研项目类型制定科学化的管理分配政策,从而激励教师以及学生对于提升科研成果实效性的积极性,同时高校应当通过科研实践基地的建设,为科研项目的开展提供更为专业化的孵化平台,提升科研成果转化率;最后,高校应当进一步推动产学研结合育人模式落实,将先进科研成果引进来,并积极拓展学生创业实习渠道,通过校企合作的深化实现育人工作的均衡化与实践化发展,从而进一步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

(五)完善育人评价体系,健全科研创新激励机制

科研育人评价体系的构建是推动高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尤其是对于教师而言,有效的激励机制更是激发其科研积极性的重要手段。高校可以针对表现优异的教师制定合理的奖励机制,比如在教师指导下,当学生获得参与科研项目奖项、荣誉竞赛名次、相关职业技能技术考核等,可以基于相关评定原则给予指导教师一定物质或荣誉奖励。同时,针对科研成果丰富、质量优异的学生,可以奖励其一定学分或奖金、荣誉奖励。不仅如此,在育人评价体系方面,高校应当进一步建立健全教师业务评价体系,将科研育人的质量以及实效性作为重要考核指标纳入评价体系之中,改变传统评价模式中偏向于科研成果数量的评价机制,促进育人工作与科研工作的平衡发展,从而实现高校素质教育要求下培养高素质、实践型人才的教育目标。

五、结束语

在国家教育部门的政策引导下,对于高校内部科研育人体系的实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作为高校育人工作者,应当积极探索有效育人活动方式方法,树立创新意识,明确发展方向。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引导下,构建协同创新的科研育人体系,从科研育人机制、科研经费保障、科研育人方式、科研成果转化以及科研育人评价体系等多个方面进行改革优化,从而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以及学生本质需求变化,进一步推动创新协同科研育人模式的构建。

参考文献:

[1]方磊,何军邀.“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协同创新科研育人的模式研究[J].长江丛刊,2019,(19),145-146+149.

[2]王娇楠.“三全育人”视域下的双创育人路径探索—打通科研与实践育人全过程[J].改革与开放,2019,(24),111-113.

[3]陈芳.“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资助育人模式运作机制研究[J].新一代:理论版,2020,(01):2.

[4]刘在洲,谢晨霞,刘香菊等.大学科研育人現状,问题与对策—基于H省4所高校的调查[J].高等教育研究,2019,40(06),79-85.

基金项目:2019年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六位一体”式科研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19JP030)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方法探究高校
营造小学数学教学环境探究
浅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职美术创新教学实施的方法探究
浅谈成本会计中费用分配方法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