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活学生思维

2021-10-11 20:10何颜龙
新课程·上旬 2021年38期
关键词:学生思维语文教学小学生

何颜龙

摘 要:在开展小学语文课程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重点培养学生的思维,对其开展相关教学,帮助学生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新课标中明确提出,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是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活动开展的关键。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教学;学生思维

语文课程是小学教育教学的主要內容,通过语文课程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新课改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成为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理解能力,采取相应的教学方式,完成学生对知识的学习[1]。

一、强化对小学生思维能力的流畅性指导

小学生的语文基础较差,理解能力低下,个人思路存在不合理的问题,限制了学生进一步的发展。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想要提高学生思维流畅性,就要有针对性地强化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在真实感受以后完成对事物的认知,才能形成独特的思维活动。教师在培养学生观察力以及感受力的同时,需要充分利用插图以及情节内容,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知识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通过这种方式完成文章情节的分析。根据不同观察对象的不同特点,完成创造性的想象。教师要保证学生课堂活动的参与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例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时,教师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真实的情景,对小兴安岭的景色进行讲解。让学生在美丽的景色与图片内容的影响下,想象自己身处小兴安岭中,感受景色的优美,思维能力的流畅性也能在想象中得到大大的提高[2]。

二、在课堂上合理使用语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课堂上,教师需要具备讲解热情,采用趣味性的语言表达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创造一个欢快的情感氛围,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接受更多语文知识,完成转换与吸收,教师的语言对学生有引导的作用,会影响学生的思维。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注意语言起伏,教学内容不同,语调和快慢也不同。让学生感受文章内容中情感的变化,提高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比如,在教学《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时,教师在用语言为学生讲解的过程中,需特别注意语调,砸缸要提高语调,以便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走进故事中,感受当时的情景,结合教师生动的语言在脑海中构成相应的画面,培养其思维能力。

三、教师语言要生动易懂

教师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合理运用语言表达技巧,课堂语言是语调也是句子结构。将内部语言转变为外部语言,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接受,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小学阶段的学生认知能力有限,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内容学生都无法理解,这时就需要教师用语言讲解的方式简化文章内容,降低学习难度。例如,教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去自主阅读,再为学生详细讲解,用简单的词汇去概括这首诗的内容,让学生能够快速理解,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四、活跃的课堂氛围对学生思维的积极引导

语文教师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创建教学情境,采用问题引导的方式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学生的思维与个性有着较大的差异,在学习中经常会产生各种无法理解的观念,从客观角度分析,这些问题与观念已经脱离现实。这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想法,尝试理解学生,感受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在讲解《曹冲称象》这一故事时,教师对学生提出相关的问题,大家最喜欢该故事中的哪个人物呢?为什么?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或者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相关的历史片段,让学生认识历史人物的发展过程,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个人思维能力,为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我们一定要在教学过程中构成独特的语言特征,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徐香芹.小学语文教学中童话教学的有效策略[J].中华少年,2019:116-117.

[2]张淑香.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J].赤子(上中旬),2019(4).

猜你喜欢
学生思维语文教学小学生
贯注方法引导 发展数学思维
教学设计:从学生的思维起点出发
基于学生提问的小学英语教学探究
数学教学怎样运行“教”的过程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