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佳
小学数学实验是让小学生借助于一定的物质仪器或技术手段,在数学思想和数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实验素材进行数学化的操作来学(理解)数学、用(解释)数学或做(建构)数学的一类数学学习活动。目前小学数学实验课堂中的学具有限,并且仅限于简单的仿制,缺乏学生创造性地自制学具的教学研究。本文基于数学实验课程的基本原理,探究小学生学具的创新自制策略。
一、开展几何数学实验,创新图形学具制作
小学生正处于心智全面发展的阶段,对于玩具非常痴迷,所以数学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将数学知识灌输在学具当中,让小学生自制学具,在“玩”学具的同时对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在提高其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小学数学实验课堂效率。现在已经有很多非常实用且有效的学具用于日常数学实验课堂,但是在认识平面图形的实验课堂中,自制学具设计方面还有待改进。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课时《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时,笔者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白纸,引导学生通过量一量、折一折和比一比的方法,探究长方形、正方形的边和角各有什么特点。但在实验中发现,因为白纸上没有任何标记,学生对长和宽边的特点认识起来比较困难,特别是对边这一概念认识较为模糊。所以在此基础上,笔者引导他们创新性地在已有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白纸这一学具的对边涂上同一种颜色。因为学生对色彩很感兴趣并且比较敏感,所以他们在做这一实验的过程中对长方形对边的认识会更加深刻。并且实验过后,学生在交流长方形边的特点时可以说出,红色和红色重合在一起了,黄色和黄色重合在一起了,说明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长方形较长的边也就是红色的是长,长方形较短的边也就是黄色的是宽。
学生通过创新设计,自制这种有色彩的长方形学具,加强了学具的直观性,对长方形边的特点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并且因为学生在实验中发现白色的长方形纸对于认识长方形边的特点有所缺陷,所以经历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增强了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
二、开展测量数学实验,创新尺规学具制作
在小学数学实验课程中,通常需要借助学具来进行实验,很多时候,教师提供给学生学具进行操作实验探究。有些学具是前人经过无数次的实验得到的最优学具,但是学生并没有经历这样的过程,所以他们可能拿着很好的学具,却对学具本身不是很理解,以至于实验效果不佳。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垂线与平行线”第2课时《角的度量》时,为了准确测量角的大小,要用统一的度量工具即量角器。量角器本身比较复杂,上面有两圈读数,两个“0刻度线”,又有一个中心,这些是学生在进行角的测量之前就要认识的。但在实验中,笔者发现学生对量角器的认识不够,并不理解要用这样的学具来测量角的度数。归根结底是因为学生没有经历量角器的制作过程,而只是拿了前人创作的器具来解决问题,其本身对这样的学具了解太浅,以至于根本不明白怎么用。在此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创新自制量角器。学生经历了发现用不准确的量角器测量角度并不好用,就开始思考,怎么做才能准确测量角的大小呢?他们通过讨论交流后想到可以将手里的量角器继续平均分,接着又发现平均分后中心点附近线条太多,影响测量。这时他们又开始动脑筋了:将中心点周围的线条进行简化,这样对每次的读数都要数一数,可以在周围标上数字便于读数。
学生在一次次地实验后,发现创新自制的量角器更加便于自己量角,而且由于經历了创新自制量角器这一实验过程,创新实验能力增强,也为今后的数学实验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开展立体图形实验,创新量杯学具制作
小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对于抽象的概念了解不深,特别是对立体图形的认识有很大难度,原因在于立体图形本身就比较抽象。所以,在学生认识立体图形时,教师要引导他们创新自制一个更好的学具,以利于其提高抽象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升和毫升”中的《认识毫升》时,教师引导学生用滴管吸取1毫升的水,看看1毫升的水有多少,再放在手心上数数大约有多少滴。但是学生在实验中发现1毫升的水放在手心上根本就数不出有多少滴,而且因为水是透明的,学生也看不到1毫升的水有多少。所以,笔者引导学生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盒子和水晶泥创新制作1毫升的学具。引导他们创新自制1毫升的学具,不仅可以让其感受到1毫升的水正好装满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容器,感受1毫升等于1立方厘米,同时因为水晶泥有颜色,也能清楚看到1毫升水有多少,并且通过捏成1滴1滴的形式感受1毫升水有多少滴。
总之,在小学数学实验课程指导下创新自制学具,自制学具本身及制作过程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手脑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其动手操作能力,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小学数学实验知识,而且能够促进学生数学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利于激活他们的探究思维,使其数学实验思维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