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师范大学 赵青
校园文化因其包容性的特点使得校园文化在建设时,既能够从校园外的吸收来自社会上各行各业的文化元素,也能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从而展现出独具自身特色的文化优势。从这一点来看,校园文化本身就具备兼容并蓄、与时代同行的特点。时代进步的根本动力在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具体体现在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1]。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广泛使用,数据信息爆炸式呈现,与此同时,校园文化作为开放性的一种文化,不可避免要置身于大数据时代的浪潮中,而校园文化建设必然也会遇到新机遇与新挑战,如何利用大数据技术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在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发展的同时,又能保持校园文化的先进性,需要对现今校园文化建设进行理性分析和创新路径探索。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交网络应用的不断普及,大数据技术的使用面越来越广泛,同时大数据技术的优越性也越来越凸显。在大数据时代背景的趋下,传统的校园文化建设呈现出文化滞待性,是当前校园文化建设的瓶颈。这就要求我们育新机、开新局,正确应对大数据时代带来的新机遇与新挑战,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新思路和新范式。
第一,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维度与广度。大数据技术最突出的功能是可以将大量碎片化的信息快速处理,同时将多元化的海量信息进行量化,生成分析结果。将大数据技术引入校园文化建设中,能够使得原本具体化、单一性的校园文化逐渐形成理性、多元化的发展脉络,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也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把原本模糊的校园文化建设发展方向变为更具操作性的实施方案。
第二,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的精准性。大数据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数据的痕迹化记录。例如,你在淘宝购物时,你的浏览记录会进入淘宝的大数据后台被详细记录,成为数据分析的客观样本,通过搜集整理、逻辑计算、推断预测,形成分析结果,淘宝在得到分析结果后,根据你的喜好推荐相关产品。因此,我们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利用传统的方式并不能准确地掌握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动态,而大数据依托的技术,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不能直接观察造成的无从入手、难以深入、缺乏证据等缺陷[2]。因此可以借助大数据技术,形成校园学生文化动态趋势数据库,采集合法途径下的公开信息,进行全面科学的分析,并对有效信息进行归拢合并,最终形成一个学生思想动态及对校园文化的认知、认同的分析报告,发送至辅导员或者学校相关管理人员手中,实现校园文化建设的精准性和可预测性。
第三,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的模式。近些年来,抖音、微博、微信等社交应用软件的广泛使用,自媒体行业的快速发展,丰富了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与途径。这就需要我们创新校园文化建设模式,将先进的新兴文化潮流、技术手段吸收进来,利用大数据技术,在后台进行海量的数据分析,了解现今学生感兴趣的校园文化内容和形式,进一步激发校园文化建设的新途径和新方法,为校园文化建设增添助力因素,打造更加符合时代发展和学生需求的校园文化新模式[3]。
在大数据时代,信息冗杂、良莠不齐,大数据的相关性、技术性在给校园文化建设带来助的同时,也使得校园文化建设面临新的挑战。
第一,信息数据冗杂过载。大数据技术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快速获取海量信息,另一方面也给学生带来了一些困扰。学生在搜索所需要的信息时,通过大数据技术呈现给学生的数据信息是海量巨大的,这些冗杂多样的数据信息在开阔学生视野、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的同时,也忽略了数据信息的有效性问题,从而使学生处于信息冗杂过载而导致的信息匮乏的焦虑之中。
第二,价值导向难以把握。数据信息的冗杂过载,导致校园文化价值导向变得不可预见,难以全方位把控。大数据技术在收集学生信息时不同于信息的监控,学校没有权力也不可能对全体学生的情况进行全方位的监测与监控,这就无法保证学生的思想动态随时处于可引导状态,无法避免一些落后的糟粕文化进入校园。大数据时代的文化传播方式不同于传统方式有可抑制性,信息呈现链条式快速传播的特征,一旦负面信息在这种链式传播的情况下快速扩散至各类社交平台,会对学生的正确价值导向造成遮蔽。
第三,大数据时代隐私权的问题。因为大数据技术所使用的大部分数据均是来自人和传感器的非结构性数据,通过收集互联网用户在网络上浏览痕迹等,可以进一步了解受众的爱好,并且预测接下来要采取的行为[4]。在利用大数据技术时,我们应当注意保护学生的隐私,采集合法途径下的公开信息,来进行校园文化建设。
大数据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相连,具有内在的契合度。一方面,校园文化融入大数据时代环境中,成为引导数据时代校园文化价值导向的重要因素之一。另一方面,大数据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持,把收集到的相关数据,作为数据样本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最终评估体系,成为校园文化建设评估最重要的参考指标,两者相辅相成。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阶段性推进式的工作,而最为基础的是要加强学生对校园文化的理解能力,帮助学生认识校园文化的实质,理解校园文化的内涵。因此,我们要将主流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在大数据时代,学生容易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面对各种思潮的影响,学生的判断和甄别能力下降,这就需要我们借助大数据时代所依托的技术,营造充满正能量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日常所见所闻中真正理解校园文化,帮助学生在遇到一些道德选择时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提升校园文化认同感对于高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形成师生凝聚力,并在情感认同的支撑下,向着同一目标去努力、奋进,促进高校的整体发展,增强生命活力[5]。因此,高校可以借助大数据时代所依托的一些技术,通过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快速了解学生当前最想、最需要的校园文化的类型,并通过大学数据平台加以精准计算,制订切实可行的方案,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迅速推进大学生对校园文化的情感认同,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效性。
校园文化建设不能够仅仅停留在认知层面,更应当体现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加强培育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理解力,增强大学生对校园文化的认同感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实践。大数据时代信息爆炸式增长,每个学生对校园文化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而对应到实践中也有所差异。借助大数据时代的一些技术,能使高校不仅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以及主题班会这样较为传统的方式进行校园文化建设,也可以使得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式更加新颖,为校园文化建设增添新元素,让校园文化不再是“硬输出”,而是能够通过大数据的一些平台,让大学生切身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感受到,在实践体验中让校园文化真正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针对当前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趋势,实现大数据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在协调发展,就要求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学生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需求,精心设计大数据下校园文化建设路径,利用大数据构建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范式,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的可预测性,实现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价值引领作用。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指出“要建设优良校风,用校训励志,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有利于学生修德立身的良好氛围”[6]。随着大数据时代的蓬勃,学生们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样,信息内容也越来越广泛,这就使得学生置身于大数据技术的背景下,可能会受到一些错误思潮的冲击以及糟粕文化的影响,一旦不加以防范很可能会存在道德风险,这就要求我们在建设校园文化时应当加强主流文化的引领作用,将社会主义主流文化观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建设富有新时代气质的特色校园文化。
将大数据技术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让校园文化更立体化。一是利用大数据技术,让校园文化不再是“冷冰冰”的文字,而是将校园文化转化为图像、音频、视频等,利用视觉、听觉冲击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立体d2全方位领悟校园文化的内涵,增强学生对校园文化的理解能力,提升学生对校园文化的情感认同。二是由于“大数据时代,数据产生的速度更快、途径更多、传播更广,高校应对海量增长的数据进行及时而有效的处理,否则随着数据的动态流动,数据的价值会很快失效”[7],因此,高校可以借助大数据技术,对在校学生的相关数据进行及时、广泛的收集,使得收集的数据是具有动态性、及时性以及可预测性。使得高校能及时全面地掌握在校大学生最新的实时情况,其次还能够帮助高校不断丰富校园文化的内容,帮助高校快速找出校园文化建设中忽视的内容,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效性。
数据化时代,校园文化建设呈现出数据冗杂过载等信息,大量的信息涌入,使得“蝴蝶效应”随时可能出现。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将大数据技术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让校园文化更具有针对性是其中的重要环节。高校可以借助大数据技术,通过对在校学生的相关数据进行及时、广泛的收集,再进行精准化分析。例如,高校在掌握基本数据后可以并按照性别、年级等类别进行精准的数据分层,最终根据数据分层得出的结果,按照每个学生的需求进行分类、汇总,从横向及纵向两个维度获取每个学生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要求,同时,“第一时间率先掌握学生的思想和学习动态,预测分析学生对校园文化的需要所在,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需求进行精准而及时的供给”[8],并且有针对性地制订学生喜欢的校园文化建设方案,以此满足学生对校园文化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同时,大数据技术还可以帮助高校监测校园文化建设效果,增强校园文化的引领性,为校园文化建设进行精准预测。
当前,大数据的不断发展让校园文化建设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借助大数据技术构建校园文化建设新范式,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对校园文化的理解能力,增强大学生对校园文化的情感认同,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践行度。同时,运用大数据技术能有效加强主流文化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引领作用,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