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学斌
摘 要: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工作要以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为目标,强调使用恰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首先分析核心素养下问题优化法在高中物理学科中的应用前提,其次阐述具体的应用举措,最后做出总结。
关键词:核心素养;问题优化法;应用举措
一、问题优化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前提
(一)坚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
高中物理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首先要详细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尤其是对学生目前的学习状态和知识基础有比较充分的把握。在此基础上,提出最合适的问题,进而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思考和研究。除此之外,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中所提出问题的难易程度也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倘若所提出的问题难度过高,很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反之将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增强问题的趣味性和探究性
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中所提出的问题,尽量要同时具备趣味性和研究性的特征。因为只有趣味性的问题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进行解答,而探究性的问题更容易让学生持续进行学习和探索,加深对所学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如此一来,在教师设计问题的引导下更容易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而且教师教学工作的质量也能够提升到更高水平。
二、问题优化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举措
(一)找准提问时机
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找准提问时机,例如,在课堂导入环节恰当的问题可以让学生更快地集中注意力,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物理教師在正式课程内容的讲解时也要着重关注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以提问的方式加深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如果物理教师在讲解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前频繁提问,有可能会浪费学生的精力,所以要保持学生课上的学习精力主要用来解决重难点知识。另外物理教师在每堂课结束后,也可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回忆和总结课上所学知识,帮助他们厘清知识网络,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帮助他们夯实知识基础。
(二)创设问题情境
物理核心素养要求教师要为学生自主探究提供平台和机会,而以问题的方式更容易锻炼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结合能力,所以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有效提升学生的研究能力与探索能力,让学生在教师所营造的教学场景中灵活地分析、推断和研究,尤其是要锻炼学生自主思考与合作探究的能力。物理核心素养要求教师能够创设科学有效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场景中反复利用所学知识,尝试各类解决方法。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夯实知识基础,而且能够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三)强调循序渐进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当循序渐进地开展提问工作。以自由落体知识教学为例,高中物理教师可通过演示自由落体实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物理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先把两个重量不同但外形基本相同的物体放置在同一高度。此时向学生提问:“哪一个物体会先落到地面?”之后让这两个在同一高度上的物体同时进行自由落体,让学生观察实验结果与个人最初的判断是否相同。之后高中物理教师可把实验中两个物体的外形进行改变,放置到同一高度上,向学生提问:“哪一个物体会先落到地面?”观察实验的结果与个人的判断是否一致,最后提出问题:“影响物体下落速度的因素是哪些?”。最后物理教师在真空管中同时进行铁片与羽毛自由落体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过程并让学生验证实验结果与实际理论是否一致。
总而言之,高中物理教师在开展提问环节时要能够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让学生跟随教师的教学思路探究知识,获取答案。
三、总结
问题教学方法在高中物理学科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满足核心素养的要求,真正实现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的目标。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师要积极采用问题优化方法开展教学工作,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蔡婷莉.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有效对策研究[J].考试周刊,2021(36).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物理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GS[2020]GHB1134)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