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媛 张琳
[摘 要] 互联网时代,老年人作为互联网使用率较低的群体,其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不断凸显,其本身所具有的隔代照料、政治参与、劳动力供给等社会功能受限。消除老年人融入互联网时代的障碍,有利于老年人社会功能的顺利实现。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7年数据,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对老年人互联网使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后表明:(1)社会网络、经济地位对老年人互联网的使用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使用难度对老年人互联网的使用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应以社区或村庄为依托,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加强老年人社会网络建设,降低互联网使用难度,提高老年人社会经济地位。
[关键词] 数字鸿沟;社会网络;社会经济地位;结构方程模型
[中图分类号] C91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129(2021)10-0047-09
一、引言
老年人是具有社会价值和社会功能的群体,在延迟退休政策和三孩政策的共同引导下,其社会价值不断提高,社会功能不断完善。老年人的社会功能在家庭领域体现为隔代照料,为儿童照护提供资源等(邹红等,2018)[1],在社会领域体现为参与政治、公益活动等(谢立黎等,2019)[2],在经济领域体现为劳动力供给等(牟俊霖等,2002)[3],那些还具有劳动能力的老年人会继续工作,改善自身的经济状况。在延迟退休政策下,劳动时间延长,增加了老年人劳动的供给,为解决社会问题贡献了力量;在三孩政策下,老年人可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儿童照护资源。无论从哪种角度看,老年人应是全社会高度重视的群体。
互联网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改变着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方式,但是,具有相当社会功能的老年人的互联网使用状况却不容乐观。2021年2月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到2020年12月,我国有9.89亿人使用互联网,互联网使用率达70.4%。在9.89亿网民中,老年人网民数量只占11.2%①,网民规模大约在1.11亿,与最新的人口普查数据所公布的60周岁及以上人口2.64亿相差甚远②,老年人口中网民人数占到老年人口总数的42.0%左右。另外,从非网民来看,在4.16亿非网民中,老年人非网民人数占到了46.0%,较全国老年人口比例高出27.9个百分点①,老年人互联网使用状况明显不足。
因老年人互联网使用率较低,老年人面临着严重的“数字鸿沟”问题。“数字鸿沟”指的是以国际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信息通讯技术在普及和应用方面的不平衡现象,这种不平衡不仅表现在不同国家之间,而且表现在一个国家中的不同地区之间、不同人群之间(胡鞍钢等,2002)[4]。老年人相较于年轻人而言,对新鲜事物接受慢,在互联网时代,因对互联网使用有限,老年人“数字鸿沟”问题不断凸显,主要体现在部分社会功能受限方面。不管是在家庭领域,还是在社会领域和经济领域,因老年人对互联网的使用较少或不使用互联网,影响到了其对相关信息的了解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在提供儿童照护资源、参与政治和公益活动以及提供劳动时受到限制等方面。比如未能及时接送上学孩子,在规定时间内不能完成工作等。另外,目前我国处于疫情防控的常态化时期,乘坐公交车需要手机扫码登记,进入公共场所需要出示健康码等,互联网使用率较低的老年人的出行购物都受到限制,严重降低了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
在老年人社会功能较强大以及互联网充斥人们生活方方面面的背景下,老年人以其总量大、使用率低、使用难度大等具体问题而成为互联网使用的主要关注对象。因此我們必须高度重视老年人“数字鸿沟”问题,对老年人互联网使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目前,我国学术界从实证分析角度对老年人互联网使用影响因素的分析多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来进行,在影响因素方面,主要包括自然属性、心理特征、社会参与、硬件基础和人际环境等(徐越等,2020)[5],但目前对各类因素的研究呈现较为碎片化的特点。鉴于此,本文以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2017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在遵循相关研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使用结构方程模型来系统地探讨影响老年人互联网使用的因素,旨在为消除老年人的“数字鸿沟”建言献策,排除老年人互联网使用的障碍,保障其社会功能的顺利实现。
二、理论假设与模型选取
(一)理论假设
互联网使用对于老年人社会价值的发挥和社会功能的实现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了有针对性地提高老年人对于互联网的使用率,必须对其中的影响因素进行充分了解。笔者认为心理机制、社会网络、社会经济地位、使用难度对于老年人互联网使用具有重要的影响,并做出如下假设:
1. 假设一(H1):心理机制对老年人互联网的使用有正向影响。
老年人作为我国数量较庞大的群体,他们的心理状况将会直接影响到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对互联网的使用产生影响。相关研究发现了老年人的精神困扰与使用互联网之间的关系,互联网使用与心理困扰显著相关(Man Dan等,2021)[6],另有研究证明互联网的使用与老年人的孤独感密切相关(Casanova Georgia等,2021)[7]。除此之外,抑郁症与互联网使用之间可能存在着复杂的关系,与多种心理、行为等内容有关联(Baker David A等,2016)[8]。相关学者在调查Facebook使用者与非用户在性格、心理状况等方面的差异时,发现两者的性格和心理状况显著不同(Brailovskaia Julia等,2016)[9]。精神困扰、孤独感、抑郁症、心理健康等都属于心理机制的一部分,老年人的心理机制对于互联网的使用有直接影响。老年人在心理健康状况较好,没有精神困扰、没有抑郁症的情况下更乐意去接受新鲜事物,会增加对于互联网的使用,因此我们提出心理机制对于老年人互联网的使用具有正向影响的假设。
2. 假设二(H2):社会网络对老年人互联网的使用有正向影响。
社会网络是老年人互联网使用的另一个重要影响因素。社会网络是多维度社会资本概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De Silva Mary J等,2005)[10]。社会资本在促进老年人使用互联网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提高老年人互联网使用率的工作中应考虑到社会资本因素(Choi, Namkee G.等,2013)[11]。另外,社会网络的大小、开放的讨论环境会对老年人通过网络参与政治生活产生积极影响(李亚妤,2011)[12]。可见社会网络对于老年人互联网的使用具有正向影响。
3. 假设三(H3):社会经济地位对老年人互联网的使用有正向影响。
社会经济地位与老年人互联网的使用密切相关。有学者分析韩国老年人的社会经济特征对于互联网使用的影响,发现老年人的社会经济特征对互联网使用有影响(Kim Pansoo,2014)[13],社会经济地位越低的老年人越不会去使用互联网(彭青云,2018)[14]。在具体分析社会经济特征时,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等都是研究频率较高的内容。调查研究发现男性对网络在线时间有积极影响,并且随着教育水平的提升,互联网使用时间也相应增加(Carlos Campana, Juan等,2021)[15]。另外,也有研究提出工作收入、接受教育年限对老年人是否使用互联网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汪斌,2020)[16]。可见,收入越高,受教育程度越高,老年人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越快,也有相应的能力去学习,越会去使用互联网,社会经济地位对于老年人互联网的使用有正向影响。
4. 假设四(H4):使用难度对老年人互联网的使用有负向影响。
老年人心力不足,当一项事物需要花费较长时间才能够学会时,就会降低他们学习的热情,并且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状况下,一些老年人未能融入时代潮流,认为互联网技术只适合年轻人,从而丧失互联网使用兴趣(Peter Millward,2003)[17]。相关学者研究发现互联网的不熟练使用是影响老年人通过互联网学习的主要因素(Fangui Zeng等,2020)[18]。另外,有学者在文献检索的基础上发现老年人使用互联网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就是技术便利性(Yumei Luo等,2019)[19]。缺乏技能、不熟练使用和技术便利性都体现了老年人对于互联网的使用难度。当老年人认为他们没有能力去使用互联网,并担心因为互联网使用产生损失时,老年人就会减少对互联网的使用,使用难度对于老年人互联网的使用具有负面影响。
5. 假设五(H5):社会资本对心理机制有正向影响。
社会资本会显著地影响到一个人的心理机制,社会资本对于心理健康具有正向影响(李芳等,2020)[20],特别是对于特殊群体。社会资本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对老年人健康具有显著的影响(黄伟伟等,2015)[21]。在具体分析社会资本时,发现不论是个体社会资本还是集体社会资本均对老年人的心理状况产生了显著正向影响,其中各个因素都起到了正向作用(方浩,2020)[22]。从上述文献中可以看出,当老年人获得更多的家庭内部和外部的关注,他们的需求被满足时,他们的心理更趋向于健康,社会资本对于心理机制具有正向影响。
6. 假设六(H6):社会经济地位和使用难度之间存在相互关系。
社会经济地位和使用难度之间相互作用。有学者研究发现,在老年人中,社会经济地位会显著影响不同人群之间互联网使用方面知识的储存量(Eszter Hargittai等,2019)[23]。一方面,社会经济地位会影响互联网使用难度。一个人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在工作中越需要使用互联网,并且社会自评经济地位越高,在使用互联网时感受到的难度越小。另一方面,互联网的使用难度会对社会经济地位产生影响。互联网时代,对互联网使用有难度的人,在收入、受教育程度等方面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二)模型选取
在公共管理领域,结构方程模型主要用来解决两类问题,一类是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检验问卷和量表的信效度;另一类是进行路径分析,以检验潜变量之间以及潜变量和显变量之间的关系(吴瑞林等,2014)[24],并且结构方程模型具有能够很好地处理测量误差的优点。本文旨在探求老年人互联网使用的影响因素,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列出了心理机制、社会网络、社会经济地位和使用难度四个影响因素,但这些影响因素并不是能够直接观察到的,需要借助显变量来进行测量。因此,基于以上研究假设,用结构方程模型来进行本文的实证分析。
三、实证分析
(一)数据来源、变量选取
本文数据全部来源于2017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CGSS是系统、全面地收集社会、社区、家庭、个人等多个层次数据,总结社会变迁趋势的数据库。中国综合社会调查始于2003年,每年对中国大陆各省市自治区10000多户家庭进行一次调查。
在2017年数据库中,共有样本12582个,由于本文主要研究对象为老年人,因此对样本进行以下处理:筛选出在调查时为老年人的受访者。按照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老年人指的是年满60周岁的公民,因此本文筛选出1957年及之前出生的样本,共4372名老年人,在删除主要变量有缺失值的样本后,最终样本量为1293个。
根据前文假设,本文主要探究心理机制、社会网络、社会经济地位、使用难度对老年人互联网使用的影响,在综合相关文献以及CGSS(2017)数据本身的基础上,本文选取了部分相关显变量,并对其中的一些变量进行了重新编码,旨在增强数据的规范性,相关问题及变量编码如表1所示。
(二)模型构建
模型构建是在理论假设的基础上建立的,是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非常重要的一步,将会对后面的结论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模型应该将所有的假设都包括在内,不能有所遗漏,并且要尽量简效,将其中的关系以最符合理论意义且最简明扼要的方式來进行界定。因此,本文在提出假设以及选择相关变量的基础上,使用Amos23绘制出相关路径图,如图1所示。
(三)信效度检验
本文使用SPSS22.0进行信效度检验。首先运用Cronbachα系数进行信度检验,其中X1、X2、X3、X4、X5的系数值为0.844,X6、X7、X8、X9的系数值为0.655,X10、X11、X12的系数值为0.624,X13、X14、X15的系数值为0.920,X16、X17、X18的系数值为0.800,总的系数值为0.833,均大于0.6,处于可接受范围,并且其中有部分值大于0.8,处于信度较高的水平,因此通过信度检验。运用KMO检验和Bartlett检验来进行效度检验,结果显示KMO值为0.846,大于0.7,并且Bartlett检验结果显著,因此通过了效度检验,证明所选取数据信效度较高,可用于接下来的分析。
(四)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结果
1. 模型参数估计
本文使用Amos23来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采用极大似然估计的方法分析模型参数,通过非标准化参数值和标准化参数值来衡量估计值,以及相关参数估计值,如表2所示,每一个变量都经过了显著性检验,可以用来测量所对应的潜变量。
2. 适配度检验
适配度指标是用来评估模型与观测数据拟合程度的指标,具有重要意义,只有达到了相关指标范围,才可以进行下一步的分析。本文使用绝对配适度和增值配适度两个指标来检验适配度,结果如表3所示。其中,所有指标都处于理想范围之内,可用于接下来的路径分析。
3. 路径分析
路径分析是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中的核心步骤,与结论密切相关。依照图1所示的路径,本文运用极大似然法对模型的各项参数进行估计,得到了标准化路径系数和非标准化路径系数,如表4所示。
根据以上估计结果可以发现:(1)假设一不成立。心理机制与老年人互联网使用之间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015,p值为0.366,在5%的水平下不显著,说明假设一不成立,心理机制不会显著影响老年人对于互联网的使用;(2)假设二成立。社会网络与老年人互联网使用之间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034,p值为0.049,在5%的水平下显著,假设二成立,社会网络对于老年人互联网的使用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老年人与朋友亲人等之间交往越多,因互联网的便利性,他们越会使用互联网进行彼此间的联系,从而增加对于互联网的使用;(3)假设三成立。社会经济地位与老年人互联网使用之间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073,p值为0.016,在5%的水平下显著,因此假设三成立,社会经济地位对于老年人互联网的使用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老年人的自评经济地位越高,受教育年限越长,越会增加对于互联网的使用;(4)假设四成立。使用难度与老年人互联网使用之间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838,并且p值结果在0.1%的水平下显著,因此假设四成立,使用难度对于老年人互联网的使用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并且在这些影响因素中,是系数最大的影响因素,降低使用难度将会极大地提升老年人对于互联网的使用。因此,互联网公司应该简化互联网的使用界面或开发专门针对老年人的App,以此来增加老年人对于互联网的使用;(5)假设五不成立。社会资本与心理机制之间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024,p值为0.460,在5%的水平下不显著,因此假设五不成立,社会资本对于心理机制没有显著影响;(6)假设六成立。社会经济地位与使用难度之间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697,且p值在0.1%的水平下显著,因此假设六成立,社会经济地位和使用难度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互关系,这种关系表现为负向影响。社会经济地位的增加会降低对于互联网的使用难度,反过来,互联网使用越难,会降低一个人的社会经济地位;(7)心理机制的中介效应不存在。在模型构建时,本文界定社会资本会通过心理机制对老年人的互联网使用产生影响,但由于社会资本对于心理机制影响不显著,同时心理机制对于老年人互联网使用影响不显著,所以这里不存在中介和结构方程模型对老年人互联网使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如下:(1)社会网络、经济地位对于老年人互联网使用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使用难度对于老年人互联网使用有显著的负向影响;(3)社会经济地位和使用难度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数字鸿沟”问题确实存在,在互联网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日益深入人们生活的状况下,老年人的互联网社会排斥情况日益严峻。因此,我们应聚焦老年人社会网络、社会经济地位和使用难度等因素,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基于以上结论,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以社区或乡村为依托,充分调动各方力量来加强老年人社会网络的建设,降低老年人互联网使用难度。与农村相比,城市邻居之间交流有限,但是老年人互联网使用率较高(杨璐,2020)[25],因此,应分类施策,城市重点在社会网络建设方面,农村重点在降低使用难度方面。在城市,社区是基层治理的最小单元,社区工作者、志愿者、下沉党员等都加入到了社区的治理中。要充分发挥社工、志愿者、下沉党员等方面的作用,通过建立老年人专门活动场所、举办亲子或者其他类型的趣味活动等方式来加强老年人与亲人朋友的联系与交流。另外,降低使用难度方面的努力也必不可少,社区服务人员可定期定点对老年人进行相关培训,答疑解惑,或采取拍摄视频的方式增强直观性、可视性。在农村,驻村干部、大學生村官等都加入到了乡村治理中,要充分发挥他们的智慧和力量,通过制作宣传手册、集中进行互联网使用方面的培训、举办互联网使用比赛等方式来降低农村老年人互联网使用的难度。对于社会网络的建设,也可通过集中观看电影等方式来密切老年人与其他群体之间的交流。值得注意的是,不管在农村还是在城市,女性相较于男性,有更低的互联网使用率[15],因此在以上过程中,要把女性老年人的需求放在相应地位。
第二,提高老年人的社会经济地位。从经济地位方面来说,要适当提高老年人的收入,我国城镇职工退休金虽然已经实现了17连涨,但是在绝对数量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对于那些难以维持正常生活水平的老年人,要充分发挥社会救助的兜底保障作用,将其纳入社会救助范围。从受教育程度方面来说,要加强“老年大学”的建设,使得老年人也能保有一定的学习机会。对于那些不能进入“老年大学”学习的老年人,应该发挥居委会和村委会的作用,通过与民政部门或者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联合,举办一些技能培训活动,使得老年人也能拥有一定的技能或消遣的渠道。在职业方面,在老年人退休之后,对于那些有能力的老年人,应将其放在适当的岗位上继续发光发热。
第三,净化网络环境,严厉打击网络诈骗行为,消除老年人的后顾之忧,形成老年人放心使用互联网的社会氛围。据《我国中老年人互联网生活研究报告》,有多达67.3%的中老年人在互联网上有过上当受骗(或疑似上当受骗)的经历,被骗主要是通过朋友圈、微信群等渠道③。老年人社会鉴别力有限,辨别能力差,易受到网络中不良信息的影响,对自身的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造成损害,要培养老年人自我保护功能,减少老年人受不良信息的侵扰。
[参考文献]
[1] 邹红,彭争呈,栾炳江.隔代照料与女性劳动供给——兼析照料视角下全面二孩与延迟退休悖论[J].经济学动态,2018,(7).
[2] 谢立黎,汪斌.积极老龄化视野下中国老年人社会参与模式及影响因素[J].人口研究,2019,(3).
[3] 牟俊霖,宋湛.我国中老年人劳动供给特征研究[J].人口与经济,2012,(4).
[4] 胡鞍钢,周绍杰.新的全球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的“数字鸿沟”[J].中国社会科学,2002,(3).
[5] 徐越,韵卓敏,王婧媛,景荣杰,黄黎明,沈勤.智能化背景下,老年人数字鸿沟的影响因素及其形成过程分析[J].智能计算机与应用,2020,(2).
[6] Ma Dan and Yuan Hao. Neighborhood Environment, Internet Use and Mental Distress among Older Adults: The Case of Shanghai, China.[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2021, 18(7).
[7] Casanova Georgia et al. The Effect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nd Social Networking Site Use on Older Peoples Well-Being in Relation to Loneliness: Review of Experimental Studies[J]. J Med Internet Res, 2021, 23(3).
[8] Baker David A and Algorta Guillermo Perez.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nline Social Networking and Depression: A Systematic Review of Quantitative Studies.[J]. Cyberpsychology, behavior and social networking, 2016, 19(11).
[9] Brailovskaia Julia and Margraf Jürgen. Comparing Facebook Users and Facebook Non-Users: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onality Traits and Mental Health Variables - An Exploratory Study.[J]. PloS one, 2016, 11(12).
[10] De Silva Mary J et al. Social capital and mental illness: a systematic review.[J].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and community health, 2005, 59(8).
[11] Namkee G Choi and Diana M DiNitto. Internet Use Among Older Adults: Association With Health Needs, Psychological Capital, and Social Capital[J]. Journal of Medical Internet Research, 2013, 15(5).
[12] 李亞妤.互联网使用、网络社会交往与网络政治参与——以沿海发达城市网民为例[J].新闻大学,2011,(1).
[13] Kim P S , Kim H S , Lee M S . An Analysis on the Internet Use of the Korean Older Adults focused on their Socioeconomic Characteristics[J]. Journal of the Korea Society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2014, (8).
[14] 彭青云.城市老年人互联网接入障碍影响因素研究[J].人口与经济,2018,(5).
[15] Campaa J C , Ortega R . Determinants of internet use by the elderly in Spain: time dedicated to search and communications[J]. 2021.
[16] 汪斌.多维解释视角下中国老年人互联网使用的影响因素研究[J].人口与发展,2020,(3).
[17] Peter Millward. The 'grey digital divide': Perception, exclusion and barriers of access to the Internet for older people.[J]. First Monday, 2003, 8(7).
[18] Zeng F , Chen T L . Research on the Acceptability of Short-Video Learning for the Future Elderly in the Context of Mobile Internet[C]// ICEMT 2020: 2020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and Multimedia Technology. 2020.
[19] Luo Y , Guo L , Ye Q . Review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on the Elderly's Use of Mobile Phones[J]. 2019.
[20] 李芳,刘素,李长风,严亚琼,郭燕,王亮.18~44岁城市居民社会资本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20,(4).
[21] 黄伟伟,陆迁,赵敏娟.社会资本对西部贫困地区农村老年人健康质量的影响路径——基于联立方程模型的中介效应检验[J].人口与经济,2015,(5).
[22] 方浩.社会资本对城乡老年人健康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CGSS混合截面数据[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
[23] Eszter Hargittai and Anne Marie Piper and Meredith Ringel Morris. From internet access to internet skills: digital inequality among older adults[J]. Universal Access in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2019, (4).
[24] 吴瑞林,杨琳静.在公共管理研究中应用结构方程模型——思想、模型和实践[J].中国行政管理,2014,(3).
[25] 杨璐.中老年人互联网使用状况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CHARLS数据[J].人口与社会,2020,(3).
[责任编辑:胡 梁]
Social Network, Economic Status and the "Digital Divide" of the Elderly
——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CGSS2017 Data
DONG Mingyuan, ZHANG Lin
Abstract: In the Internet era, the elderly, as a group with low Internet usage, face the "digital divide" problem that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and their own social functions such as intergenerational care,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and labor supply are limited. In order to eliminate the barriers for the elderly to integrate into the Internet era and ensure the smooth realization of the social functions of the elderl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Internet use of the elderly through th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based on the 2017 China Comprehensive Social Survey (CGSS) data.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 (1) Social network and economic status have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n the use of the Internet by the elderly; (2) The difficulty of use ha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impact on the use of the Internet by the elderly. Therefore, this article recommends: relying on communities or villages, fully mobilize all forces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lderly's social network, reduce the difficulty of using the Internet, and improve the socio-economic status of the elderly.
Keywords: digital divide; social network; socioeconomic status;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收稿日期] 2021-07-08
[基金項目] 本文系2019年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经费项目“公益性视阈下的公立医院绩效评价体系研究”(编号:CCNU19A06034)成果。
[作者简介] 董明媛(1987-),女,河北衡水人,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管理学博士,主要从事人口老龄化与老年人口健康问题研究;张琳(1998-),女,山西长治人,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①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cnnic.cn/gywm/xwzx/rdxw/
20172017_7084/202102/t20210203_713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