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芳芳,冯晓东,信鸿杰,李莉,梁艳,陈婷婷,杜鹃,丁然
(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30)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神经源性膀胱(neurogenic bladder,NB),其发生原理主要是脊髓损伤导致排尿中枢或周围神经损害引起排尿功能障碍、膀胱潴尿[1]。临床表现为泌尿道感染、结石、肾积水,远期甚至出现慢性肾功能衰竭、肾淀粉样改变、尿毒症,这些临床症状危及生命。盆底肌肉电刺激(PFES)是应用脉冲式电刺激盆底肌肉直接或间接的作用于支配下尿道的骶丛或躯体神经并形成条件反射[2],进而改善膀胱功能,是一种无创的治疗方法。蒙医温针疗法通过针刺体内固定穴位通过热刺激达到预防、治疗、康复疾患的目的。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在内蒙古某三甲骨科专科医院住院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58例。将所选的58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盆底肌电刺激组和联合组。经描述性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受伤部位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在进行研究前所有患者均告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①临床诊断为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②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③具有语言表达能力的患者。排除标准:①既往有精神疾病的患者;②前列腺肥大或肿瘤;③尿道损伤、感染者;④有器质性疾病的患者;⑤不同意或拒绝参加本次研究的患者。
1.2 干预方法
1.2.1 盆底肌电刺激组:盆骶肌肉刺激仪应用台湾科隆科技公司:T-608(DIGIAL URO STIM)型机器,应用电极棒两端电流对盆底肌肉组织进行刺激,使肌肉产生收缩运动。采用波宽1 ms的不对称双向方波,波升/波降(Ramp)1~4 s,治疗频率为20 Hz~30 Hz,刺激5 s,间隔休息5~10 s,刺激强度则以患者个体接受能力为度。体位及使用方法:男性或未婚女性取侧卧位,将电刺激治疗棒或探头插入直肠;已婚女性取仰卧位,电刺激治疗棒插入阴道内。
1.2.2 联合组:盆底肌电刺激、蒙医温针疗法联合使用。治疗前充分医患沟通,对患者及家属讲解二者治疗的原理、疗效,让患者从心理上接受并积极配合。由专业蒙医医生应用直径0.5 mm,长6 cm的特质银针,首次针刺对患者的膀胱前穴,此穴位位于脐窝正中下3寸处及左右两侧1寸处各有一穴,三穴并列,第2 d针刺膀胱后穴、位于第一骶椎上凹正中和从此点再向左右量1寸处各有一穴,三穴并列,也叫第十八椎穴,肾穴、位于第二腰椎上凹正中和从此点再向左右量1寸处各有一穴,三穴并列,也叫第十四椎穴,左右二穴又称肾黑脉穴;每次针尾部连接内蒙古元阳中蒙医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生产,专利号为ZL201120058078.0,mLY-I型蒙医疗术温针仪进行温针治疗,每次15 min,电流强度为100 mA,温度40℃。温针治疗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避免穿刺部位感染防止局部皮肤灼伤,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起针后继续观察患者15 min,如无明显不适方可离开。疗程是在盆底肌电刺激基础上将上述两天的治疗方法交替进行连续6 d后休息1 d,共持续治疗8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1.3.1 每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2周和4周由专人分别记录每日排尿量、残余尿量。
1.3.2 两组患者分别使用泌尿症状困扰积分(bother of score,Bs)量表进行评定:该量表为患者生活质量评估量表,根据病人排尿时的感受进行评分,评分标准为(从非常好到很痛苦)0~6分。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和4周以问卷的形式调查并观察其变化。在调查的过程中研究者对患者所提的问题给予指导,但注意不给予心理暗示以获得真实的研究结果。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结果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设置检验水准为α=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不同干预时间每日排尿量比较。盆底肌电刺激组和联合组在干预前比较每日排尿量,数据分析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与盆底肌电刺激组相比,联合组的每日排尿量于治疗2周和治疗4周后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每日排尿量比较(±s)
表1 两组每日排尿量比较(±s)
?
2.2 两组不同干预时间膀胱残余尿量比较。在一段时间的干预后相比盆底肌电刺激组,联合组的膀胱残余尿量明显低于降低,而盆底肌电刺激组在干预后与干预前的数据相比,膀胱残余尿量也显著降低,但联合组的数据下降幅度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每日排尿量比较(±s)
表2 两组每日排尿量比较(±s)
?
2.3 两组泌尿症状困扰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进行的BS评分相比具有可比性,盆底肌电刺激组在3个时间段的BS评分下降幅度基于平缓,但联合组的下降幅度在3个时间段差异明显,且在治疗2周和4周时的BS评分明显低于盆底肌电刺激组,这表明联合组的方法在帮助患者促进排尿时有明显的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3。
表3 两组膀胱残余尿量比较(±s)
表3 两组膀胱残余尿量比较(±s)
?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多因外伤导致脊髓结构、功能受损,致使损伤平面以下感觉功能、运动功能以及自主神经功能等脊髓神经功能障碍[3]。当前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方法有很多,包括采用导尿、盆底肌肉训练、药物治疗、行为和认知干预、饮水计划、膀胱功能训练和手术等,但上述治疗方法存在或患者参与度不高,或具有一定的创伤性而难以接受[4-5]。
本研究结果显示应用不同治疗2周及4周后,联合组较盆底肌电刺激组残余尿量显著少、日均单次排尿量显著增多,泌尿症状困扰评分显著低于盆底肌电刺激组。表明盆底肌电刺激结合蒙医温针疗法对改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膀胱功能有更好地作用。由于缺乏临床实证研究盆底肌电刺激还未被视为一种标准治疗方法,在多数的研究中使用相同的设备但显示的研究结果差别很大,因此在治疗上应制定合理周全、规范系统的排尿训练方案。蒙医温针在治疗SCI后神经源性膀胱是近几年新开发出来的一项民族技术在部分研究中也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综上所述,盆底肌电刺激和蒙医温针疗法有助于增加患者的每日排尿量、减少残余尿量,在很大成度上缓解了患者由于脊髓损伤导致的排尿困难等症状,改善了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膀胱功能状态,同时也增强了患者的自信心,很快的恢复以后正常生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