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夏禛
“三全育人”是新时代高校“大思政”格局的重要路径。高校通过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多措并举、上下联动,将一切育人力量调动起来,将一切育人元素整合起来。“三全育人”的核心是“人”,高校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1]。“三全育人”的根本是“育”,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学生成长成才规律,遵循教书育人的规律。“三全育人”的关键是“全”,彼此融合、互通有无,形成学生成长、学校发展融合共生的一体化工作落实机制[1]。
“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但仍有一些育人元素没有形成集聚效应,育人合力尚未形成。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在实践中大胆创新,不断摸索新方法,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突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主导性功能。“三全育人”视域下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提供了一种纵横结合、视野开阔的理论逻辑和实施路径。在“三全育人”理念下,构建形成“325三全育人”体系(具体研究框架见图1)。
图1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325”体系框架
通过“三联两导”,实现全员服务与管理学生[2]。“三联”是指学校领导联系学院、学业导师联系班级、辅导员联系宿舍,“两导”是指“服务引导和问题疏导”。依据“三联两导”特征,构架并行双通道,以高校内外通道、课堂内外通道为运行路径。结合“三全育人”的新要求和本科工程专业认证核心理念的要求,逐步完善“学业导师+培优导师”的双导师制,并将其升级为覆盖全体本科学生的“学业导师+科研导师”的双导师制度。同时,以“科研导师制”为核心,围绕提升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目标,努力探索理念植入——氛围营造——科研指导——精英打造——大赛展才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以“三全育人”为引领,落实“三到”要求,建立“1+1”精准帮扶模式:一个网络学习空间匹配一个线下讲解课堂;一名专职辅导员匹配一个负责学科;一名优秀学生匹配一名后进生。一是责任到人,分科辅导。组建学工助学小组,并通过网络构建各自的学习群,在群里交流解答当天的学习任务,布置后续学习任务。二是监督到位,把控节点。利用每周晚间值班时间进入自习室,同时起到督促的作用。三是对接到点,精准助学。将各班学习成绩优异的同学组织起来,与班上学习掉队的学生逐个对接,形成点对点的帮扶结对。
通过“双成教育”,实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全程成长与成才教育。“双成教育”构建五位一体成才教育课程体系,以理服人、以学养人、以体强人、以美育人、以劳化人。积极推进“分级培养、分类指导”培养模式,从“培优”与“帮扶”两端发力,精准帮扶“后进生”。一方面,秉承“优生优培”的原则,对高分考生配备资深教师与教材。另一方面,推进因材施教、分类培养,对于基础相对薄弱的“后进生”,凝聚教学、管理、学工各方面力量精准帮扶后进生。坚持多一些关心(学生心理)、多一些关注(学生学业)、多一些落实(学校要求)的“三多理念”,抓好学风建设。把科研实践作为特色培养着力点,用赛事发力(组织发动)、服务给力(全程跟踪)、鼓舞有力(后续引导)的“三力理念”挖掘科研育人资源。通过“获悉信息、集体商讨、组织人员、解决问题、及时反馈”的闭环管理。努力做到主动关心问题学生,及时化解学生问题,有效预防潜在问题。
通过“五进五精”,实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全方位画好“大思政”同心圆。根据上海交通大学学者岑逾豪博士从学生参与、学生投入、学生学习、学生发展四个阶层拓展高校育人的深度[3]。以“五进五精”奠育人之基、筑育人之本。“五进”是指育人工作要进班级、进网络、进宿舍、进课堂、进活动[4]。“五精”即精心调研选定联系指导对象,精确定位确立育人导向,精准服务确定育人项目,精心组织提高育人实效,精细考核落实育人责任。深入打造“铸魂工程”,形成实践育人的培养链。
在此工作体系中,一是组织育人,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5],配强配齐党支部书记队伍。二是心理育人,以心育心,助健康成长。定期召开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按时召开心理委员会议,设立三级预警防控体系。三是资助育人,经济帮扶与精神帮扶相结合。依托国家资助政策体系,结合地方、社会和学校的资助政策、方案,实现对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全覆盖帮扶。联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助力青年成长显成效。一是推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现课程育人。将“思政育人”融入教学计划和课程目标。二是发挥实践育人效力。三是科研育人。多方协同,营造优良育人环境。一是以生为本,建设服务育人主阵地,联动多部门共建服务育人主阵地。二是配齐管理育人队伍,共促思政工作大发展,配齐“党政领导——学业导师——辅导员——班导”四位一体的管理育人队伍,携手共进、互联互补。三是拓宽文化育人主渠道。四是构建网络育人新格局,创新思政育人新方法。
在上述整体思路的指导下,高校可以通过实施“六个一”工程(具体研究框架见图2),通过问卷调查,明确育人目标,坚定一个育人理念,通过设立专门的“三全育人”工作机构,明确办事职责,建立专门的台账记录来构建一个育人平台,通过以知投入、情感投入完善一套育人模式,通过学校管理人员、服务人员、专业教师、外聘专家创建一系列在线开放课程,以线条、图表以及各种构图等直观形象的方式可视化呈现。
图2 “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六个一”工程框架
以大学生就业为例,在就业压力显著增大的环境下,抓好“六稳”促“六保”,对毕业生进行“职业化、专业化”的就业辅导。第二课堂带领学生参观企业、参加企业开放日,近距离感受未来工作环境,邀请企业精英进课堂,围绕当前行业人才需求、职业成才路径等进行互动型授课和讨论。打造新生“职业生涯引领计划”,在新生入学后通过生涯规划大赛、模拟招聘等活动,让学生一进校就有较清晰的认识。制定老生“自我成长导航计划”,根据学生意愿,对学生进行分类组团,对于继续深造的学生鼓励他们进教师课题团队,储备考研技术含量。对就业型学生,联系产学研、就业实习基地,为工作积累经验。
对创业型学生,联系专家提供理论指导,为创业奠基石。打造毕业生“就业满意度提升计划”,实行毕业困难学生帮扶、就业困难学生领导“承包制”,主动走访企业,关注民族学生就业。高校可以邀请杰出校友、企业经验丰富的HR来校开展“面试工作坊”和“简历工作坊”,举办出国、考研经验分享会、考研资料漂流等活动,将就业指导和服务由大众化模式向个性化、精细化转变,努力提升就业指导和服务质量。
新时代“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分别从成长指导、能力提升、思想引领三个层面入手,通过数据挖掘、数据分析进行可视化呈现,通过四维指标的甄别,向高校思政工作者反馈预警提示。上述工程框架层层递进,共同致力于营造“三全育人”的良好文化氛围。(见表1)
表1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