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学科共同体:学校教研组建设的新思路

2021-10-11 02:36孟湘莲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学科素养

孟湘莲

摘    要:教研组建设既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组织保障,又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的重要抓手。教研组建设要以教师学科素养发展为核心,将学习、研究、合作融入生活、研修、教学改革实践中,形成资源共享、同伴互助、团队合作、持续学习、创新发展的共同体。

关键词:学科共同体;教研组建设;学科素养;教师专业发展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出:要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然而,当前的教研组工作存在一些问题:行政化倾向明显,研究功能缺失;教研活动内容随意、形式简单,浅层研讨和深层研究的实践脱节;组内教师学习“互动性”缺乏,导致合作剥离,“表面合作、实际单干”限制了教研组团队合力的发挥;工作开展缺乏有效的保障机制……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教研组的发展。笔者曾带领学校教研组成功晋级浙江省优秀教研组。结合实践经历,笔者认为:以教师学科素养发展为核心,促进学科共同体建设,形成学科特色,是学校教研组建设的新思路。

一、学科共同体的内涵

教研组是学校管理的基本单位,大多数教师认为教研组的功能是布置行政工作、检查任务的落实、组织公开课、学科测评及反馈,这无疑是片面的。教研组是学习场、研究场、实践场、合作场[1]29-30。教研组应做到:借助每一个成员的学习成果,并将其融合为一种渗透和引领整个组的学科思考;实现从学科知识的研讨向学科素养的研究进化;将研究对象、成果,以主题式、项目化的形式落实到课堂教学、观摩研讨等实践探索中;弥合成员的专业发展动机,指导成员应对专业发展困境,从而拥有相对一致的学科思考和学科行动。因此,教研组的功能应落脚在“学科共同体”建设上,打造具有资源共享、同伴互助、团队合作、持续学习等特征的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的学习型组织[2]10-11。

教研组建设可以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具体而言,学科共同体式的教研组应发挥以下功能:

(一)服务

创设和谐共生的教研氛围,凝聚集体智慧,形成共同的学科价值观,制订学科规划和标准,建构学校学科内容体系,服务学科教学、服务教师专业成长、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和服务教育管理决策。

(二)研教

组织组员研究教材、教法、学情、学法、疑难问题的突破,实验的改进与创新,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使用,学业评价……引领课程教学改革,深入研究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规律,加强基础教育理论、政策和实践的研究,积累教育实践和科研的经验。

(三)指导和培养

教研组是学科教师专业成长、学科素养和教学素养提升的摇篮。教研组应激发教师专业成长的内驱力,导向学科发展趋势,为本组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搭建成长发展的平台。同时,要指导备课组开展工作、集体备课、研磨习题、研究疑难问题教学,指导教师改进教学方式、优化作业设计、解决教学问题、指导家庭教育等。

二、学科共同体建设的路径

教研组应该是一个常态的基层教学研究组织,又是学校内部集教学、研究、管理于一体的专业组织,还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载体[2]10-11。教研组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包括:教育观念理念的发展、教师知识的发展、专业反思的发展、发展机会的获得、工作效率的提高和专业情感的增强六个维度。教研组活动具有真实性、实效性、深入性、共享性、针对性、连贯性、参与性和规范性等特性。因此,学科共同体要围绕学科建设,以学科研训为抓手,其终极目标指向发展教师的学科素养。

(一)打造文化共同体,促进共同愿景形成

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建立基于有效交流的组织文化,成员拥有共同的价值观和愿景、持续的学习制度、有效交流的模式和成员间彼此信任和互助学习的氛围[2]32-33。新课改背景下的教研组文化,倡导民主平等、团结协作、勇于创新,追求教学相长和高品质教研修养。

教研组可组织教师一起讨论设计组徽,赋予其文化内涵,如图1所示,即是我校科学教研组的组徽,其整体为一个灵动的魔方,表明科学充满神奇和魔力。中间呈花瓣状的红色问号,代表热爱思考、勇于探索的学生,同时寓意科学源于问题,科学探索永无止境;两片绿叶代表教师,他们用心呵护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奇思妙想,为祖国培育充满创造力的未来花朵。科学组的愿景就是成为一个乐于钻研、勇于实践、善于引领、敢于挑战的学习共同体。

基于这一共同愿景,我们在教研组建设中还采用了多种举措:通过学校奖励、集体集资、社会赞助等方式筹措经费,布置教研组办公室,购置体育器材、文具和书籍,节假日为教师们买一些小礼物,如教师节给每一位教师设计创意的U盘——正面刻“立德树人”,背面刻上艺术签名,实用美观深受大家喜欢。当有教师生病住院,教研组便会买一些水果去慰问。教研组还经常组织教师参加各项体育运动、文娱活动,让每位成员有“家”的感觉。

这些举措创设了教师成长的良好生态环境,有利于构建志趣共通的团队,为教研组顺利开展各项工作和進行制度建设奠定基础,促进教研组形成团队愿景、目标、教研风格和特色,使教研组全方位、高品位、可持续地运行和发展。

(二)打造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群体专业化成长

创建学习型教研组,是教师发展的理想抉择[3]。学习型教研组是整个教师群体互助学习并受共同学习任务约束的伙伴,通过共同学习和反思,增强教师对学科本质及特点的认识和理解,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学科气质。

每个学期教研组可征订2~3套专业杂志,流转阅读,还可订购1本理论书籍,规定在一学期内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篇章进行学习,鼓励有兴趣的教师全部通读,及时记录学习心得,在学期结束时交流学习体会,并用课件展示。如在过去的4年里,笔者所在的科学教研组陆续学习了《郑青岳讲演实录》《初中科学关键问题教学》《初中科学命题技术指导》《初中科学教学实践辑录》等理论书籍。选择书籍时,教研组长和优秀教师要提前学习,再推荐给组员。

教研组应拥有持续学习的制度,还应积极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如听讲座、观摩教学、参加培训、校际交流、实地考察等。在理论阅读共享的基础上,教研组还要增加实践共享,把教学实践共享作为共同体学习的重要一环。例如,为了学习有关地球的演变和岩石等知识,笔者充分利用当地的地理资源和博物馆资源,组织教师赴常山金钉子地质公园和中国奇石博物馆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并外聘高中地理教师进行解说,让每一位教师收获满满。

(三)打造研修共同体,促进校本研训专业化发展

目前在部分学校,教研组活动有计划、有总结,但是多数活动基本都是流于形式走过场,甚至有些活动是为了应付检查或职评、考核、晋升等功利需要,内容机械单一,研讨过程中碍于情面不讲真话和实话,淡化教研实效,集体和个人受益甚微。集体研讨应该在相互尊重、友好互惠、对事不对人的民主氛围下,采用多种形式开展,以积累学科智慧,为学科教学提供简捷、易操作的学科技术支撑,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

1.主题式研讨

主题式研讨,是针对学科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有目的地实施和开展有明确主题和活动内容的教研方式,是提升教研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吸引力、创造力的有效途径。主题式研讨的步骤如下:筛选问题提炼研讨主题,创新思路制定实施方案,围绕主题开展实践研讨,反思总结提升研修品质[3]26-27。

针对重要的学科问题,教研组可以从以下角度确立研讨主题:

(1)借鉴省、市、区各级教学展示活动的内容、实施策略确立主题。优质课、名师示范课、命题评价、说课评比等活动形式都可以被运用到教研活动中。如在市学业评价培训研讨会后,我们认识到课堂是教学的“入口”,测试评价是教学的“出口”,命题技术应该是教师的必备素养,于是便组织教师开展了命题系列主题研讨,具体内容见表1。

(2)围绕教学改革的内容开发研讨主题。如以实验教学研讨为主题,细化子主题: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家庭实验、创新实验、自制教具、实验方法、设计实验方案、疑难实验分析……每一个子主题都值得推敲研究。

(3)围绕教学中的关键问题开展主题式研讨。教学有其自身的规律性和复杂性,课堂教学面临着诸多问题和困难,教研组研讨要善于提炼具体的关键问题,探寻有效的解决办法。如:如何帮助学生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如何帮助学生建立物质的分类和转化思想?

主题式研讨植根于学校和教师的工作实际,其活动之间注重内在一致性和持续性,围绕一个主题设置相应的子课题,有目的、有计划、有总结且小步调地进行研讨。它既有理论学习,又有实践操作,让教师通过“深度研讨,高度参与”集思广益,积累学科成果。

2.跨学科研训

以初中科学为例,教师队伍的专业方向与教学内容并不相符。如生物专业的教师,对物理、化学、地理等教学内容不熟悉,教学策略运用不够恰当,专业技能欠缺,对学科特点和核心素养的要求把握不准等,都限制了学科教学的效能,因此跨学科研训就显得尤为重要。教研组要摸清组内教师的学科背景和个人特长,施行组内跨学科培训,让有经验的教师传授技巧,帮助新教师加强对学科的整体认识,锤炼学科教学能力。

3.其他研修方式

教研组还要组织教师参加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的各项培训,还可以利用教师外出学习的机会,联系一些优秀的学校进行校际交流,此外,还可与小学、高中教师研讨衔接教育,与其他年级的备课组开展集体备课研修活动等。

共同研修活动是教研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形成学科特色、制定学科规范的载体,教研组建设要以此为抓手,使教研活动从散点到整合,让研究主题从泛化到聚焦,让活动形式从单一到序列,让活动推进从个体到团队,让活动实施从观摩到参与。为了避免教师合作的结果只以记忆而非记录保持,教研组应申报课题,及时提炼和推广研究成果,形成开放共享的资源库,共建学科教研平台。

基于学科共同体的教研组是教师合作交流、知识共享的平台,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组织保障。学科共同体建设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激發成员专业发展的内驱力,组织研讨学科发展的趋势,并通过骨干引领、专家把脉和活动打磨,使整个团队的成员都能明确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从而推动教师的终身学习和专业自主发展,进而生发学科教学智慧,形成学科教学风格。独行快,众行远。教研组朝着学科共同体建设的方向前进,必将充满生命力。

参考文献:

[1]陈衍庄.教研组转型:专业学习和教研实践的共同体[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0(5).

[2]孙晓彤.作为学习共同体的小学教研组建设的个案研究——以S小学语文教研组为例[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20.

[3]张航,等.主题研修:构建高效教研新模式[J].四川教育,2014(12).

猜你喜欢
教师专业发展学科素养
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方式
基于新课程改革深入下的高中历史学科素养培养
技术支持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
专家评价对大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影响的叙事探究
从历史文物古迹到架构学科活动的探讨
教师学科素养及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探究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科素养的渗透初探
利用云录播搭建教师专业发展研修平台
微视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
教育实习与教师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