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芳,熊华英
1.湖北省咸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疼痛科,湖北咸宁 437000;2.湖北省咸宁市中医医院护理部,湖北咸宁 437100
糖尿病作为临床常见病症中的一种,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及经济水平的提高,此类疾病发病率逐年递增,是影响患者机体健康及生活质量的常见基础病症之一[1-2]。而糖尿病足作为此类疾病常见并发症中的一种,患者病发时,患处症状存在阴性、阳性两种反应,阳性症状多以灼感、电击痛、刺痛感等;阴性症状则以感觉减退、触摸痛和感觉迟钝进行表现,且疼痛症状发作频率不具有规律性,患者休息、劳累、夜间和压力大等情况是疼痛感加剧的主要阶段,血糖指标异常、感染、伤口护理及敷料更换等常规干预措施是引起患者疼痛的影响因素之一[3-4]。因此,临床明确指出针对糖尿病足患者,除去采取有效措施来改善其临床症状,还需配合有效护理措施进行干预,究其护理原因,发现大部分患者受病症的久治不愈、病程长、患足疼痛等因素影响,且病症认识度不高,心理易出现焦虑、不安、暴躁等多种负面情绪,致使患者无法完全配合临床治疗,降低其治疗效果的同时也不利于日常血糖水平的控制[5-6]。该次研究将2018 年6 月—2019 年6 月于该院收治的糖尿病足疼痛患者中随机抽出62 例作为观察对象,以应用心理护理作研究方向展开临床分析,现报道如下。
选取该院收治的糖尿病足疼痛患者中随机抽出62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其中,观察组男15 例,女16 例;年龄40~77 岁,平均年龄(60.58±3.33)岁;糖尿病病程2~20 年,平均病程(10.12±4.63)年。对照组男17 例,女14 例;年龄41~79岁,平均年龄(62.38±1.21)岁;糖尿病病程2~18 年,平均病程(9.67±3.14)年。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以《糖尿病及并发症防治指南》为诊断标准,该次研究所选患者均符合糖尿病及糖尿病足诊断标准,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并对该次研究保有知情同意权,同时排除合并精神障碍、脏器功能严重不全、其他糖尿病并发症等病症者[7]。
对照组配合常规护理,每日定时进行血糖监测,控制好血糖波动;患足定时更换药物,保持局部清洁,并配合局部氧疗或红外线灯照射进行干预,改善局部临床症状;告知患者日常生活中尽可能减少患足部过度用力,如予以卧床、坐轮椅或使用拐杖走动等,减轻由于足底压力增加导致的疼痛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配合心理护理,具体流程如下。
①健康教育: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需落实其健康宣教工作,包括病情现状、糖尿病足知识、病发机制及影响因素等,让患者明确认知到此类并发症受其血糖、血脂、血压异常及不良生活习惯影响而发病,提高其对病症防治的心理认知程度,并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自觉参与治疗和相关护理工作。与此同时,护理人员在宣教过程中,需注意患者的年龄及文化程度,语言通俗易懂,并通过与患者间的沟通和互动来构建良性关系,为后续医护工作有序展开奠定良好基础。
②心理护理:糖尿病足患者因基础病症影响,伤口感染复发概率较高,且伤口恢复进度慢,糖尿病足溃疡后伤口疼痛明显,机体不适和病症的久治不愈都是间接提高患者心理压力的主要影响因素,致使其心理上出现自卑、抑郁、焦虑、自暴自弃等负面情绪,并缺乏对疾病治愈的信心。因此,护理人员需重视患者的情绪波动,日常通过多沟通、多为患者解惑、多予以鼓励,来帮助其全面且深刻地认知到自身病情,告知其负面情绪过多会影响治疗效果及血糖的控制,不利于治疗效果的提高。同时通过配合成功案例的讲解,来帮助患者树立其治愈信心,积极加入相关治疗及护理工作中。此外,糖尿病足患者患处在病变过程中有恶臭异味出现,也会间接增加其心理负担及影响情绪,故护理人员需将异味出现的原因及时告知患者,并强调该症状会随着治疗深入和疾病的康复而消失,缓解患者担忧情绪。
③血糖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控制不当是诱发糖尿病足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后,结合其空腹血糖、尿糖定性、口服葡萄糖耐量测定结果指导患者科学用药,同时详细讲解用药方法,如药物剂量、服药方法等,并告知遵循医嘱严控血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而达到控制血糖和稳定指标的效果。
④饮食管理:患者日常保持健康科学的饮食习惯,能有效稳定血糖指标和预防血糖异常。因此,护理人员需结合患者营养状态的评估结果来设定科学健康的饮食搭配方案,并在考虑患者病症饮食禁忌上,以低脂、低糖、高纤维为主,严格控制糖、脂肪的摄入量,并养成少食多餐的良好习惯,从生活中降低其血糖升高风险。
⑤足部护理:患者入院后,密切观察其足部皮肤的颜色、温度等状况,是否存在肿胀问题,并查看其创面血管疼痛程度、运动神经,结合其具体情况来作针对性足部护理。假设患者自述患处除去疼痛,还合并有麻木感出现,可叮嘱患者取大黄、红花、白芷等中药熬成汤汁进行泡脚,5 min/次,3 次/d;若患者皮肤状态显示溃烂问题严重,泡脚时需将水温控制在38~41℃,水温切记不可过高,避免溃烂问题加剧,30 min/次,3 次/d;患者足部出现溃烂症状时,提前将医用纱布放置于生理盐水和胰岛素中浸泡,对其溃烂部位及周围组织小心剔除,直至肉芽完全处于暴露状态,再进行臭氧水清洗和消毒,最后在患处敷浸泡好的纱布。此外,叮嘱患者不可对足部进行揉搓,防止出现皮肤擦伤问题,同时鞋袜选择时需以舒适度高为主,定期修剪脚指甲,降低足部感染风险。
①采取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患者抑郁程度进行评分,分值范围在78 分,<8 分正常;可能抑郁症8~20 分;20~35 分肯定有抑郁;>35 分严重抑郁症。②选择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自述患足疼痛感进行评分,分值范围在0~10 分,分值越低表明患者机体疼痛感改善程度越高。③选择临床自制自我管理能力评定表,引导患者自评自我管理能力,表格项目包含血糖监测、饮食控制、自我护理、健康锻炼等,每个项目分值范围在0~10 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越高。④选择临床自制护理满意度表,评价表格含护理方法、护理舒适度等,引导患者进行满意度评分,低于80分表示不满意;80~90 分表示基本满意;90~100 分表示非常满意,分数越高表明患者护理满意程度越高。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00%。⑤记录患者护理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指标水平。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的表达方式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的表达方式为[n(%)],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护理后VAS、HAMD 评分均较护理前有所改善,且观察组HAMD、VAS 评分结果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VAS、HAMD 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VAS、HAMD 评分比较[(),分]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对应值高(93.56%>67.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观察组各项自我管理能力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分]
表3 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分]
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血糖指标均较护理前有所降低,且观察组护理后血糖降低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糖指标比较[(),mmol/L]
表4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糖指标比较[(),mmol/L]
糖尿病足作为糖尿病患者并发症之一,其足部压力过大、外周血管、神经病变及细菌感染,发病机制复杂,患者周围神经、微血管及大血管引发病变和卫生习惯差致使细菌感染等,都是诱发患者发病的主要影响因素[8-9]。临床上以局部组织缺血、患足疼痛感显著、感染创伤复发概率高等症状作主要表现,虽此类症状不会危及生命,但是存在病程长、治愈难度大等特点。此外,临床还有相关研究表明,糖尿病足患者的痛、温觉会因感觉神经受损程度严重而出现减退问题,有甚者还会丧失感官反应,导致其在穿鞋时无法感受到鞋子是否挤压,鞋内是否有异物,进而会对其足部造成摩擦伤,且严重者还无法调节关节负重,致使其患肢诱发关节畸形和提高摩擦伤引发风险,致使病情进展为足坏疽,严重者还会出现截肢现象,提高患者治疗难度的同时降低其生活质量[10-11]。因此,临床指出,针对糖尿病足患者除去展开治疗,还需落实相关防控措施,才是改善预后和保证疗效的关键所在[12]。有研究表明。大部分患者在住院治疗时,足部溃烂问题及血糖指标均能得到有效改善,但一旦出院后受自我管理能力差、生活饮食不规律和负面情绪等因素影响,都会使病情加剧。由此可见,患者治疗期间配合有效护理,对提高其疗效有积极影响[13-14]。
历年来,临床针对糖尿病足患者均应用常规基础护理,如体征监测、注意事项讲解、更换药物等,护理人员仅是完成本职工作,忽略了患者负面情绪会对其整体治疗效果的影响,较低的治疗依从性,不能提高其临床疗效,还会激发相关医护患间的矛盾,不利于后续治疗流程的有序展开[15]。此外,糖尿病足患者机体疼痛发作频率高、疼痛感显著,是影响其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护理人员需重视疼痛对患者机体造成的应激反应,在缓解其机体疼痛感的同时相继落实致使疼痛症状病发因素的防控工作,才能有效达到预期治疗效果及干预目的。随着临床上对糖尿病足患者护理工作的不断重视,表明患者除去配合相关治疗,应针对其心理情况来制定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通过多元化的护理方式和心理干预途径来影响患者负面情绪,增强其情绪控制能力和意识,帮助患者建设健康的心理活动来正视病情,为加快其身心健康恢复进度奠定良好基础[16]。
该次研究针对糖尿病足疼痛患者,主张配合心理护理措施进行干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自我管理能力、HAMD、VAS 评分及血糖控制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此类方法具有较高可行性。其中,心理护理作为新型护理内容,以患者为中心,结合其病发机制、病情概况、家庭背景、心理状况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考量后再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是加快患者健康恢复进度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案[17]。心理护理干预在糖尿病足患者应用中,主要发挥以下作用:①健康宣教。美国糖尿病协会(ADA)有报道指出,超过30%的糖尿病患者,常因血糖控制工作无法落实到位而提高皮肤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而患者出现皮肤病问题时,其通常是病发时的第一目击者。此外患者受病症影响,足部疼痛感显著,常见现象有足部溃疡、病变部位腐烂等,严重者还会影响日常行动和难以入睡,进而产生失眠问题。加之病症的久治不愈和机体不适感强烈,会间接增加其心理负担,产生焦虑、压抑、紧张、恐惧等负面情绪,影响患者身心健康[18]。故患者入院后,基于患者教育、参与和依从性为根本,临床需着重注意其健康宣教工作,重点强调保持血糖严控的重要性,通过疾病知识宣传、成功案例讲解等多种方式,指导患者掌握糖尿病足早期症状、独立风险因素管理措施,如皮肤瘙痒、干燥、无汗、下肢合并发凉肿胀、麻木、疼痛等感官体验、走路自述出现明显不适,以及双脚肌肉营养不良、萎缩、日常韧带损伤概率高、病理性骨折等,需及时至院就诊,真正做到尽早发现和识别,有效提高患者知识掌握率的同时缓解其内心不安心理,并从根本上防控病症。②心理护理:患者入院治疗期间,负面情绪严重,包括病程长造成的经济负担,易出现抑郁症状,护理人员多与患者沟通,应用亲切和蔼的语气和良好态度来引导患者诉说内心矛盾,帮助患者宣泄内心负面情绪,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来配合相关治疗,有利于缓解患者抑郁情绪和提高其配合度,为后续治疗护理有序展开奠定基础。③血糖控制:患者血糖指标是影响其病情的关键原因,良好的心理环境是有效提高血糖防控水平、避免患者病情加剧的有效方案,故指导患者掌握血糖自控方法,能改善其血糖指标。④饮食管理:指导患者掌握饮食禁忌和明确日常注意事项,提高患者自控能力,帮助其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从根本中降低血糖异常风险。⑤足部护理: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足部护理方法,增强自我管理能力,便于患者患足疼痛时能掌握症状改善技巧,并降低二次感染发生率[19-20]。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模式应用于糖尿病足疼痛患者护理干预中,其机体疼痛感和负面情绪均能得到显著改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生活自我管理能力强,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