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祚玺 张 园 赵 晴 施仲香 孙勇虎 张福仁
1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山东济南,250012;2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山东省皮肤病医院),山东省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济南,250022
儿童银屑病的发病率为0.6%~1.4%,脓疱型银屑病是其中最少见的一种[1],其特征为红斑和无菌性脓疱,主要使用甲氨蝶呤、环孢素、阿维A等药物治疗[2]。我院使用依奇珠单抗治疗儿童脓疱型银屑病一例,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患儿,女,12岁。因反复起脓疱、脱屑12年来诊。患儿12年前发热后面部出现散在脓疱、脱屑,脓疱可自行破溃、干涸,遂至当地医院,诊断为脓疱型银屑病,给予“青霉素、复方甘草酸单铵、地塞米松”,治疗效果可,脓疱基本消退。后病情反复,每于发热时加重,皮损逐渐发展至躯干、四肢,性质同前,曾短时间服用阿维A、雷公藤多苷治疗,效果不佳。此次就诊时无发热。否认过敏史,否认肿瘤史、否认家族史等病史。
体格检查: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躯干、四肢弥漫性分布红斑、鳞屑、脓痂,下腹部及双侧大腿根部可见数条紫红色膨胀纹(图1)。小腿下1/3可见少量粟粒大黄白色脓疱。皮疹占体表面积80%。
图1 躯干、四肢可见大量红斑、鳞屑、脓痂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18.44×109/L,中性粒细胞比率0.769,生化检查示白蛋白29.4 g/L,感染性抗体(甲肝、丙肝、梅毒、HIV、乙肝五项)阴性,免疫细胞因子、结核分枝杆菌γ-干扰素体外释放定量试验(tuberculosis interferon gamma release assay,TB-IGRA)皆在正常范围内。
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片未见异常。
诊断:脓疱型银屑病。
治疗:患儿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后给予依奇珠单抗80 mg(Eli Lilly and Company)皮下注射,2周一次。治疗5周后皮损基本消退,无新发皮损(图2),继续当前治疗。患儿目前仍随访中。
图2 治疗5周后躯干、四肢原有皮损基本消退,无新发脓疱,遗留色素沉着,下腹部及双侧大腿根部可见数条紫红色萎缩纹
讨论脓疱型银屑病是儿童银屑病中最少见的类型[1],主要临床特征为红斑和无菌性脓疱,组织学上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国外儿童银屑病中脓疱型银屑病的发病率约0.6%~7%,国内约为1.1%[3,4]。脓疱型银屑病的发生和发展目前认为与IL-17A有关。IL-17A来源于Th17细胞分泌,可上调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并下调其分化,导致皮损的形成[5]。此外,IL-17A可诱导角质形成细胞产生趋化因子,使中性粒细胞、Th17细胞等免疫细胞从淋巴管、血管等进入皮肤引起炎症反应[6]。使用IL-17A拮抗剂(如依奇珠单抗)则可特异性阻断上述过程,一定程度地逆转银屑病的组织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过程[7],从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本例患者为女性儿童,出生2个月时发热后出现面部脓疱、脱屑,病情反复且每于发热后加重,随着年龄增长皮损逐渐发展至躯干、四肢,影响患儿日常生活和学习。患儿曾服用阿维A、雷公藤多苷等传统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查感染性抗体(甲肝、丙肝、梅毒、HIV、乙肝五项)阴性,免疫细胞因子、TB-IGRA皆在正常范围内,胸部X线片无异常,经患儿监护人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给予依奇珠单抗80 mg,2周一次,此外未给予其他任何口服或外用药物。患儿注射两针后皮损基本消退,无新发皮损,无不良反应。目前国外已有使用依奇珠单抗治疗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患儿的三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疗效良好且安全性与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成人患者相一致[8],也有使用依奇珠单抗治疗成年人脓疱型银屑病的报道[9],但儿童脓疱型银屑病使用依奇珠单抗治疗尚未有报道。该病例提示临床医生在接诊类似患者时,患者各项检查指标符合用药标准,经济条件许可且患者及患者监护人同意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使用依奇珠单抗,使用期间需对不良反应进行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