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域下网络流行语在高校现代汉语课程中的融合分析

2021-10-13 05:09张雅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课程思政

张雅

摘  要:网络流行语以其内涵丰富、形式多样、风格诙谐等特点,备受青年学生群体的喜爱。其能够帮助学生增强政治认同,坚定语言自信,树立科学语言观,对于学生高尚职业精神的养成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课程思政”理念强调要将思政教育融入高校各类课程之中,而现代汉语课程作为高校人文类专业的核心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政价值,基于此,网络流行语和现代汉语课程具有思政功能的同质性。教师可将网络流行语巧妙融入现代汉语课程内容和教材建设之中,在教学过程中合理选取网络流行语案例,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教学,以充分发挥网络流行语在高校现代汉语课程思政中的育人价值。

关键词:课程思政;网络流行语;现代汉语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37(2021)03-0057-03

高校课程思政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项创新性改革,要求高校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门课程之中,通过各门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实现“立德树人”总目标。近年来,全国各高校教师均结合自己任教课程的实际情况,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在此背景下,本文以“网络流行语”作为切入点,以“现代汉语课程”作为承载平台,探究网络流行语在高校現代汉语课程中的育人价值和具体实施策略。

一、课程思政视域下网络流行语与高校现代汉语课程的联系

基于课程思政视角,网络流行语与现代汉语课程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网络流行语是在网络上流行的一种语言形式,它以实时或相对延时的形式,以文字、数字、字母和符号为主要载体,存在于具有共享性与开放性的网络聊天室、网络社区、博客上,是网络语言中最为活跃的那部分语言,是网民们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1]。网络流行语因其内容丰富、风格诙谐、形式简洁、及时反映热点问题和事件等特点,在青年学生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于青年学生语言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具有重要作用。高校课程思政要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工作原则。因此,课程思政中有效融入网络流行语的元素,对于青年学生群体正确价值观的养成不仅是一种必要,而且是一种必须[2]。

网络流行语是高校现代汉语课程内容的组成部分。该门课程作为高校人文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以传播和弘扬中国语言文化作为课程思政教育主线,注重培养学生语言自信心和文化自信心。基于此,网络流行语和现代汉语课程在思政功能上不谋而合,具有同质性。因此,我们可以将网络流行语作为探究高校现代汉语课程思政价值的“切入点”。

二、网络流行语在现代汉语课程思政中的育人价值

(一)增强政治认同,培养学生爱党爱国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由此可见,政治认同是“课程思政”的主要目标之一。一些网络流行语如“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逆行者”“中国梦”“新常态”“获得感”“命运共同体”“光盘行动”等,包含着党和国家的政治制度、方针政策、科学理论、发展道路等多方面内容,在现代汉语课程中着重对这类网络流行语进行分析和探讨,能够使学生深刻感受到党和国家切实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国家各项事业正在蓬勃发展的正能量,对于学生群体增强政治认同感、树立爱党爱国意识、提高民族自信心、开阔国际视野等大有裨益。

(二)彰显汉语魅力,引导学生坚定语言自信

网络流行语作为互联网时代的语言产物,打破了传统语言单位构成成分的限制,可由汉字、字母、数字等不同符号系统的成分任意组合而成,如“打call”“MP3手机”“你有freestyle吗?”等。这种复杂的构成方式不仅未影响其传播和使用,反而使网络流行语呈现出日新月异、层出不穷的发展趋势,充分彰显出汉语强大的包容性、多样性、继承性和创新性。因此,网络流行语本身就能够作为现代汉语课程的生动案例,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增强对汉语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坚定语言自信、文化自信。

(三)系连古今,促使学生形成科学语言观

语言是社会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而发展,并根据具体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这是马克思语言观历史性理论特性的体现[4]。现代汉语课程必须培养学生的马克思主义语言观,让学生学会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看待汉语语言现象和问题。部分网络流行语以“旧词新意”的形式出现,能够很好地诠释马克思主义语言观历史性的内涵,引导学生以更加科学、广阔的思维和视野学习现代汉语。例如:“店小二”本是对古代社会商铺中为客人进行服务的群体的统称,现指服务意识强、服务水平高的政府部门;“神兽”原指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各种动物,现指活泼顽皮的小朋友;“洪荒之力”中的“洪荒”原本指远古时期混沌未开、生产力低下的社会状态,现与“之”“力”二字合指为达到某个目的而使出的巨大力量。

(四)提升专业能力,帮助学生养成高尚职业精神

现代汉语课程主要开设于高校中文类和师范类等专业,根据专业要求和岗位需求,这些专业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分析、表达和应用现代汉语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养成一方面靠学生的课程学习,另一方面靠教师的言传身教。在学生课程学习方面,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流行语阐释现代汉语中抽象的理论知识,增强学生理解和分析各种语言现象的能力,尤其可以通过对网络流行语弊端的分析,引导学生树立规范使用汉语的意识,增强学生规范使用汉语的能力。在教师的言传身教过程中,可以将网络流行语作为授课话术,适当运用于课程教学过程之中,在取得较好教学效果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如何通过运用网络流行语来增强自身语言表达的感染力和幽默性,提升表达和应用汉语的能力和水平。以课堂互动问答为例,教师可使用“亲”“家人们”等指称全体学生;用“元芳,你怎么看”询问学生;当学生回答问题后,可以用“给力”“点赞”等进行表扬与肯定。此外,一些网络流行语如“工匠精神”“最美XXX”等也蕴含着爱岗尽职、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对其语言结构、思想价值等进行探究,亦能帮助学生在掌握相关汉语知识的同时,养成高尚的职业精神和责任意识。

三、网络流行语在现代汉语课程思政中的运用策略

在现代汉语课程思政中,如何更好地发挥网络流行语的育人价值,笔者结合自身经验,提出一些建议。

(一)巧妙融合课程内容

现代汉语课程思政,是教师在讲解现代汉语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内容的同时,把思政内容融入其中,让学生学到语言学专业知识的同时,情感得到升华、正确的“三观”得到树立[5]。比如,若将网络流行语在展现汉语魅力、增强语言自信方面的价值融入现代汉语课程各章节之中,可以这样做:在语音章节,可结合“我太南了”“神马”“酱紫”等说明汉语中的谐音、合音现象,帮助学生了解汉语具有丰富多样的发音形式;汉字章节中,可结合“又双叒叕”等阐述汉字形音义之间的关系,带领学生感受汉字的独特魅力;词汇章节中,可通过分析“柠檬精”“凡尔赛文学”“吃瓜”等词语的结构类型和内在意义,展现汉语词汇类型多样、词义丰富、诙諧有趣的特点;语法章节中,结合“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我了个去”等探究现代汉语句子的内在结构规则,充分感受汉语表达的乐趣;修辞章节中,可结合“锦鲤”“巨婴”等分析网络流行语中常用的“隐喻”修辞手法,感受汉语在网络世界中呈现出的感性化特点。

(二)适当融入教材内容

教材是课程思政的重要依据,是育人育才的重要依托。建设什么样的教材内容体系,特别是主干课程传授什么样的教学内容,体现了知识的价值导向[6]。网络流行语作为当代社会中不容忽视的新型语言形式,蕴含着多样化的思想价值,紧贴青年学生生活实际。在现代汉语课程教材中,应适当增加网络流行语相关案例,提升教材的适用性、趣味性和吸引力,进一步发挥网络流行语在课程思政方面的作用,以达到更好的育人效果。

(三)合理选取语言案例

网络流行语固然蕴含着丰富的育人价值,但也应注意到,由于快速表达的需要、网民文化水平不同、互联网监管难度大等原因,网络流行语存在语言结构的随意性、不规范性以及表达的粗俗性等弊端,如:“hold住”“大V”等由汉字和英文字母共同构成,有可能使学习水平尚浅的学生难以分析和把握其内在的语言结构,从而阻碍其学习汉语的热情和信心;“佛系”“丧”等流行语反映出个人消极、悲观的心态,有可能会导致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年学生进行效仿;“淦”“你妹”“坑爹”等带有些许不文雅的意味,不适用于课堂教学。基于此,教师应提前熟知各类网络流行语的内涵,在课堂上尽量选取语言结构相对简单、语义积极健康的网络流行语。对于语言结构复杂、思想导向消极的网络流行语,教师还需引导学生认识其弊端,提升学生自主辨析语言现象的能力,增强学生规范使用汉语的意识。

(四)充分利用网络平台

网络平台为学生了解和学习网络流行语提供了海量的“资源包”,教师应充分利用好这一“资源包”,更好地发挥网络流行语的育人价值。一是可以利用职教云、学习通等网络学习平台发布相关讨论题目,如:“你认为网络流行语的弊端在哪里?会对我们学习汉语产生怎样的不利影响?请举例说明。”引导学生学习和了解健康向上的网络流行语,增强学生批判不规范用语的意识,提高学生汉语分析和应用水平。二是可以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平台搜集自身感兴趣的网络流行语,自主运用文字学、词汇学、语法学等理论知识分析其语言结构规则,探寻其背后隐含的历史故事、社会现象、价值观念等,并通过职教云、学习通等平台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

参考文献

[1]陈建伟.网络流行语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08.

[2]桑雷.“转语成育”:网络流行语中潜隐的思政教育价值析论[J].理论导刊,2019(04):74-79.

[3]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3.

[4]张冰霜.马克思语言观研究[D].厦门:华侨大学,2018.

[5]谭本龙,王洁,陈菊.现代汉语课程思政研究[J].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20,38(06):150-156.

[6]邱伟光.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7(07):10-14.

猜你喜欢
网络流行语课程思政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从目的论角度谈网络流行语的英译
网络流行语言的变迁及其特点
网络流行语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浅谈当前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分析
网络流行语对大学思政教育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