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共享背景下财会职能转型与财会专业人才分层培养探讨

2021-10-13 07:38李文新教授施至真孙浩教授湖北工业大学湖北武汉430068
商业会计 2021年18期
关键词:财会人员财会模块

李文新(教授) 施至真 孙浩(教授)(湖北工业大学 湖北武汉 430068)

自20世纪80年代福特公司设立首个共享服务中心以来,财务共享服务逐渐在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推广。2005年,中兴通讯在国内率先成立共享服务中心,此后中石油、华为、万科、海尔、金蝶、宝武钢铁等公司也先后引入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并取得积极成效。据统计,目前全球超过80%的世界五百强企业设立有财务共享中心,财务共享从理念逐步走向实践。财务共享服务的快速发展对传统财会职能、财会岗位设置、财会人员知识能力素质等带来巨大的冲击和影响,财会人员将被替代、会计将消失等观点不断提起。另一方面,2018年初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为包括会计专业在内的92个本科专业类教学划定了质量标准。面对国标的质量要求和财务共享背景下财会人才市场需求的巨大变化,财会专业教育究竟何去何从?本文基于上述时代背景,结合高校实践,探索新时代财会专业人才分层培养的目标定位及实现路径。

一、财务共享服务及其特征

财务共享服务是以财会业务流程再造为基础,依托信息化技术,以优化组织架构、提升财务效益、降低营运成本及实现价值再造为目的,提供标准化、业务化和专业化打包服务的创新型管控模式。它将分散在分(子)公司业务单元的资源、活动及人员汇集到新的成本中心或利润中心,依托互联网技术再造业务流程,并运用市场机制定价收费,节省人力资源成本并有效支持企业管理层战略决策制定,进而优化企业组织机制、业务流程和人员结构,使财务管控模式更加规范化、高效化及创新化。标准化和规范化是财务共享服务区别于传统会计核算的重要特征,财务共享服务标准化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会计核算内容和程序的标准化。二是业务处理流程的标准化。三是管理控制的规范化和自动化。四是决策辅助的精准化和智能化。

二、财务共享服务发展对传统财会职能及财会工作的影响

(一)财务会计职能的转型升级。共享服务突破了传统财务部门各自核算的业务模式,财务部门及财会人员不再隶属于某一核算主体,简单、重复、机械化会计核算工作只需少量财会人员,更多高素质人才可参与到经营决策中,促使财会工作由重核算向重管理职能转型升级。大型企业集团的财务职能将转型为以下三方面:一是集团总部管理层的战略财务,负责战略布局、财务规章制度以及流程拟定,为各支机构设设立财务目标并定期评价其运营成果;二是事业部和分公司层的业务财务,注重发挥财务在成本节约、风险管控、价值再造等方面作用,引导配置合理资源,实现业财融合和价值创造;三是共享中心的共享财务,负责应收应付、员工报销、总账明细账登记、报表编制和财务报告等基础性工作,为公司内部客户提供专业化服务。

(二)财会部门人员岗位结构的调整变化。共享服务模式下,原有各级财务部门被整合为共享服务中心、业务财务部门、财务与风险管理部门,财务结构变革必定伴随财会人员转型问题。传统财核算和管理模式下,2/3以上的财会人员从事基础性核算工作,不到1/3的人员从事管理型财务工作,财务结构比例相对失衡;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低层次、重复性会计核算工作被集中由系统自动处理,必将大大减少对基层会计核算人员的需求,原财会工作人员将转型为以下三大类:第一类是共享服务人员,具体包括技能要求低、替代性高的业务运营人员、运营管理人员及技能要求高、替代性低的关键技术人员;第二类是业务财务人员,主要职能在于实现财务与业务融合、有效支持企业业务决策;第三类是财务决策与风险管理人员,主要任务是评估企业内外部风险并进行科学管理,进而提供最优资源配置方案和投资决策方向。

(三)财会人员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的新要求。共享服务模式下,一方面,业务处理模式流程化、规范化和固定化,财会工作的机械化程度不断提升,不再注重发生业务的经济交易实质,财会人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无法得到有效发挥,专业能力有所弱化、专业素质亟待提高。另一方面,业财融合对财会人员的供产销、经营管理等综合知识及协调沟通能力等提出更高要求,原有相对单一的财会专业知识结构无法适应新形势的需求。只有具备经济管理法律等综合知识结构的高端复合型人才方能胜任集团公司及其他大型企业的中高端财会岗位。

三、财会职能转型背景下财会专业人才分层培养的思路

(一)适应变化,及时调整财会专业人才分层培养目标定位。财务共享模式下,财会职能将转型为共享财务、业务财务和战略财务三个层次,财会岗位人员结构也将发生相应变化。一方面,在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集团公司及其他大型企业中,低层次、重复性会计核算工作被集中由系统自动处理,必将大大减少对基层会计核算人员的需求。而在不具备建立财务共享中心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大多数中小微企业,通过代理记账或网络财务软件即可轻松完成会计基础核算业务,对基层财会人员需求也大大下降。另一方面,业财融合对业务财会人员的供产销、经营管理等综合知识及协调沟通能力等提出刚性要求,财务辅助决策职能的强化对战略财务人员的战略思维、风控能力等发出挑战。只有高端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才能胜任集团公司及其他大型企业的中高端财会岗位。因此,财务共享发展并非对财会职能的弱化,而是实现了财会职能的转型,进一步强化了财会的辅助决策和战略规划等职能。在此背景下,高校传统的大一统、一刀切的财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模式已无法适应财会职能和岗位结构变革的现实需要,必须对照国标和现实需求进行顶层设计和重新定位。

湖北工业大学早在2014年即开始探索“721”分层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实践,即应用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人才比例为7︰2︰1,并已取得良好成效。财会专业人才培养可借鉴“721”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框架,结合专业特色确定三类人才的培养目标。同时根据财会职能转型和财会岗位需求变化,对各层次人才的比例进行调整:适当降低基础层次(应用型)比例、提高中高层次(复合型和创新型)比例。借鉴中兴通讯、海尔集团等财务共享服务开展较为成熟的企业集团中战略财务、业务财务及共享财务人员的构成比例,可将应用型、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的比例由7︰2︰1 调整为 5︰3︰2。

(二)以“课程模块组合专业”模式探索人才分层培养的实现路径。由于长期沿袭的“学科-专业-课程”的顺承关系,专业比课程更适宜作为教学管理和质量评价的对象,在我国高校的长期实践中形成了专业规定课程、课程从属于专业的关系。但从发达国家一流高校的课程和专业建设实践及应然角度考察,课程理应居于教学的核心地位,专业只是课程的组织形式,这种由课程模块组合专业的模式更能反映课程和专业的本质属性及其关系。上述论断为财会专业人才的分类培养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尽管从培养目标上将财会专业人才分为三个层次,但在实践中不必人为僵化地划分不同层次的建制班级,不同层次培养目标的差异通过所选课程模块的不同得以体现。依据上述理论,借鉴南京大学的“三三制人才培养模式”,即在“大类、专业、多元”三段式培养过程中个性化地实施“学术专业类、交叉复合类和就业创业类”三条不同的发展路径,由此可将财会专业课程分为基础模块、共享财务模块、业务财务模块、战略决策与风险控制等几大模块,基础模块包含了财会专业人才培养必须的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基本实践实训课程,应用型、复合型和创新型三类层次培养目标对象都必须学习,从而达到财会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基本要求,共享财务、业务财务、战略决策与风险控制模块则为个性化课程模块,分别由应用型、复合型和创新型三类培养目标对象根据需要选修,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必修课模块和选修课模块形成不同的课表,从而由“课程模块组合专业”模式实现三类人才的分类培养目标要求。

(三)多措并举,完善财会专业人才分层培养的实施保障。

1.优化课程体系建设。应以近年来国内高校普遍开展的专业认证、专业评估为抓手和契机,以财务共享服务发展对财会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专业能力及综合素质要求为导向,在本校及兄弟院校的经济管理类课程建设改革与实践基础上,搭建校内校外、线上线下融合的财会类课程平台体系,优化课程体系结构,针对不同层次培养对象,实现财会专业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全覆盖,做实校内线下课程教学、做精校内线上课程平台、做优校外线下课程实践、做新校外线上课程实训,同时结合专业基础和特色,加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力度,有针对性地进行立项和建设。

2.探索制定财会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对授课对象接受某一门课程教学后所能达到的知识、能力、素质等目标及学习成果的具体描述,包括课程性质、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等内容。是专业标准在课程领域的深化和具体化,也是近年来高校工程认证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在“课程组合专业”模式下,课程标准应相对独立于专业,专业标准中的课程模块则应从课程标准中抽取合适的部分以匹配专业的特殊需要。本科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明确了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规格、师资队伍、教学条件、质量保障体系等专业标准参考框架,但未对课程标准做出指导性规定。湖北工业大学经管学院近年来以专业认证为契机,立足财务共享服务时代背景对财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影响,在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修订基础上,对会计专业的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高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等核心专业课程进行课程标准的制定试点,已取得积极成效。

3.加快财会专业教学一体化改革。在完善课程建设体系基础上,依托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加快推进会计专业“三位一体”的教学方法改革,即通过诸多社交软件和网络教学平台,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有机融合作业、测验、实验实训、社会实践、学科竞赛、创新创业大赛及教学管理等环节,实现线下与线上教学、理论与实践教学、课堂与业余教学环节的一体化。线下教学、理论教学和课堂教学侧重基础知识的传授,线上教学、实践教学和业余教学环节则着力培养动手能力、提升综合素质。在教学考核环节,针对不同层次人才制定不同的考核侧重点和标准,如对创新型人才,除基本模块外,可增加学科竞赛、创业大赛、学术论文等考核点。财会专业教学一体化改革模式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三位一体教学改革模式示意图

4.优化财会专业教师的知识能力结构。师资队伍综合素质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为此,首先,专业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在理论学习中不断优化知识结构,借助科技人员下基层等机会,深入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熟悉共享财务流程及对财务人员知识能力的要求,提升自身业务素质。积极申报与财会专业相关的教育部产学研协同育人项目,在校企所合作中实现科研能力和教学能力的提升。其次,学校学院应构建促进教师能力发展的长效机制,为教师能力提升提供培训机会、锻炼岗位、经费、时间等保障。

5.不断改善和夯实会计专业实验教学条件保障。对照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大多数高校的实践教学都是会计专业教学的短板和瓶颈,湖北工业大学经管学院近年来尝试从以下方面着手补足这一短板:一是深入研究财会专业实践教学规划,在培养方案中适当增加实践教学课时比重。二是加快财会实验室建设,探索会计实验实训由仿真到全真的转变。同时充分利用校友及其他社会资源,拓展校外实践基地。三是大力引进和培养财会专业专职实验指导教师,加强与大型财务软件公司的合作,特别注重从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引进有实践经验的专职实验指导教师,在待遇、职称评定等方面向专职实验指导教师倾斜。四是依托专业教师主持的“出纳、会计、财务管理岗位实习”“‘会计云共享服务中心’实践条件建设”等教育部产学研协同育人项目,利用寒暑假的短学期实践课程的集中培训,为培养适应财务共享服务要求的应用型财会人才提供坚实保障。五是通过本科生进入导师的科研项目、参与各项学科竞赛、“互联网+”“创青春”等大赛,提升创新创业能力、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

猜你喜欢
财会人员财会模块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Module 4 Music Born in America
信息化背景下财会专业教学模式创新路径探究
智能财务发展对财会人员的影响探究
加强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
试析如何拓宽电力企业财会队伍建设途径
财会职业及教育的新挑战
必修模块相关知识过关训练
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探讨
发挥财会管理功能促进企业提高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