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摘要:学习共同体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构成,对话教学的理念强调了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和共同协商。将对话教学理念应用于学习共同体中,不仅促进了师生之间的相互补充和相互适应,还为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了有效的对话载体。本文通过拓展对话维度,促进数学课堂学习共同体的实现。
关键词:对话;学习共同体;初中数学
课堂学习共同体是指以学生为本位,以学习为中心,以师生互动为主要模式的新型课堂组织形式。学生在学习中强调以共同愿景为指导,通过对话、协作、补充、竞争等途径,促进思维的发展和情感的交流,进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1]。
一、师本对话,感悟创新
初中数学课堂学习共同体的构建过程中,教师应合理定位自己的角色,从以往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为参与者、促进者。在课堂上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学习的方法和技巧。教师应围绕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具有深度、广度的对话机制,通过精妙的问题引领,帮助学生找准知识突破口,准确把握重难点,进而循序渐进的发散数学思维,提升数学素养。
例如在教学《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时,教师首先就可以设计好课堂共同体的引入情境,要求学生复习二次函数的定义和表达式,并求出二次函数y=a(x-h)2+k (a0)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由此通过对旧知识的回顾,能够为后续新知识的教学做好铺垫。而后,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将问题展示出来,要求学生在同一坐标系中做出下列函数的图象:y=-3x2,y=-2x2,y=-x2,y=3x2,y=2x2,y=x2。回答如下问题:1.函数y=ax2的单调性、奇偶性、最值与图象开口方向、对称性、顶点?2.函数图像随a值变化,如何变化?3.y=ax2与y=-ax2图像有何关系?当学生观察并得出结论之后,引出问题引发学生讨论回答,如:研讨二次函数的性质和图象。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将层次性的问题作为课堂学习共同体的串联媒介,有助于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循序渐进的回答问题并完成教学任务,实现了思维的发散。
二、生本对话,主动探究
生本对话主要是指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通过生本对话学生能够掌握新知识,完善已有的知识框架。生本对话的过程能够增强学生情感体验,这也是课堂共同体中学生合作交流的第一手素材。初中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枯燥性,涉及到的概念公式等较多,学生容易混淆概念。教师可以结合自己对课本的研读情况,将对话主题有层次的列出来,这样引导学生在展开生本对话的时候,就可以围绕话题由浅入深的推进,帮助学生循序渐进的达到学习目的。
学生在依据课本展开对话的实际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最近发展区,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着手,拓展生本对话形式。例如让学生联系已有知识,将其和新知识结合起来,完善知识框架;让学生将新知识的解题方法和旧知识的解题方法作比较;鼓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等,整合学习资源,扩展解题思路等。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模式,能够将单一的课本对话不断向知识、方法等方面延伸,能够显著提升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对话中不断积累经验,促进了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2]。
三、生生对话,合作共享
教师应将课堂还给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地位,通过生生对话模式,实现高质量的合作探究效果。学生在交流讨论中,不仅能获得思维浪潮的激发,学习他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还能够体验到知识带来的共享和相融,最终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教师需要将学生分为能力均衡的若干小组,并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结合不同的教材内容,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感受进行预设,由此为高质量的对话做好铺垫。在预设对话主题的时候,需要注重其层次性,以此才能够满足学生学习的螺旋式特点。教师应加以巡视和指导,鼓励所有学生参与到对话过程中,不能在其中敷衍走神。要求学生主动表述自己的想法,并善于倾听他人的想法,遇到不一样的观点要敢于提出质疑,且注意自己的表达方法。生生对话过程中,如果学生遇到了瓶颈,教师要适当点拨,鼓励学生继续探索。最终,由每个小组派出代表发言,学生之间互相点评、补充。
四、师生对话,激活引领
师生对话是课堂教学的必然形式,在传统的课堂中,师生对话内容较为浅显,常常流于形式,更多时候局限于一问一答的过程中。同时,个别教师不注重问题的设计,将师生对话看成简单的问答模式,没有深入了解对话的内涵和价值,严重限制了师生对话的良性发展。而课堂学习共同体的背景之下,主要遵循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师应摒弃以往对话中拥有话语霸权的地位,和学生平等交流,耐心倾听学生的看法,不要用统一的指标去衡量,而是要从學生的角度上出发,去看待、思考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要善于挖掘对话过程中的生成性信息,将其作为教育契机和课堂资源,由此展开深度教学,引发学生深度思考。此外,教师还要善于分析学生在对话中折射出来的思维模式和思考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要及时的修正和完善。
五、自我对话,反思提升
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教师要帮助其善于和自我对话,通过自我思考和反思,找出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而获得学习方法的提升。由于每个学生的认知和思维模式不同,在学习共同体中的个性化差异也存在,要想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推动学习共同体的顺利落实,自我对话就是一个很好的辅助模式。通过引领学生自主梳理知识,从中总结出本节课的思想方法,而后对类似的题目进行归类。通过知识的梳理和分类,学生在自我对话的过程中就能够发现自己还存在困惑和不懂的地方,而后提出来有针对性的消化和理解。由此不仅能最大程度的提高学生学习效率,降低以后做题中出现的差错率,还能够为日后的学习奠定扎实基础,掌握终身学习的技能[3]。
结语:初中数学课堂上构建学习共同体,可以通过师本对话、生本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及自我对话五个纬度构建。从多个角度着手,切实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强化学生数学精神,使得课堂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杨艳.“问”的关键 “学”的真实——以学习共同体建构“问学”式数学课堂[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1(11):14-15.
[2]李艳琴.建设“学习共同体”——浅析初中数学翻转课堂的深化之路[J].考试周刊,2021(22):73-74.
[3]于秋月.小学数学课堂“学习共同体”构建研究[J].数学大世界(上旬),2021(0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