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展球,罗小燕,钟小炜
(云浮市中医院重症医学科(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广东 云浮 527300)
院内转运是指同个医疗单位在不同医疗领域开展转移及运送,以达到明确诊断或更好治疗的目的[1]。ICU 患者具有病情危急严重、病情进展快、转运时依赖生命支持手段及转运难度高等特征,虽然转运时间仅在几分钟至几十分钟,但转运时患者处于移动的环境状态下,且由于病情不稳定,易出现血压、血氧饱和度(SpO2)、意识变化等情况,其中SpO2下降在ICU转运期间较常见[2-3]。有研究报道,ICU患者院内转运期间SPO2下降发生率高达65.0%左右,SpO2下降后红细胞氧化速度加快,患者氧供给缺乏,导致细胞的正常代谢受限,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4-6]。但目前关于院内安全转运模式应用的报道较少。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究标准化分级转运对重症监护室患者院内安全转运时间、转运效率及血氧饱和度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ICU中转运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75 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患者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纳入标准:符合ICU收治标准;年龄≥18岁;在ICU氧气维持下患者生命体征相对稳定;SpO2≥94%;患者需经转运转入专科病房、介入室或手术室治疗等开展检查;转运期间依从性强,氧疗维持。排除标准:处于休克或濒死状态者;情绪状态异常,焦躁不安者。
表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转运方式,①转运前、转运中与转运后进行病情评估;②转运前与患者、家属及相对应转入的科室落实好沟通工作,同时,按照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循环支持、呼吸机支持、意识状态(GCS评分)及症状等针对病情做好分级(Ⅰ级、Ⅱ级、Ⅲ级),依据级别安排转运人员、期间所需仪器及药物;③转运中应做好病情变化的评估工作,转运后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管路、引流情况,落实好转运交接工作。
1.2.2 实验组 采用标准化分级转运方式,参考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专家共识中《标准化分级转运方案》[7]。
(1)患者病情分级评估:转运责任医生按照转运分级相对标准,针对患者疾病严重程度落实分级工作,评估患者转运风险等级,具体等级分为Ⅰ~Ⅲ级,Ⅲ级:无需生命条件支持,生命体征较为平稳,GCS 评分≥12 分,无人工气道、无需人工排痰及血管活性药物;预计转运时间:<10 min。II级:生命条件支持下,体征相对稳定,轻度昏迷、GSC 评分:9~11分,人工气道,呼吸支持条件不高,且需泵入≥1种血管活性药物。预计转运时间:10~20 min;Ⅰ级:生命支持条件下,体征不平稳,昏迷状态,GCS评分≤8分,人工气道,呼吸支持条件高,且需泵入≥2种血管活性药物;预计转运时间:≥20 min。
(2)有效沟通与充分准备:分别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了解转运的必要性及转运期间面临的风险,需在知情同意情况下下达转运医嘱;相对应接受科室、电梯部门及参与准运各人员做好沟通工作,传达病情及预估转运时间,落实好相对准备工作,确保转运过程中第一时间沟通与配合。充分准备,分别从转运人员(医生、护士)、转运设备及药物3 个方面做好准备工作,见表2。
表2 ICU转运人员、设备及药物准备标准Table 2 ICU transport personnel,equipment and drug preparation standards
(3)实施转运:①转运前相对应的仪器、设备及药品应仔细检查,避免管路及引流管松动、牵拉、扭曲、挤压而影响通畅性;②转运期间严密监测患者病情发展;③到达相对应接受科室,需先检查各通路情况,在确保无松动、牵拉、扭曲、挤压及不固定的情况下移动患者;④填写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调查表,落实记录工作,包括性别、年龄、疾病评估情况、目标科室、SpO2、心率、体温、血压、呼吸频率、意识状态、MEWS评分、病情分级、转运期间使用的氧气设备、转运中使用的工具、转运人员职称、等级、开始转运时间及到达目标科室时间;⑤转运完成后,清点转运过程中使用与未用物品,整理床单位。
(4)转运途中突发事件处理:①Ⅰ级转运患者如果在转运过程中突然病情进展,需第一时间就地抢救;Ⅱ级患者如果在转运过程中突然病情进展,第一时间处理后在病情稳定状态下可继续进行转运,如果处理后并未改善病情需回病室治疗或抢救;Ⅲ级患者在如果在转运过程中突然病情进展,需回病室治疗。②检查转运者,如果到达检查科室需等待,Ⅰ级转运患者等待时间在5 min 内,Ⅱ级转运患者10 min内;Ⅲ级转运患者20 min内。
(5)开会总结:完成转运后,需再一次评估患者疾病分级,同时,对参与转运人员、参与转运科室,使用与未用的仪器设备、药物及时评价总结其中的不足,需要改进之处,是否达到了最高效的转运,完善院内转运方案。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病情不同级别转运时间、转运至目标科室时间(检查室、专科病室、介入室、手术室)、SpO2下降情况及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①病情不同级别转运时间包括Ⅰ级、Ⅱ级、Ⅲ级患者离开ICU完成转运后再次回到ICU的总时间;②转运至目标科室时间,指患者离开急诊分别到达检查室、专科病室、介入室、手术室到返回ICU 所需时间;③SpO2下降情况:SpO2下降>5%的例数;④不良事件:包括与病情相关、与转运人员相关、与仪器相关、与药物相关。与病情相关:呼吸、心跳暂停、心率、SpO2和血压下降>20%、意识障碍加重;与转运人员相关:人工气道移位、气管插管脱落、任意导管移位、脱落、过长等待检查等;与仪器相关:仪器故障、氧气准备不充分、监护仪等电量不足;与药物相关:药物数量少、药物类型不全。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病情不同级别转运时间比较 实验组Ⅰ、Ⅱ、Ⅲ级患者转运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病情不同级别转运时间比较(x±s,min)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transit tim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different levels of disease(x±s,min)
2.2 两组转运至目标科室时间比较 实验组转运至各个目标科室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转运至目标科室时间比较(x±s,min)Table 4 Comparison of the transfer tim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o the target department(x±s,min)
2.3 两组SpO2下降情况比较 实验组SpO2下降率为24.00%,低于对照组的5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SpO2下降情况比较[n(%)]Table 5 Comparison of the reduction and decline of SpO2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2.4 两组院内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院内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两组院内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n(%)]Table 6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during inhospital transport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3.1 标准化分级转运协同性强,可缩短院内转运时间 本研究结果表明,实施标准化分级转运后,实验组Ⅰ、Ⅱ、Ⅲ级患者转运时间、转运至目标各个科室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说明应用标准化分级转运可提高时间效率,与既往研究报道[8]结果相似。缩短院内转运时间主要与各个科室良好的沟通配合密切相关,转运时间越短,患者生命体征危机发生率越低。转运时间的长短与相对应参与的人员配合度、检查及接收科室的配合度密切相关,如预先通知到达各目标科室的时间,提前做好接收准备,尽可能的缩短运送及检查的等候时间,到达多个科室的共同协作保障ICU患者转运时通畅无阻,可缩短院内转运时间,提高效率。
3.2 标准化分级转运可降低患者院内转运时SpO2下降率本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SpO2下降率为24.00%,低于对照组53.33%(P<0.05),说明标准化分级转运可针对性的减少患者院内转运时对SpO2的影响。有研究报道,患者院内转运阶段SpO2下降与年龄、疾病、转运人员及设备等密切相关[9-11]。本研究采用的标准化分级转运方案,按照病情划分不同等级针对性确定对应的责任转运医生、护士,供氧设备,有效降低了转运人员、供养设备的局限,预先干预降低风险。标准化分级应用过程中责任医生、护士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病情改变情况,将传统转运的以结果导向为主转化为过程导向,重视转运期间的各个阶段持续观察及评估,保障监测、治疗及护理的系统化,控制SpO2下降率[13-14]。
3.3 标准化分级转运资源分配合理,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本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院内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标准化分级可有效控制转运期间的风险事件,确保院内转运患者的安全。本研究应用标准化分级与病情、人员、仪器及药物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均较低,分析原因可能与遵守转运标准有关,转运责任医生、护士单纯依赖于自身临床经验准备设备、药物,通常易受突发情况的局限,存在经验及能力不足的情况。标准化转运分级采用清单的模式清晰展示患者病情、医护人员、设备及药物配置情况,系统化的筹备可使参与转运的责任医护人员有能力预先评估转运期间可面临的风险,可有效预防患者病情突发进展,提高ICU院内转运的安全性。
标准化分级转运是对患者疾病展开综合性评估后再匹配相对的责任转运人员、设备及药物,预先干预了转运期间可能影响患者的危险因素,有效降低SpO2下降率,提高转运效率及安全性,最大限度的合理分配资源,保证患者及时有效的诊断及治疗。本研究不足之处为样本量相对较少,且为单中心研究,未来结论尚需更多大样本、多中心的前瞻性对照试验进行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