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倩
紫砂壶是中国传统艺术世界中一件非常独特和亮眼的“宝贝”,它凝结着中国传统陶瓷茶壶制作精益求精的精神;凝结着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成果;凝结着中国人对饮茶的热爱之情,成为了一件兼具强大艺术魅力与实用功能,并有着深厚情感的完美茶壶。
在紫砂壶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制壶匠人们贡献了大量的经典壶型,对紫砂壶基本形态的确立和未来的发展来说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本文中的这件“大亨掇球壶”是紫砂壶经典壶型中最难成型的一种,诞生于清代制壶名家邵大亨之手,此壶从外形上看非常简约,制作起来却相当复杂,为后来诸多紫砂壶造型结构的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范本,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工艺智慧以及紫砂壶工艺的传承,揭示了紫砂壶经典壶型的重要艺术价值。
“大亨掇球壶”这件作品力图“仿古”,不仅在造型上做足功课,将“掇球壶”的基本特征表现出来,在泥料选择上也非常重视古典美,以此才能凸显出作品的经典味道。
紫砂泥种类丰富,色彩多样,在实际的创作活动中,红色泥料是制壶者极为偏爱的,此泥烧制后会呈现出红色或棕红色、紫红色等,华美大气又具沉稳、悠远的古典韵味。受传统审美观念和文化心理的影响,在传播过程中,用红色泥料制成的壶也受到了观赏者与收藏者的喜爱,久而久之,红色就成为紫砂壶作品的标志性颜色之一。
此壶表面是醇厚饱满的棕红色,古典气息扑面而来,有悠久的历史感,使作品产生了沉稳踏实的效果。壶表面光滑细腻如美玉,精致又有天然之美,紫砂泥特有的纹理在其中清晰可见,体现出紫砂壶作品的与众不同之处。创作者对壶表面进行了打磨,在壶身上部、壶盖以及壶钮、把手上均可见细润的光泽,提升了作品的精致感,在完美表达出古典之美的同时烘托了作品的工艺自信。
“掇球壶”是一种简约之中充满智慧的壶型,彰显了中国古代紫砂壶艺术创作的理性美。“掇球”中的“掇”指的是选取、连接之意,“掇球”其实也就是选择合适的球形进行组合,由于紫砂壶有使用需求和艺术目的,所以这“掇球”制作起来也就具有一定难度了。
邵大亨是“掇球壶”的开创者,所以这“大亨掇球壶”可以称之为“掇球壶”之正宗。纵观此件作品的整体外观,其壶身、壶盖以及壶钮都为圆形,只是形态稍有差异,壶嘴、把手则由曲线构成,配合得十分完美,壶体左右对称,姿态沉稳端庄,气韵流畅活泼,有柔中带刚之品格,给人以极为丰富的艺术体验,初见只觉此壶清爽可爱,再品便会觉得处处透漏着巧劲,有大智慧。
壶身是作品中最大的球体,它的筒身部分是非常圆润饱满的,与底部线条之间承接顺畅,形成了清晰的弧线。创作者将壶身的顶部“拍扁”了,降低了壶的重心,使壶身能够更加的平稳,也就保证了整件作品的平衡。壶身上部内收,向上延伸形成了壶颈部,壶的姿态更加舒展挺拔,壶颈部边缘是一圈非常立体的圆线,其与壶盖边缘圆线配合就形成了紫砂壶艺术中经典的“子母线”结构。壶盖也是圆形的,顶面凸起,侧面看是半圆,俯视看就是一个完整的圆形,它的内圈线条是承接壶颈部线条的,使作品更具整体感。壶盖中央的壶钮是作品中最完整的球形,就像是一颗明珠闪耀在壶的顶端,它娇小又精细,与壶盖、壶身配合共同构成了作品的层次感,从上至下三圆层次清晰,完美地展现了“掇球壶”那标致、智慧的造型结构设计。
壶嘴与把手虽未用到圆形,也是由弧线构成的。壶身一侧肩部是一弯嘴,上部线条与肩部形成了完美夹角,下部线条则与壶身线条有连续感,犹如一体。把手镶嵌在壶嘴对面,它的高度要略低于壶嘴,这样能保证出水的顺畅。把手的形状像是人的耳朵,侧面的弧度贴合人的手部线条,从实用角度令人们体会到“掇球壶”的智慧与用心。“大亨掇球壶”有一种随和温厚的“力”在其中,虽为球形构成,呈现出的是挺拔秀气之美。经典款式为人们提供了创作参考,更是古老工艺智慧的传播,留下了宝贵的艺术经验,这便是紫砂壶经典款式的重要价值。
结语:本文说明了“大亨掇球壶”这一款式的来源和基本艺术特征,指出了这一款式在紫砂壶艺术中的独特性。作为紫砂壶经典款式中的代表作,“大亨掇球壶”体现了紫砂壶经典款式的重要价值,正是由于有前辈制壶匠人们的努力探索,留下了宝贵的艺术经验,紫砂壶艺术才能不断发展,取得辉煌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