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心理分析技术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

2021-10-13 15:30蔡丽丽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

蔡丽丽

摘 要:绘画心理分析作为一项艺术治疗手段在心理咨询中广泛应用并发挥出独特的治疗效果,将绘画心理分析引入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教学是对课堂教育的一种创新和探索。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存在知识讲授较多而心理体验较少、学生参与度不高、学生主体地位不明显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探索将绘画心理分析技术引入课堂,选择与教材内容较为匹配的绘画主题,在课堂教学中加入绘画心理分析,通过技术手段评估学生的心理状态,加深学生的心理体验度,增强学生对自我的认知,有效地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绘画心理分析技术;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

一、问题提出

随着社会进步和我国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教育部2018年7月6日印发了《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大力倡导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选修和辅修课程,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全覆盖。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手段,有效改进教学方法,通过线下线上、案例教学、体验活动、行为训练、心理情景剧等多种形式,激发大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帮助大学生系统学习心理健康相关知识、了解心理相关规律、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增强大学生心理弹性和韧性的专门课程。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是心理教育的一大主阵地,是增强大学生的心理素养、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方式。基于此目前各大高校都开设了不同方式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些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必修课写入了人才培养方案,有些学校是以各种各样的选修课的形式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但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教学存在许多薄弱的地方,比如:大多重视单纯的知识传授,对心理体验和认知这一重要的环节重视不够;部分学生单纯以拿学分为目的,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并不高;目前尚没有统一的教材,各种版本教材五花八门,侧重点和主题设置都不同;重理论轻实践,学生无法成为课堂的主体,等等。

鉴于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呈现出的各种问题,本文力图另辟新径,将在心理咨询中比较受欢迎的绘画心理分析技术引入到日常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中,论证绘画心理分析技术应用到课堂的可行性和操作性,并总结绘画心理分析的技术引入后产生的课堂效果。

二、文献综述

国外对绘画心理分析这种艺术治疗的研究多侧重于绘画心理分析在某个心理问题治疗上的效果,将研究重点从实际治疗效果转移到课堂教学的实际研究较少。国外对绘画投射测验多应用于临床心理的诊断,且最近几年研究成果不多见。国内对绘画心理分析投射测验实践应用和相关科学研究起步相对较晚,查阅文献发现,在绘画投射测验领域,近年来我国学者对“房树人绘画测验”与“树木画测验”的应用研究开始增多,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将绘画心理分析应用到心理咨询技术中,个别学者将绘画心理分析技术应用到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中。

(一)绘画心理分析技术在临床心理治疗领域的应用

严虎(2021)将绘画心理分析技术应用在精神心理科门诊中,并大范围地推广绘画心理分析在治疗领域的实践应用[1];吉沅洪(2017)从2007到2017年持续十年研究“树木—人格”投射测试,该研究应用投射法将树木画与人格进行投射对比,用分析画作的方法来解析人格[2];童欣(2017)将绘画心理分析在心理咨询中进行实践应用,使绘画心理分析为咨询目标服务[3]。李科生(2014)等研究了团体绘画心理辅导对工读学生攻击性的干预策略[4]。张旭(2019)对儿童绘画心理分析技术进行综述研究,指出儿童绘画心理研究向心理投射方向发展,并广泛应用于心理咨询和治疗[5]。

(二)绘画心理分析技术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的应用

部分学者开始尝试将绘画心理分析技术应用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严虎(2019)出版的《大学生绘画心理》将绘画心理分析和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两者相结合研究,该书是某高校开设的一门选修课的辅助教材,该成果是将绘画心理分析应用到实践的成功实例;张学英,刘恋(2019)研究了将绘画心理分析技术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6]。

综上所述,目前将绘画心理分析技术应用在心理咨询实践中的研究较多,这些实践研究丰富和发展了绘画心理分析技术,使绘画心理分析技术衍生出许多操作性较强的主题和方式,为绘画心理分析引入课堂提供了基础保障。部分学者将绘画心理分析技术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开拓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

三、研究内容

我們尝试分析目前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学生体验感不强的现实原因,并对绘画心理分析技术引入课堂的作用进行分析。

(一)心理健康教育学生体验感不强的原因

1. 课时限制。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时长有限制,根据教育部的规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一般是32-36个课时,在课时较短的情况下,课堂时间大部分用于把理论知识传授讲解清楚,能让学生课堂心理体验的时间很少。课堂教学时长的限制一方面使得教师难以充分发挥,另一方面也使得学生在课堂上的体验活动较少、课堂参与度不高。

2. 师资限制。目前教育部规定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与学生比是1∶4000,在这样的师生比下,必然会导致大班教学的情况,即几个班级合在一起上课,人数很容易就达到100人之多。在人数众多的条件下,心理体验活动很难全方位覆盖,学生自我想法和观点很难全部表达,师资欠缺限制了课堂活动的开展。

3. 场地限制。高校课堂座位相对固定,这类固定座位本身不适合交谈和讨论,学生间很难自我表露和共情。部分高校有活动教室供学生使用,但也是数量有限,难以满足整体需求,教室场所的固定性限制了教师对各种心理体验活动的开展。目前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对心理的测量大多数采用问卷测试、小组讨论分享感悟等形式进行,场地限制了教师活动的开展。

(二)将绘画心理分析技术引入课堂的作用分析

绘画心理技术是以绘画为媒介对来访者进行的心理分析与治疗,包括绘画评估与绘画治疗[1]。将绘画心理分析技术引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教学中,能提升课堂有限时长内学生的心理体验度,增强学生的感受力,以明晰的方式让学生在体验中了解自我、感知自我、发现自我。绘画心理分析具有可操作性的特点,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使用绘画心理分析的方法,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心理体验中。一个绘画主题,所有学生一起作画,教师再传授基础的分析方法,学生可以自主分析,快速地了解自我的心理状态,也可以通过小组成员间的叙述和互动,加深团体体验、感知同伴力量。利用绘画的增减技术,我们可以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资源。利用积极取向理论,快速的引导学生解决自己遇到的心理问题,起到治疗的作用。同时,绘画的方式也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使课堂活跃起来。

1. 扩大心理测量的准确性和广泛性。绘画投射测验的可操作性比问卷测验更强,仅要求被试者完成一幅特定主题的画,施测不受语言、文化和年龄的限制,可操作性强。

2. 减少学生的心理防御,提高学生自我表露的水平,便于获得较为准确的心理数据。绘画测验趣味性强,能有效减少大学生的心理防御,真实的反映其心理状况。与量表相比,绘画的方式更加隐蔽,受测者很难猜测绘画的真实意图,能避免量表中可能出现的受测者的刻意回避。

3. 便于课堂上操作与评估,增加学生的心理体验。绘画测量使用时间不长,一般三到五分钟即可完成画作,经验丰富的绘画分析师很容易从画面来进行分析,评估学生的基础心理状况,方便易行的特点适合课堂教学。

4. 促进开发应用于大学生心理工作的实用测量工具。绘画评估是临床诊断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绘画投射测验对大学生心理状态进行全面评估,探索后续的大学生心理访谈、心理咨询的工作模式,为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系统的构建和心理危机干预的实施提供一条途径。

5. 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创新教学模式。在课堂中加入绘画心理分析的环节,改变教师一讲到底的教学模式,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度,提高了师生互动的效率,真正体现课堂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把绘画心理分析中的几个经典绘画内容与目前开设的课程内容结合起来,在课堂上进行绘画心理分析法的实测,促进学生的心理体验,达到增强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目的。课程结束后对听课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引入绘画心理分析后具体的教学效果。通过对比实验,比较使用绘画心理分析技术的课堂和未使用绘画心理分析技术的课堂的教学效果,得出此技术对课程教学的促进的实效情况。

(三)绘画心理分析技术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应用的具体方法

将绘画心理分析技术应用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是有其独特的专业规律和方法的,需要在实践中循序并渐进的实施。

1. 技术应用的前期准备工作

将绘画心理分析技术应用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时,需要具备的首要条件是授课教师本人已经熟练地掌握绘画心理分析技术,对绘画心理分析技术的理论体系和细节分析都能够准确的把握,并在具体的心理咨询中使用过此技术,能灵活多样的应用。

第二个条件是授课教师前期的认真备课,熟悉教材内容,将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和绘画主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能将主题绘画和课堂教学主题紧密结合起来,把绘画心理分析作为学生心理体验的一个重要部分来呈现。选择适合教学主题的绘画主题或者是添加画等,使绘画心理分析技术服务于课堂教学,绘画内容与教学内容相契合,从而达成教学目标。

第三个条件是教师的课堂发挥和课堂掌控能力。绘画心理分析技术在心理咨询中应用主要是进行一对一的心理咨询或者团体绘画中的团体辅导。这两种方式人数都相对较少,在人数相对较多的课堂教学中,实际操作和应用还需教师有较高的课堂发挥能力和课堂掌控能力,能放能收、组织课堂秩序,发挥绘画心理分析技术的独特魅力。

2. 实践应用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是作为一项咨询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会受到各种局限。作为课堂主题分析的教师要深挖教材、熟练技术,做到技术和课堂的完美结合,既能克服课堂时长限制又能增加绘画心理分析的体验效果。

二是绘画主题的选择要精细化,要与学生的现实心理需求紧密结合,以需求带动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是注意学生隐私的保护,课堂上若现场分析学生的画作,要注意征求学生的意见并刻意做好隐私保护,避免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

四、前期教学实践总结

笔者在所在单位进行了两年的教学实践,对近60个班级的大一新生进行了教学实践,得出了以下经验,供读者参考。

(一)探索适合应用于课堂的绘画心理分析的主题

我们需要从细处落笔深挖几种主题绘画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板块的契合度,在实践探索中找到绘画心理分析与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上的契合点。

1. 主题绘画。“自画像”侧重反映作画者的自我评价,对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有帮助。“理想中的我”和“现实中的我”画像对比,探讨大学生建立正确的自我意识以及自信心。“树木画”侧重反映作画者的成长历程及现状,尤其可以反映出画者在学业或者事业上的状态,从中找到问题并力求找到解决资源和方法。“房树人画”侧重反映人际互动方式,对画者家庭的分析、内心的渴望都能有较好地反映。“雨中人画”侧重反映作画者的近期情绪状态及其压力应对模式,在对画作的分析中,发现自我压力水平,找到解决压力的方式。“登山人画”侧重反映作画者的生活压力状态和近期生活目标,与雨中人有相近之处,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发现自我心理状况。将这几类主题绘画分别对应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内容的几个主题:自我意识、人格特征、人际关系、情绪调控、压力等,能有效加深学生体验感和参与度,评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增强课堂实效性。

2. 多维添加画。多维添加画的主题较多,通过在特定的图形上增加内容,投射出画者内心的需求和渴望,帮助画者自我觉察和改变。

3. 魔法壶绘画。魔法壶绘画能有效地反映学生在遇到困境时的个体状态,通过投射测试,找出不同学生间的差异,让学生开始觉察和反应自我,从而认识自我,提高自我应对困境的水平。魔法壶的虚拟场景,可以让学生放松警惕和防御,从而呈现出本身的状态,四宫格的绘画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让学生慢慢顿悟,并走出自我应对模式。

4. 团体绘画。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有团体这一主题,通过小组团体完成画作的形式,能增强小组间互动,增加小组成员的心理链接,提高个体自我表露水平,体现团体的力量。小组成员在分享中能獲得来自其他成员的支持、自我察觉和自我改变。

(二)具体操作方法

绘画心理分析技术应用到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的操作方法相对比较简单易行。比如压力这一主题,在课堂讲授中,插入10分钟以内时长的绘画,通过“雨中人”“登山人”“房树人”等主题绘画测验,评估学生的心理压力情况。教师根据画面呈现的内容评估被试者的心理压力程度、应对方式和应对资源等,让同学们在绘画中知晓自我的心理状态、找到自我资源和社会支持,增加自我内心动力。

(三)教学满意度调查

对参加实验的班级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学生满意度情况和学生实施绘画心理分析后的感受度。对授课的效果进行数据分析,推演出心理健康课程应用绘画心理分析的课堂效果。通过教学效果调查,85%以上的受调查学生表示对绘画心理分析比较感兴趣,感觉此种体验手段能帮助自己更好地了解自己,发现自我的内心想法,并且认为主题绘画和授课内容十分契合,对绘画心理分析引入课堂教学给予了肯定的评价。

(四)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将绘画心理分析应用于心理健康教育课堂还存在许多现实性的问题,这些问题导致在课堂教学的实际操作中授课教师容易产生困惑。比如:对主题和教材主题的契合度要求很高,能应用到绘画心理分析的章节比较受限制;如何在分析样画中既展示核心分析内容,又能保护学生的内心隐私,也是教师必须去思考的问题;在团体绘画中,如何确保学生的参与度和体验感,如何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都是我们要继续讨论的话题。此外,绘画心理分析本身的主观性的特点不仅在心理咨询实务中会体现出来,同样也是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克服的一个问题。

五、结语

将绘画心理分析技术应用到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教学中,为课程教学提供了全新的思路。相比传统的量表心理测量的方法,绘画心理分析技术有直观、快速、有趣味等特点,将绘画心理分析应用到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有效缩短了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快速心理评估时间,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内心的自我成长,扩宽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全新的思路。通过绘画的方式学生可以发现更多的隐藏在心中的个人资源和社会资源,找到有力的社会支持,利用积极取向的理论视角引导学生改变自我想法、积极解决自我心理问题。绘画心理分析可以快速直观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状态评估,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团队建设和团体辅导,可以让学生理解比较难懂的心理学理论,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效性,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此外,心理咨询具体技术和课程教学的结合也扩大了绘画心理分析技术的应用范围,推广和普及了绘画心理分析技术,让更多的人认识到绘画心理分析这一艺术疗法。

参考文献:

[1] 严虎,陈晋东,张岸琼.绘画心理技术在精神心理门诊的应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21,29(1):214-216.

[2] 吉沅洪.树木——人格投射测试(第3版)[M].重庆出版社,2017:1-3.

[3] 童欣,绘画心理分析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探析[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7,(31):163-165.

[4] 李科生,阳鑫,高鹏程,佘丽珍,袁悦,曹中平.团体绘画心理辅导对工读学生攻击性的干预[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4,22(6):1133-1136.

[5] 张旭.我国儿童绘画心理研究综述[J].中国教育学刊,2019,(S1):128-129,181.

[6] 张学英,刘恋.绘画心理分析技术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黑河学院学报,2019,10(12):100-101.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举措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构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