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岳淼
世界卫生组织于2020年1月12日将新型冠状病毒命名为2019-nCoV。伴随着湖北省各地区逐渐封路、封城,钟南山等专业权威的研究人员的科学观点在各大媒体平台上传播,引起了人们对新冠病毒的重视。大家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共克时艰、严防死守,在较短的时间内高效地控制了病毒的传播。全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由应急状态管理转为常态化管理[1]。
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看不见的战争,给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带来了负面影响。就业创业教育一方面能缓解就业压力,另一方面又能提高就业创业质量,同时还能帮助学生家庭尽早脱贫,振兴乡村经济,带动经济困难地区发展。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疫情期间的就业创业教育应该更加系统性和全面化。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庭收入单一,因疫情带来的迟缓复工,使他们的收入来源彻底丧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疫情的影响下变得更加敏感,使其在面临就业创业时缺乏自信,但又矛盾地对就业创业有着过高的期待。高职院校传统的就业创业教育过于循规蹈矩。在疫情期间新媒体和信息化在学生就业创业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招聘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学校双选会、招聘会无法正常开展,线上招聘模式反馈慢,不仅降低了就业率,而且降低了就业质量。由于家庭经济和家庭所在地域原因,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更是无法接收最新的就业创业信息和接受网络信息化的指导。受到疫情影响,各单位能提供的岗位大量减少,再加上往届毕业生,求职人数基数在不断增加。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会选择自主创业,但是由于资金有限,社会阅历浅,希望在短时间内有高回报,一般都会选择服务业项目,但这往往比预期的投入更大、周期更长、见效更慢。
贫困生一直是高校学生群体中值得关注的一部分学生,尤其是随着疫情的蔓延,这部分同学的家庭经济更是雪上加霜,这些同学更需要不断提供就业创业能力。对于高校而言,只有不断完善就业创业教育的管理方案,才能使这些同学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升就业创业效果,最终摆脱现实经济困难的窘境。高校要积极为疫情下的贫困大学生提高项目咨询、政策解读甚至是资金帮助。通过强化队伍,聘请专业的就业创业指导老师,切实提升服务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对经济困难学生进行教育和就业创业,不仅仅是解决他们的个人问题,也关系到他们的家庭幸福,甚至是社会的稳定。高校要积极推动就业创业一体化培养,以创业带动就业,把创业作为最佳的就业途径,为贫困生树立正确的新时代创业观,让他们敢创业、优就业,鼓励和扶持贫困大学生进行创业,在实践中提升能力,互相带动,不断提升竞争实力,帮助家庭走出贫困。
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不仅在新时期助力“三农”发展,更为在疫情下的贫困大学生带来了创就业机遇。他们有知识、理想、魄力。通过贫困大学生返乡、返农创就业加速了生产力的转型,将人才培养和乡村经济发展相结合,形成良性循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通过实施不断推进。使乡村农业逐渐达到从增产量到提质量的转变,达到绿色、有机、生态的标准。与此同时,通过大学生,还可以将网络平台融入农产品销售中,打开互联网渠道。通过培训带领青年农民学技术、提素养等方式,大学生融入乡村发展可以极大地提高农民的整体综合素质[2]。
通过构建“互联网+”模式来指导贫困大学生创就业,充分发挥技术优势,满足实践需要。通过学校组织部门、就业创业部门、课程设置部门这三大主体来激发学生就业、创业、创新热情,通过远程技术、多媒体技术、直播技术等达成高质量的签约就业和升学创业,最终实现创业就业“双高”。其中,“互联网+”模式是个可供选择的模式(见图1)。
图1 “互联网+”指导模式
1.创建虚拟就业创业应用平台
努力提升线上就业创业教育水平,积极推进线上就业创业活动。在扩展全校互联网覆盖范围的同时,提高教学信息化水平,根据学生的需求,开设线上就业创业教育课程,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学生利用课上、课后时间积极在应用平台上进行长期的虚拟就业创业行动。教师也能对学生的就业创业设计进行实时点评和建议。同时,学校也要积极帮助学生适应“云招聘”“云就业”“云创业”等模式。虚拟平台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有了锻炼的平台,增强他们的创就业信心,相对规避了经济风险[3]。
2.开设就业创业ERP课程
ERP是起源于美国的一门在线课程,它以信息系统数据为基础,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从而进行决策的在线课程,在教学中运用较为广泛。但在就业创业课程中涉及的还是不多。高校可以创新就业创业课程模式,积极引入ERP课程,搭建教学资源数据库,录制和上传教学视频,集中课堂操作,当然也应鼓励同学们在课后继续在线进行分析和决策。此外,还可以在课程中增加心理检测系统,特别是在学生就业创业过程中,对学生在就业创业过程中的虚拟行为进行分析,以监测在疫情下家庭经济困难同学的心理状态[4]。
受到疫情影响,经济下行,贫困生需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以及创业观。要鼓励他们通过创业带动就业,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能力。在这特殊时期下,通过构建创就业一体化模式,提高贫困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就业素养和创业意识。
1.树立贫困生正确就业创业理念
在疫情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要因时而动,应该先就业再择业,将创业作为职业选择的一种,树立正确的“三观”。大多数家庭经济困难的同学创就业意识薄弱,学校要积极帮助学生进行就业创业引导,帮助学生端正心态,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加强社交能力,主动进行创就业锻炼,增强创新思维和能力。鼓励贫困生积极参与到与自身专业相关的兼职或者实习中,关注就业创业项目,了解自己未来就业的市场环境和发展动态,缩短未来从学校到社会的磨合期。
2.建立校内外一体化培训基地
校企联合发展将传统的专业理论知识与企业先进的生产理念和规范的生产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通过企业员工和高校老师的合作,可以在校内开展模拟面试,增加咨询窗口,定期开展就业创业讲座,同时也能开展岗前培训工作,感受企业文化,参加相关项目的设计。表现优异的同学可以在该企业实习并转正,校内外一体化培训基地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而且还能尽早培养出专业性强的专项人才[5]。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提出,将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倾斜帮扶和就业服务力度。通过各项财政补贴支持创业,引导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创业教育仍然需要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和个性化。当前,疫情防控常态化,就业创业形势严峻,我们不仅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更应该成为陪伴和引导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择业、就业、创业,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发展方向,进行可行性强的职业生涯规划。鼓励贫困生抓住经济转型的契机,回到家乡,将互联网与农户相融合,开展创业项目,实现一站式服务。利用“云”平台,以创新创业大赛为统领,结合乡村振兴计划,达到以学促赛、赛教融合。通过创新驱动,提高贫困大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