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凡智 张 群 王 伟,
1蚌埠医学院附属阜阳医院,阜阳,236000;2阜阳市人民医院皮肤科,阜阳,236000
临床资料患者,女,13岁。右下肢屈侧色素脱失斑1年,褐色扁平丘疹2个月。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右股屈侧出现硬币大的色素脱失斑,进展迅速,逐渐扩展至整个右下肢,无自觉症状,多次于当地医院就诊,予0.03%他克莫司外用治疗,疗效欠佳,于2018年10月23日来我科就诊完善。wood灯检查示皮损呈白色荧光,边界不清,诊断“白癜风(进展期)”,予口服复方甘草酸苷25 mg日三次(患者不规律服用),局部外用0.03%他克莫司每日两次,辅以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光疗每周2~3次。患者Fitzpatrick分型为III类,光疗起始剂量为0.55 J/cm2,并逐渐提高照射剂量(疗程欠规律),半年余共进行了31次NB-UVB治疗,照射最高剂量为1.45 J/cm2,累积照光剂量为33.35 J。患者于2019年6月17日复诊时,查体发现右小腿原有皮损中央见1 cm×2 cm略高于皮面的褐色扁平丘疹(图1),行皮肤镜检查示:褐色背景下可见脑回样结构和网状模式(图2),考虑患者光疗过程中诱发局部皮肤出现脂溢性角化的改变可能。患者家族中无白癜风及脂溢性角化病史。完整切除褐色皮损后行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增生以基底细胞为主,可见假性角囊肿,乳头瘤样增生(图3)。结合患者病史及病理学检查结果,考虑为白癜风患者长期紫外线光疗诱发脂溢性角化病。
图1 右小腿色素脱失斑中央可见褐色斑丘疹 图2 褐色皮损皮肤镜:褐色背景下,见脑回样结构和网状模式
3a:表皮角化过度及乳头瘤样增生(HE,×40);3b:表皮增生以基底细胞为主,可见假性角囊肿,乳头瘤样增生(HE,×100);3C:假性角囊肿(HE,×400)
讨论白癜风是一种后天性色素脱失性皮肤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自身免疫、神经因素、氧化应激和黑素细胞自毁等有关[1]。目前治疗方案众多却缺乏完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循证医学证据表明PUVA、NB-UVB和308 nm准分子激光等光疗治疗白癜风有效,已成为现阶段治疗白癜风的首选方案,而在不少病例报道中发现PUVA光化学疗法在治疗皮肤疾病过程中易出现瘙痒、恶心、光毒反应,皮肤角化及皮肤肿瘤等不良事件发生,不适用于12岁以下的儿童及妊娠期妇女[2]。NB-UVB和308 nm准分子激光作用与PUVA相似,但不良反应较PUVA明显减少,因此,NB-UVB和308 nm准分子激光逐渐成为首选的光疗方法,广泛应用于泛发型及活动型白癜风[3]。不少研究表明,NB-UVB治疗儿童白癜风的疗效优于成人白癜风,可作为儿童白癜风的一线治疗方案[4-6]。
脂溢性角化病(SK)是一种常见的良性皮肤肿瘤,常见于老年人面、头皮、躯干及上肢,目前其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日光暴晒,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和慢性刺激有关,更易发生于皮肤白皙的人群[6]。在PUVA治疗银屑病及白癜风的过程中,有皮损区继发脂溢性角化样皮损改变的病例报道[7]。UVB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研究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有局部出现轻度瘙痒,红斑,光毒反应等[8,9]。但儿童白癜风患者在接受NB-UVB治疗后,皮损区域出现脂溢性角化样的改变既往尚未报道。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通路与多种皮肤病的发病有关,慢性紫外线照射,皮肤屏障紊乱,免疫功能异常均可诱导EGFR上调,影响银屑病、特应性皮炎等炎症性皮肤病和肿瘤性皮肤病的发生与发展[10]。动物模型研究发现,使用UVB治疗时存在刺激上皮细胞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高表达而致脂溢性角化形成的潜在风险的。早在2012年Saeed等[11]评估UVB辐射对小鼠皮肤中EGFR表达的影响的研究中发现,在单纯UVB照射组的15只小鼠身上均发现脂溢性角化样皮损,15例照光前使用抗氧化剂处理的治疗组小鼠中,仅1例出现脂溢性角化样皮损。并且,在暴露组中EGFR的表达明显较高,而在治疗组中EGFR表达较低。这与2001年李澄等[12]发现的EGFR在SK皮损的角质层中异常高表达的研究结果一致。因此,UVB治疗过程中有继发脂溢性角化的风险,本例患者在NB-UVB治疗过程中皮损中央出现SK,我们初步考虑与NB-UVB照射有关,但因实验室条件限制,未能进行EGFR的定量表达研究,此现象是否偶然,值得进一步探讨。
SK是一种良性表皮内肿瘤,一般不需要治疗,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美容意识的不断增强,临床上多采用液氮冷冻,化学剥脱,调Q开关532 nm或755 nm激光、超脉冲CO2激光等治疗,对于面积大、基底比较深的皮损,手术仍是治疗的首选方法。日常注意防晒,避免长期慢性紫外线照射至关重要,并且有希望通过联合抗氧化剂的治疗来减少本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