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志良
摘 要: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实施和推进,初中课程教学的目标和教学策略也在发生相应的变化,体验式教学模式逐渐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应用和推广。乡土资源丰富,博大精深,具有清晰的传承脉络,丰富的资源传承和众多的文化传承,形成了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因此,通过利用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结合实践教学,可以有效地丰富中学历史教育,积累体验式学习经验,增强学生的亲身经历,使初中历史教育更加生动、积极。在实施初中历史课程中,增强历史课程资源的意识要求,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在初中历史体验式教学中,对乡土资源的利用,不仅可以实现历史教学的高效性和有效性,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历史的主干知识,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体验中学习。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对乡土资源的运用要不断实践和探索,不断总结。
关键词:乡土资源;初中历史;体验式教学
一、 引言
在初中历史体验式教学中,对乡土资源的利用,不仅可以实现历史教学高效性和有效性,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历史的主干知识,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体验中学习。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对乡土资源运用要不断实践和探索,不断总结。《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第四部分的第四点“课程开发与资源利用建议”指出,对历史课程资源的积极开发与充分利用,是历史教学顺利进行的基础条件;历史学科所具有的独特性质,使其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在历史课程的实施中,教师要强化历史课程资源意识,因地制宜地开发和有效利用各种课程资源。2018年秋季,义务教育阶段部编人教版教材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新的时期带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打破了原有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局限性。
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注意启发式和互动式教学,积极探索各种教学方法,并组织各种教学活动。例如,进行课堂讨论……参观历史博物馆,纪念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考察历史遗迹以及文物……”在教育改革的综合背景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积极探索体验式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发挥主动性。构建完整的历史学科体系,也可以更好地落实历史学科素养。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围绕提高教学效率,将历史核心素养落地等目标,新的历史教学方式在不断呈现,把乡土资源融入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体验中学习,对提高历史教学的高效性和有效性,提升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掌握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乡土资源在初中历史体验式教学中的运用已成为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二、 初中历史体验式教学中利用乡土资源的契机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实施和推进,初中课程教学的目标和教学策略也在发生相应的变化,体验式教学模式逐渐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应用和推广。乡土资源丰富,博大精深,具有清晰的传承脉络,丰富的资源传承和众多的文化传承;形成了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因此,通过利用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结合实践教学,可以有效地丰富中学历史教育,积累体验式学习经验,增强学生的亲身经历,使初中历史教育更加生动、积极。在实施初中历史课程中,要增强历史课程资源的意识要求,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
体验式教学的实质在于“体验”与“教学”的深度融合。主要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实际学习特点和课程教学需求出发,进行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并在活动中渗透和还原教材的教学内容,以鼓励学生加强学习体验。通过有效的教学互动获得体验,并积极吸收知识建立自己的知识框架。体验式教学法在日常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教师教学内容的传统学习模式。引导学生在参与和体验的过程中积极地获得学习经验和知识,这对学生提高主动性,改善学习很有帮助,也对优化传统教学的质量在促进中起着重要作用。在体验式教学过程中,乡土资源的运用契机就在于让学生从生活中知识去学习、感受和提升自己的历史思维能力。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应用将乡土资源引入课堂,采用体验式教学的模式,不仅有助于丰富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同时对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吸收程度也有关键的影响作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不在于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课本中的知识点,更多的是通过学习过程使学生形成必备品格和基本的学科能力,在核心素养方面能够更有效地进行渗透。在实际课程教学互动中,课堂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学习质量。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标准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需要与时俱进,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并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 乡土资源在初中历史体验式教学中的价值
初中生正处青春期,他们自尊心强,个性和独立性也越来越强,但缺乏稳定性。他们喜欢活动性的、生动有趣的教学,针对初中生学习的心理特点,这就为教师进行历史教学开辟了新道路。在历史教学中更好地利用当地历史课程资源,可以增强学科知识的实用性,丰富历史教学的内涵,可以扩大历史教学的范围,增强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并激发了他们对国家的热爱,最终实现了社会的传承。突出了乡土文化的特征,让学生发现并感悟养育我们的这片土地,真正实现历史科学的教育价值的课程目标。乡土资源接地气,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可以调动学生对该课程知识的学习乐趣。教师可以利用该资源有意识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且通過这些问题的发现,去搜集整理资料,不断去解决这些问题。学生亲身参与其中,会感到历史离他们并不遥远,而是在身边,就会有意识地积极参与其中,从而便培养起学生探究式的学习态度和方法。而当学生在体验过程中获得喜悦时,也会更有信心地投入新的学习活动中去,处于良性学习状态中。
在新高考、新中考形势下,以及伴随着部编教材在全国的推广使用,初中历史教学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初中的历史教科书虽然有些是趣味性比较浓烈的,但也涉及一些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是学生相对不感兴趣的。为了提高学生对学习历史的兴趣,历史老师必须在教学中创造有效的环境,以便学生了解历史,感受历史并发现周围的历史。我们的初中历史学科很独特,拥有丰富的课程资源,如历史遗迹、历史文物、影视资料和文字资料。获得的渠道也多种多样,包括互联网、访问、社区、学校、传播媒体和文化机构等。例如七年级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一课,泉州的市舶司遗址、开元寺内古沉船陈列馆的南宋古沉船、石狮的姑嫂塔等都是可以利用起来的乡土资源。因此,乡土资源的人文魅力能够显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受乡土人文的影响作用,使学生更加热爱家乡人文,对社会科学魅力充分领悟,促进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落实家国情怀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