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信萍 陈瑶 梁滨
摘 要:近年来,旅游志愿服务活动渐渐发展成为旅游行业服务社会的补充形式之一。因其行为主体多为大学生且旅游管理专业者居多,逐渐成为旅游教育体系所关注的社会现象。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作为旅游志愿服务的主体,其志愿服务意识取决于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同时,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引导更多大学生参与旅游志愿服务。本文以旅游志愿服务为载体,在旅游志愿服务研究背景基础上探究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
关键词:志愿服务;核心价值观;旅游管理
一、引言
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1],也是旅游业发展的圆心,让核心价值观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增强大学生认知感,在推动践行上下功夫,从而构建高校学生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框架是发展旅游业、培育旅游志愿服务专业人才的关键。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是旅游志愿服务队伍的主体,在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上更应该加以重视和引导,从而提升旅游志愿服务的质量,促进旅游业的正向发展。如何培育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成为从事旅游教育者、在校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深入思考的话题,对践行旅游业“游客为本,服务至诚”的核心价值观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
二、旅游志愿服务的研究背景与问题所在
(一)研究背景
国内外旅游志愿服务的研究尚停留在相对单一的层面,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对旅游志愿服务的概念定义、志愿服务类型、方法措施、改进意见、志愿服务的现状、志愿者的意愿影响等方面。近年,国内外最新代表性研究成果归纳如下:门利娟基于“国家旅游局万名英才计划”;对旅游志愿服务提升导游素养的调查研究[2];秦晓晶以旅游志愿服务为载体研究旅游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3];周媛基于TPB理论对旅游志愿服务意愿影响因素构建旅游志愿服务模型[4];邓嘉宁分析旅游志愿服务的自我效能感越高越会为之付诸行动[5];邹开敏对旅游志愿服务专业化发展提出提高游客体验感的观点[6];李梦竹对2020年的“春雨工程”广西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宁夏行——“文化扶贫·桂沁西吉”系列活動进行传播[7];Denning Stephanie(2021)认为志愿服务对志愿者基督信仰的影响是食物匮乏和没有假期[8];葛益娟从工作流程入手,研究旅游志愿服务的内容和要求[9]。以“旅游志愿服务”和“核心价值观”为检索词在中国知网检索,结果仅有一篇相关文献;以“核心价值观”和“旅游管理”为检索词在中国知网检索,仅有十篇文献关联度较高。由此可知,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相关研究十分欠缺,而基于旅游志愿服务的核心价值观研究更为稀少。国内有关旅游志愿服务研究的代表性观点如表1所示。
(二)我国旅游志愿服务现存问题
1. 相关政策法规缺乏,难以对旅游志愿服务队伍起到规范和约束作用。由于我国旅游志愿服务起步晚,还没有成文的规定,导致兴起的旅游志愿服务队伍还不够成熟,缺乏经验和规则约束,走了较多的弯路,使得人们对旅游志愿服务队伍信心不足,难以扩大规模。
2. 宣传力度不足,形式单一,难以满足旅游市场多层次需求。旅游志愿服务常在专业领域出现,对于其宣传有一定的空间约束。再加上经济的限制,服务项目和销售经营大多以志愿者充当导游或其助手为形式,且部分志愿者来自旅游管理专业之外的其他专业学生,导致专业知识受限,难以满足旅游志愿服务市场对全能专业旅游人才的需求。
3. 旅游志愿服务相关协会发展较晚,在各团体之间难以发挥桥梁作用。目前国内旅游志愿服务协会尚缺乏专门的组织管理,通常仍在其他志愿者协会中调配,这就使得旅游人才在旅游志愿服务方面受关注度小,在企业、旅行社、游客等各个团体之间的交流少,难以起到沟通的桥梁作用。
4. 旅游志愿服务核心价值观文化普及度不够,公众参与热情不高。关于旅游志愿服务的出现,人们尚处于听说过的阶段,没有深入了解其文化内涵,而志愿者们对旅游志愿服务核心价值观也都未深入了解,更谈不上传播旅游志愿服务文化了,这也是大众参与热情不高的原因之一。
5. 旅游志愿人才缺乏,滞后于旅游需求质的提高。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使得人们对旅游质量的追求提升,但由于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在毕业后从事旅游业相关工作的比例仍较低,所以旅游专业人才缺乏,导致旅游志愿服务队伍的服务质量跟不上人们所需要的质的提高。
三、大学生旅游志愿服务引入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可行性
开展旅游志愿服务活动旨在培养出一批“三有三实”的大学生,即有思想、有能力、有担当、实践、实干、实用。“有思想”是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最基本的要求,体现的是社会道德的基本认识。“有能力”是大学生在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下积极发挥自身优势,投入到旅游志愿服务的行动中。“有担当”则要求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勇于承担,履职尽责,敢作敢当,具有大无畏的担当精神。旅游志愿服务对于学生而言,尤其是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将社会教育与志愿服务实践活动完美结合,让学生在完成旅游志愿服务活动同时接受社会教育。通过旅游志愿服务的形式对当代旅游管理专业以及其他专业大学生进行专业素养培养,加强在社会中的贡献效率。
志愿服务作为实践育人的有效载体,既是锤炼学生专业技能修养的重要平台,也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渠道,在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大作用[18]。培育旅游专业人才的核心价值观,就是在一定程度形成负责任行为的意识,才能更好地带动游客做到负责任行为。“行为认同阶段的主要任务为鼓励、激发主体以行为活动的方式体验认同内容并帮助其获得身体力行的正确的体验结果”[19]。所以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大学生来说,将旅游志愿服务引入核心价值观培育是可行的,也是现如今的时代要求。
(一)旅游院校学生多,旅游志愿者潜在后备力量充实
据《中国旅游教育蓝皮书》2015—2020年的数据[20](图1),我国旅游院校数量呈现稳定增长趋势,尤其是高等院校的发展更是迅速,这意味着旅游教育的发展逐渐普及,旅游人才数量显著增加。
当代旅游院校大学生除了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有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坚实的文化底蕴,旅游志愿者潜在后备力量充实,能使志愿服务涵盖面更广。旅游志愿服务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一种实践形式,对于旅游院校大学生,这是从理论到实践又一次重要的飞跃。旅游志愿者能更好地引入核心价值观,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也更加透彻,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能力更强。
(二)国家鼓励,社会认可,学校支持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21],对新时代大学生的价值观进行科学引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22]。另外,国家还开展了一些支持大学生参与旅游志愿服务的项目,例如:文旅部大学生团队扶持培养项目、“中国旅游志愿者”行动方案等;在社会层次上说,人们希望有更多志愿者服务社会,同时旅游企业和其他组织也希望有更多的旅游志愿服务者来为社会创造便利;从学校层次上说,志愿服务在大学里是一个很普遍的实践活动,大学生们也很愿意去参加这种类型的实践活动。由此可见,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大学生,旅游志愿服务在整个社会活动构成中,是一个具有潜在性的实践方式。
(三)大众旅游的飞速发展亟需旅游志愿服务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人们对旅游需求的增加,使得大众旅游(Mass Tourism)成为现代社会中旅游活动的一大表现特点。这就意味着旅游需求增加的同时要求旅游志愿服务有相应发展。特别对于公益性的景点,因为资金有限,这类景点对旅游志愿服务需求会多于其他类型的景点。同时景点受到旅游季节性的影响,在旺季时需要的从业人员会比其他时期增加,这就导致了季节性明显的旅游目的地更趋向于阶段性地招聘旅游志愿服务者,因为这可以大大降低人力成本。在这种情况下,旅游志愿服务者就很会抢手。但如果这类志愿者缺乏旅游志愿服务的意识,在旅游志愿服务的活动开展方面将会大大增加难度,所以我们在展开旅游志愿服务宣传的同时,也要培养“旅游志愿服务”意识,促进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将旅游志愿引入核心价值观中。
四、旅游志愿服务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
(一)健全旅游志愿服务政策法规
建立健全旅游志愿服务政策法规,既可以促进核心价值观内容与大学生旅游志愿服务实践相统一,确保思想教育工作能在统一领导下有序开展,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提供制度保障,又可以对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旅游志愿服务实践发挥指导作用。
1. 抓好顶层设计
在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方面,国家方针政策强调大学生通过开展活动、参与社会实践来践行核心价值观,这就推动了大学生志愿服务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从制度层面制定的价值观培育准则对高校培育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改进、完善思想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在有关文件精神的指导下,进一步统筹规划现有思想教育工作资源,加强思想教育学科体系建设,不断提升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水平。
2. 提供制度支持
高校是教育大学生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对大学生的教化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首先,打造特色课堂,在高校中开展特色思政教育,将志愿精神,核心价值观等作为大学生思政教育必修课程内容,还可以通过和志愿协会、行业协会的合作,通过“多师同堂”的形式,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为学生开展志愿服务专题授课,向大学生集中宣传志愿精神以及核心价值等。其次,通过展开思政教育,引导学生参与思政大讨论的形式,积极思辨,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思想意识。第三,高校可以适当修订大学生的行为准则,将志愿服务等活动和关于大学生思想层面考量变成更加可操作化的规章制度,并写入《学生手册》中,让学生心中对志愿服务有所敬畏。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旅游志愿服务精神教育应当成为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核心内容,通过文化熏陶,真正让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接受志愿服务活动等核心价值观,使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
3. 引导成立旅游志愿服务协会
首先,应积极开展旅游市场动态、旅游志愿服務队伍的建设项目、旅游志愿服务活动工作等方面的调研,推出旅游志愿服务项目相关产品。其次,积极引进金融投资,建设旅游志愿服务队伍和旅游志愿服务协会。最后,还要学习各国各地先进的发展和管理经验,加强旅游志愿服务队伍与各团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其桥梁和纽带作用。
(二)增强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系统认知,加强旅游志愿服务相关人才培养
在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让她们乐于接受的方式是通过旅游志愿服务的认知问题,搭建起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认知结构。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认知架构搭建得越牢固,对各种社会思想的辨别能力和取舍能力就越强,坚持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的思想根基也就夯得越实[23]。
1. 充分发挥课程教学对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大力宣传旅游志愿服务文化
首先,通过情境沉浸式教学、交流互动、观察分析、文献阅读分享等教学方法来增强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内容的领悟,使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其次,要时刻关注学生对价值观的认知和践行。高校教师在传授核心价值观的时候必须考虑到大学生的价值观关注点,以此来引导大学生对于核心价值观的理性认知。
改革传统的思想教育内容,通过互联网和新媒体发挥“专业+思想教育”的作用。课堂教学是学校对大学生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方式。高校应通过对教学理念、教学技术、革新思政课教育模式的改革创新,提高思政课堂教学效率,切实抓牢高校思政课堂教学的主战场,全方位推动核心价值观成为大学生的必修课程。要改变以往注入式的教育形式,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能动性,同时也不能忽略教育者的主导性作用。
2. 结合旅游管理专业特色对核心价值观进行阐释
创新各种各样的旅游管理专业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途径,开展“旅游+”教育的创新教育模式。教与学充分结合,利用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善于表达与沟通的外向型特点,结合新媒体技术开拓教育的方式、方法,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的参与度和责任感。学校根据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变化特点,创新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方式,推动传统教育模式与新媒体教育模式大力融合,用贴近学生、易于接受和吸收的模式,指导旅游管理类学生在课程过程中发挥专业优势。
将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融入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学习与社会生活各个环节中。结合“三有三实”的要求,旅游管理专业的各项教学任务肩负着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实践观和使命观的重要使命,充分引导学生产生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形成对旅游志愿服务的责任态度。
(三)结合旅游专业实际,推动价值观外化于行
习总书记指出道不可坐论,德不可空谈,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于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于人们的自觉行动[11]。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意识,它的灵魂在于实践,并且只有外化于行的实践才能检验价值观的持久性和生命力。
结合旅游管理专业实际,将意识层面的价值观外化于行。这样不仅可以推动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发展创新,还能结合专业理论知识,通过利用现有的相关模拟设施,打造旅游志愿实践课堂,现身说法叠加实际操作,培育出应用型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同时,还可以与相关旅游行业协会、志愿者协会等相关组织机构合作,提供旅游志愿服务机会,增强对核心价值观的解读。
1. 打造实地教学授课模式,落实核心价值观培育
当前,在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大专院校中,极少有将旅游志愿服务相关的实践理论课程纳入授课范围。一方面是由于志愿服务课程作为一门操作性极强的课程,单纯的理论授课并不能体现课程的精髓;另一方面,学校对于相关的志愿服务的模拟设施不健全,没有完善的基建为授课提供物质支持,这造成了旅游院校很少能培育出专业的旅游志愿服务队。
创新当前授课模式,推出“模拟设施+理论”授课方式,既给学生传授旅游志愿服务专业理论知识,又能现场教学,切身实地感受旅游志愿服务活动,深度理解旅游志愿的核心即自发性的助人自助。通过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加深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与把握,真正将核心价值观外化于行,而不是仅仅作为一种口号,让这种价值观成为旅游管理专业志愿服务的一种“标签”。
2. 通过与组织机构的合作,提供旅游志愿服务机会
加强与旅游行业相关的协会,如各个旅游协会以及志愿组织等的合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创造更多的参与实践的机会。旅游行业协会作为专门的旅游行业组织,为旅游行业提供合格的服务人员。高校为我们提供了理论知识,行业协会作为更偏实践操作的协会,推动高校与旅游协会合作,可以相互之间进行教育互补,共同给旅游志愿服务发力。志愿协会坚持“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自愿性地为他人提供服务,在专业化性质较强的服务之前,会提前进行志愿培训。高校加强与志愿组织的合作,共同培养专业性的旅游志愿服务人才队伍。
社团活动等学习实践活动将核心价值观作为活动主题,通过开展特色主题活动,将活动打造成为学习和弘扬价值观的有效平台[24]。加强高校与相关协会组织的合作,为践行核心价值观客观上提供了环境条件。这种志愿机会的增加,减小了学生没有机会参与实践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志愿服务队的发展,也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树立核心价值观的意识。
(四)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提升志愿服务绩效
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作为前因变量对志愿者的行为意向有显著的作用,其中,主观规范对其作用最大,其次为态度,最后才是知觉行为控制[25]。通过完善考核评价机制,保障了旅游志愿服务的质量,提升志愿服务绩效。这种评价机制的约束力和强制力让志愿服务活动更加规范化,而不是随意的任意性的服务。
1. 完善志愿服务记录,打造动态信息系统
在招募时,完善具有旅游志愿倾向人员的登记服务,这样做,可以回访拟参与到旅游志愿实践活动中的人员,减少因错过信息而未参与实践的现象,也为后期活动绩效的评估提供了对象名单。跟踪旅游志愿服务人员服务活动的全过程,记录每个志愿服务活动环节中的表现,对多次在志愿服务活动中表现极差的人劝退处理,做到宁缺毋滥。
利用平台优势,推动志愿服务人员信息和项目信息电子化,动态化。及时更新电子信息内容,让活动流程和活动绩效可视化,透明化,推动资源的有效利用,在缺乏志愿者的情况下,能最大限度地合理有效配置资源。电子信息的及时更新,能让大众随时了解志愿服务进程,共同监督志愿服务活动,进而提升服务质量,推动核心价值观的内化于行。
2. 健全奖惩评价机制,外部激发参与意识
适当地弱化纯粹利他传统观念,提倡以己利他,实现利己本能,最终实现助人自助[14]。单纯的参与志愿活动无法保证参与者的持久长期参与的热情与激情。根据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可以指导保健因素对工作绩效有重要作用,这是因为它与员工满意度相关。企业或组织通过健全奖惩评价机制,进一步规范奖惩评价方式方法,以此做到奖惩分明。推动志愿活动的资格认定与志愿活动挂钩,严把资格认定门槛,对与志愿活动相违背的行为进行打击,对活动中表现好的行为鼓励,积极引导正确服务,激发学子的参与主动性和能动性,让外力推动志愿服務活动的开展,提升参与能力,促使志愿服务活动价值观的内化。
五、建议与总结
综上,通过归纳以往有关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学生公益旅游志愿服务研究、有关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的讨论以及有关旅游志愿服务影响因素的研究,虽然目前存在旅游类专业大学生公益服务实践的关注程度并不高,以及其所相关的市场环境、政策支持、多方合作以及相关方面提出的培育路径都并不明析的问题,但各方为此也在积极提出解决方案。
基于此,我们通过总结归纳,提出了以旅游志愿服务为载体的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就外部而言,有关部门要健全市场参与机制,放在首位的是为大学生提供合适的公益旅游规划,提供一定程度的便利条件;完善教育管理机制,提高大学生教育思想学习的效率,促进旅游专业教育与时间生活的融合,同时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对旅游志愿服务引进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另一方面,针对大学生群体内部,对应有关大学生群体志愿服务的影响因素,做到举办活动不强迫无私利他,尊重参与者的个体需求;在志愿活动中引导大学生融入其中,将自己的个性与志愿服务活动相结合,既使自己的价值得到体现,也使得志愿服务活动多彩多样;健全评价考核机制,使大学生志愿服务得到应有的、恰当的评价,进而实现激励,最终使大学生的参与实现良性循环。
中国旅游业发展走过了一个又一个里程碑。但多年以来,旅游业在迅速发展而旅游教育却进步迟缓,通过旅游志愿服务在高等教育中的滞后可见一斑。作为旅游教育具有重大意义的一环,希望此后旅游志愿服务领域自身能不断完善,不断融入高等教育之中,能培育出更多源于高等教育、志愿扎根于志愿服务行列的旅游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
[2] 门利娟.基于“万名旅游英才计划”之旅游志愿服务提升导游素养的调查研究[J].山西青年,2017,(12):145-146.
[3] 秦晓晶.旅游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研究——以旅游志愿服务为载体[J].教育教学论坛,2018,(19):40-41.
[4] 周媛,梅强.基于TPB理论的旅游志愿服务意愿影响因素研究[J].旅游科学,2018,32(3):63-79,95.
[5] 邓嘉宁,赵越.分析旅游志愿服务的自我效能感差异化[J].度假旅游,2018,(12):212.
[6] 邹开敏.旅游志愿服务应注重专业化发展[N]. 中国旅游报,2019-11-05(3).
[7] 李梦竹,张莉.2020年“春雨工程”广西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宁夏行——“文化扶贫?桂沁西吉”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暨“广西民风民俗文化展”启动[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20,(6):2.
[8] Denning Stephanie.The effect of volunteering upon volunteers Christian faith: Food poverty and holiday hunger[J]. Geoforum,2021,119.
[9] 葛益娟,倪月犁.基于工作流程的旅游志愿服务内涵解析[J].当代旅游,2021,19(1):41-42,55,97.
[10] 良警宇.从“文化志愿服务”到“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发展、轉型与新探索[J].中国志愿服务研究,2020,1(1):92-107,202.
[11] 曹硕,陈心缘,贾艺乔.关于开展大学生旅游志愿服务组织项目的研究——以特殊人群为例[J].旅游纵览(下半月),2020(8):11-12,15.
[12] 左莉.高校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工作系统化建设的思考——以乐山师范学院旅游学院为例[J].旅游纵览,2020,(13):18-20,23.
[13] 吕晓磊.国家文旅部“万名旅游英才计划”项目背景下康巴什区文明旅游志愿服务构建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9,(8):101.
[14] 李经龙,罗金凤,葛兰琴.我国旅游志愿服务机制的构建[J].池州学院学报,2017,31(3):90-95.
[15] 饶冲.我国旅游志愿者和旅游志愿服务发展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6,(6):48.
[16] 高天明.让中国旅游志愿服务绽放异彩[N].中国旅游报,2015-10-12(04).
[17] 索宝凤,王华,杨向格.简析旅游志愿者服务体系及其构建[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1):94-96.
[18] 周蓉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11.
[19] 刘兴华.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培育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3):53-55.
[20] 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中国旅游教育蓝皮书2019-2020[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20:15-21.
[21] 吴晶.以红色志愿服务为依托的实践育人体系构建——以湖南网络工程职业学院“青鸟行动”为视角[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13):260-261.
[22] 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2).
[23] 周向军,高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代中国第一软实力[J].理论学刊,2012,(5):93-98,130.
[24] 薄明华,曾长秋.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思路[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113-117.
[25] 李卫飞.大学生志愿者旅游认知、态度和行为意向研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J].青年探索,2014,(4):66-73.
[26] 周媛.梅强.侯斌.基于扎根理论的旅游志愿服务行为影响影响因素研究[J].旅游学刊,2020,35(09):74-86.
基金项目:文化和旅游部2019年大学生团队实践扶持培养项目(WLRCD2019-057);湖北省高校学生工作精品项目(2019
XGJPG3010)
作者简介:黄信萍(1998-),女,广西贵港人,华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陈瑶(1987-),通讯作者,女,湖北黄石人,湖北经济学院辅导员、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校学生思政教育;梁滨(1968-),男,江苏南京人,湖北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旅游空间发展和高等教育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