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三十多年,我一直在初中学校。初中学校最大的压力来自中考,中考应试的压力会导致初中学校在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等方面,失去公平和均衡。比如不均衡编班,比如存在“中考学科”和“非中考学科”之分。“非中考学科”就是人们常说的“小科”,一般不太受重视。
作为光谷实验中学的校长,我是非常重视“小科”的。学校严格执行国家標准,开全课程,开足课时,但是许多“小科”老师依然有意见,特别是在教学评价上觉得委屈。学校几位“小科”老师曾提意见说:“校长,我们做了很多事,也很辛苦,可是评优时总是没有我们。”我说:“你们做了很多事,是很辛苦,评优没有你们,可能是你们的努力大家没有看见。”所以,初中学校的“小科”必须改变“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方式,要通过大量的活动让其教学过程看得见,让评价标准看得见。
第十二期学校“帮教育”论坛的主题就是“看得见的教育”。在整个论坛期间,我都在思考“生活化”与“看得见”二者之间的关系。生活在现象上是一种活动或场景,生活是看得见的。所以,“帮教育”强调教育要“生活化”和“看得见”,这两个理念有着共同的内涵,可以认为“看得见的教育”就是“走向生活的教育”。
应当说,“看得见的教育”的理念,始于学校想破解“非中考学科”教学评价的难题,但我们也逐渐发现“看得见的教育”还有其丰富的内涵和作用。
一是网络时代权利平等的彰显。正如饮食行业倡导的“明厨亮灶”工程,家长作为教育的消费者和参与者,也有权利看见孩子每天在学校里的成长和改变。技术和智能手机让这种“看得见的教育”成为了可能。学校和教师需要也应该经常用图片和文字及时反馈孩子在学校里的状态,并欢迎家长走进校园,参与到学校的教育中来。当我们意识到“权利平等”,让教育“看得见”便成为一种责任。
二是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班主任及学科教师用图片及文字以“微信”或“美篇”的形式给家长反馈时,能够不断提升教师的审美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从而促进教师的成长。
三是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反馈的过程中,每张图片和每段文字记录和描述的都是学生的闪光点,这对学生而言是一种正向激励。而在寻找学生闪光点的过程中,教师会更加关注学生,发现改变,看见成长,会更有效地改进师生关系,从而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四是有效促进家校合作。我们总是看见了什么或听到了什么,才能表达什么。当家长们看见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及时发现了孩子的成长和改变,家长与教师之间会有更多的共同语言,从而能够更好地形成教育合力。
五是促进“隐性课程”的开发。在展示学生成长和改变的过程中,学校、年级、班主任及学科教师会不断设计有价值、有意义的活动及课程,从而促进学校“隐性课程”的开发,推动学校更快更好地发展。
目前,国际上正在流行“可见的学习”理论,强调教师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方能有效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这更让我们觉得,“帮教育”所强调的“看得见的教育”有其行动价值。
责任编辑/曹小飞
马国新
武汉市光谷实验中学校长,湖北省校长协会初中分会秘书长,湖北省第二批“荆楚教育名家”成员,华中师范大学等高校研究生兼职导师,国内“帮教育”的倡导者,著有《为何而教》《教育是帮的艺术》《帮教育:一位校长对教育的理解》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