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俱进,做智慧型教师

2021-10-12 14:51余翠玲李莉莉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2021年35期
关键词:成长型中学教师人才培养

余翠玲 李莉莉

摘  要:教师肩负着新世纪人才培养的任务,这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这就要求老师必须把不断学习作为常态,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手段,适应现代教育形势,做成长型教师、做智慧型教师。

关键词:成长型;中学教师;人才培养

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说过: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而教师的事业是充满爱与真诚的。新的课程改革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向每一位教师发起了新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为一名有思想、有教育智慧的幸福教师。如何做一名智慧型的幸福的教师,下面浅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做智慧型老师,要“吃透”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根本媒介,在这个师生共有的媒介中,教师是引领者,学生是探索者。探索的够不够,深不深,都在于引领者的目标与方向。

前些年在西藏的一伙“矿老板”中,有人赚得锅满瓢满,有人亏得倾家荡产,而他们的关键不在于运气,而是最初的勘探。有人是拿到项目就上设备,一座山被挖的到处是“洞”;有人是拿到项目后聘请专业勘探队,精准勘测,定点挖掘;后来也就有了不同的收获。

同理,每个老师都有一本教材,根据现有能力,无论如何都能灵活在学生中游刃有余。但教材只是学科的指向,并不能代表学科的全部。我们在教学中,从一例走向一类,从一本走向百科,从课内走向课外。那么教材就是那个原点,必须清楚透彻,才能指明方向,才会开花结果,否则原点就会成为“黑点”,发不出光来,放不出彩来。

怎样才能“吃透”教材呢?编导者在教材编导时就给定了方法——教师用书。精心研读,为解读教材提供有力帮助。但要“透”还是远远不够的。就像牛蹄筋,知道什么火候能够烂透是不行的,各类佐料一点也不能少。而且每个师傅有每个师傅的特色,可口与否,有没有回头客,均需要不停的探索新做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材在每个老师手中,如何运用,每个老师必须心到、心诚、心尽,每一个步骤都要走到,重点处还要反复强调,多次训练,让教材得心应手,学生便能烂熟于心,在课内课外均能达到“庖丁解牛”状态。教师这个“卖油翁”自然也就在教材解读中,逐步从经验走向智慧。

二、做智慧型老师,要“吃透”课标

课程标准,是对教育课程的规范和基本要求,是教材编写和教学实施的重要依据。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一开始接触时,或许会觉得学起来容易、简单,但随着教育教学的实施过程才发现,学生记忆的知识并不会准确应用。当对课标进行初次阅读时,也就明白了一些基本的要求,有了教学的方向。我们的教材,只是这门学科的一个范例,一个点,如何运用这个点来带动学科的面,就要结合教材设计意图,找准目标指向,解读也就才能精准到位,靶向施策。

随着不断的经验积累,“课标”成为了“枕上书”,从每一个目标,从各阶段具体指向,由读到研,理论与实践反复结合。在专家进校园专题培训中,校长“有标、有本、有序、有法、有生”的五有指导中,课标的解读作为指导政治课堂教学的根本,如何在教材与教学中落实与运用,得到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三、做智慧型老师,要“吃透”生活

教学对象是学生,学生总是离不开生活的。在教学中,无论哪门学科,其最终的落脚点就是生活。因此,在以教材为模式的教学活动中,“吃透”生活,是学生思维拓展、热爱生活、健全人格的关键。

生活有乐趣才让人喜欢,教学作为生活的一种形式,也应当是生活的一种具体体现。  苏格拉底关于教育的表述是: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一万次的灌输,不如一次真正的唤醒。

那么教师在教学中,“灌”入头脑中的知识,远远不如结合生活实际去唤醒孩子内心世界的“熟悉”。从已知的生活中去学习知识,结合习惯与养成,逐步完善一个人内心世界对知识的渴望,满足对知识的理解。

四、做智慧型老师,要“吃透”历史

有人常说:“文、史、哲不分家。”在这里我理解的文是根本,是基础的体现。那么选入教材中的文,是经过反复的研读,结合时代背景和社会发展而确定下来的,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而所有的文又更多的需要去育人,育人以智慧,育人以方法,育人以技能。明事懂理便就是人生的生活哲学。但是这其中的历史与背景,又是促成以文明理,以理成文的重要经验性依据。

现在的课程體系是有很明确的划分,但并不影响整体的学习。而历史,就是对现行知识的一股强劲,推动着知识的更新。教师在教学中,就算不是百科全书,但也该是一本厚重的历史书,根据文本内容,指向背景,对文本学习形成帮助。

“吃透”历史,博通古今,更是教师在学生中形成崇拜,建立威信的软实力。学富五车的老师,课堂教学总是精彩纷呈、异彩大放,课堂上是文化自由发挥的场所。反之,干瘪的教材解读,听起来还不如买一本“课堂全解”类的资料书,学生会厌烦,老师自己也无趣。

五、做智慧型老师,要“吃透”精神

教育的目的是育人,不仅仅是考试。立德树人,绝不是一句空话,而应该落实在行动中。

教育的大政方针政策虽然不是随时进入课堂的内容,但依然是指导的方向。尽管教师是在传授学习知识的技能,尽管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独立的要求,而每一门学科都在为育人而努力。

十八大以来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依然是教育明确的方向。然而,作为学科老师,在一味的成绩标尺下,天性被扼杀,兴趣被搁置,甚有教育中学习的乐趣也变得索然无趣。这时候,我们就不是在唤醒,而是在打消那些可能醒来的念头,使其循规蹈矩。

总之,当今社会发展迅速,知识信息广泛传播,要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已经不仅仅是有充足的知识储备,有热爱教育事业的热情,有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素质就能胜任了,要想站稳讲台,就必须不断学习,了解当今的教育环境,了解当今学生的身心特征,掌握现代化知识和技能,学习新的教育理念用以指导我们的教学工作,这样我们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活到老学到老,知识的更新更需要我们头脑的更新,一旦知识更新,头脑不更新,就会普通手机一样,用的越久越卡顿,只有不断的更换脑中“芯片”,才能在新的教育理念下,走向更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教师反思的方法》郑金洲 主编 教育科学出版社

[2]勒玉乐《反思教学》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年

[3]郑丹丹译《反思型教师与行动研究》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年等

猜你喜欢
成长型中学教师人才培养
用“成长型思维”,培养面向未来的孩子
成长型思维模式如何在校园落地生根
基于脑科学的成长型思维与学生学业成就提升
论中学教师的“工匠精神”
中学教师教学自主权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用成长型思维助力孩子一生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