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黎明
中圖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1)06-056-01
摘 要 在我国科技不断发展,各领域技术水平逐渐提高的今天,高校的体育教学工作正处于深入改革进程中,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之间也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个别教学人员在从事体育教学期间,也关注到运动训练的重要性,在开始进行教学前着重带领学生展开健身与练习,而且调整了竞技在体育课程设置中的占比。与此同时,高校体育教学工作需要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以个人身心健康为前提开展各项教学工作。基于此,在当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期间,针对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之间的异同互补进行探讨就显得很有意义。
关键词 高校体育教学 运动训练 互动模式
运动训练是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体能的重要活动。但是高校体育教学难以从学生的实际角度出发,仅仅注重对学生身体素质基础的训练,忽略学生的训练主动性。
一、向复杂性思维转变
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也是如此,人的内部与外部环境共同构成了一个整体系统,其运动训练是会随着人的变化而变化。这是一个多层次的复杂变化过程,内部条件以及外部条件都会对人的主导作用产生影响。而以往的思维模式只停留在简单、封闭、静态的思考,缺乏科学性及合理性,而复杂性科学理论恰好可以弥补传统体育教学运动训练思维模式的这一缺点。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中的思维模式需要向复杂性思维转变,要利用非线性思维对体育教育运动训练进行分析,直面人在体育教育运动训练过程中的复杂性,即教练员/教师的传授与运动员/学生的反馈。虽然学校体育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规范与统一,但是教练员/教师的教学方式丰富多彩、各不相同,以至于学生在接收信息过程中会出现差异。运用超越直线式的思维去力争更清晰地理解和把握认识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的主体有助于当前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结构的优化和创新,使得体育教育运动训练更为有效。
二、运动训练流程参考体育教学模式
高校组织专业性较强的运动训练一般会设置大量运动训练项目,以达到提高运动员身体素质、运动技能水平的目的。与此同时,运动员参与运动训练还要维持自身对运动项目的兴趣,这就需要在设置运动训练方案时杜绝单一训练模式。将体育教学方式运用在运动训练当中,增加运动训练趣味性,不仅可以提高运动员参与积极性,还能够创新运动训练模式。除此之外,如果运动训练过于机械化,虽然可以提高身体素质与专业水平的提高,但运动员难免会面临心理层面的压力,且这种机械化运动训练还会影响到运动员参加项目的积极性。由此可见,参考体育教学模式对于运动训练而言是非常必要的创新手段。总结发现,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的教学特征方式均存在差异,这也直接影响到最后的教学效果。然而同样在教学训练当中,两者均实现了基础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所以,训练期间教师应该注重运动训练实践与体育教学理论的融合,实现两者优势互补。运动员在运动训练期间既能够掌握专业技巧,又可以学习到体育基础理论知识,参与趣味性训练活动,如此进一步提高了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的质量。
三、完善创新管理教学形式,促进学生差异化发展
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融入体育教学,可以给教师带来全新的教学形式,并且真正帮助学生改善自己的体育锻炼习惯。在日常教育过程中,教师应积极丰富教学形式,通过多种教育形式来活化体育训练,甚至让学生参加教师课程。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根据不同学生的体质进行训练,可以得到良好效果。高校体育训练的教学形式不仅是单一的体育技能训练,教师更应该拓展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学习。
四、开展运动视觉体育课程化
课程化是指依据课程理论和课程规划,研制课程方案、实现课程目标、达成课程规划的持续优化过程和状态。将运动视觉训练纳入体育课程化体系具有深远的意义。首先,运动视觉课程化能够促进和规范运动视觉训练的开展,将属于概念性的东西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课程化之后运动视觉训练会纳入体育课程教学目标之内,以保证运动视觉训练计划的实施。
五、关注教学延伸,实现自主训练
让学生养成课后自主训练的习惯,使其将运动当成放松身心、消除坏情绪的重要方式,另外还需关注教学延伸。例如,可进行拓展训练,如先进行班级体测,记录学生的肺活量、坐位体前屈、跳远等情况,然后安排使其进行跳箱、攀爬、跨越等动作学习,制定综合训练计划。最后,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专项训练,并在一定时间后再展开体测。在促进学生自律意识发展中,使其融入体育训练中,树立健康观念、养成良好的习惯。
六、结语
总之,在高校体育活动中,教师要重视运动热身,唤醒学生的身体,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同时教师要设置合理的运动训练项目,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相互学习,帮助学生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李文珍.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问题及对策[J].高考,2021(04):20.
[2]李严,汪瀛.学校课余体育训练质量提升的有效路径研究[A].第一届陕西省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C].2021.
[3]孙玲玲.体能训练促进学生体质健康[J].田径,2021(04):1.
[4]李浩.浅析高校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关系[J].当代体育科技,2020(30):124-126.
[5]张兰香.学校体育教育基本理论与管理模式研究——评《当代体育教学管理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21,42(03):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