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贵元 徐声科 袁泉
近年来,宜昌市努力探索如何有效发挥督导职能作用,始终站在教育全局高度统筹谋划,在督促政府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指导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创新督导方式提高质效上下功夫,有力助推了区域教育改革发展。2014年,宜昌市率先整体通过国家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验收;2017年,宜昌市西陵区、兴山县被命名为国家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县(市区);2017年,宜昌市教育督导考核评估系统被省教育厅遴选为“湖北省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案例”;2020年,西陵区在全省率先通过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省级评估验收。
政府统筹,引领教育督导改革
建立运行机制。2013年,市政府成立了教育督导委员会,分管副市长任主任,分管副秘书长和教育局局长任副主任,市发改委、市编办、市公安局、市财政局等部门为成员单位,定期研究督导工作,开展成员单位年度述职。加强督导队伍建设,建立了有322名专兼职督学的市县两级督学队伍,定期对督学和督导干部进行培训,先后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举办督学和督导干部综合能力提升高级研修培训。
出臺保障制度。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教育督导工作的意见》《教育督导工作规划(2017—2020年)》《关于建立县(市、区)政府教育履职考核制度的通知》《关于加强各类学校综合督导评估工作的意见》等文件,进一步提高了认识,强化了领导,明确了职责,确定了任务。
谋划推进措施。进入21世纪以来,以5年为一周期,先后谋划并实施了小学寄宿制合格学校、初中标准化学校、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区域教育现代化先进学校等4大创建工程,推动各级各类学校发展,促进了教育公平,提升了教育质量。2018年8月,综合近年来各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监测指标及区域教育现代化创建情况,制订下发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规划,计划到2023年,所有县市区通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省级评估认定,力争到2025年,70%的县市区通过国家督导认定。
突出重点,切实履行督导职能
抓督政聚焦热点难点。从2009年开始,实施每两年1次的县市区政府教育履职考核,针对教育改革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每年重点抓好1—2项专项督导工作,建立常态专项督政机制。近几年,宜昌市对县市区政府进行履职考核,从内容上进行了重大调整,突出强调办学方向和国家教育政策的落实;考核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提高了考核的真实性和效率;考核结果在官网和媒体上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考核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专项督导方面,先后开展了农村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特色高中发展、教育信息化、职业教育、改薄工程、新高考改革、校园安全等专项督导,成效显著。2017年,出台《宜昌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市教育局关于建立县(市、区)教师队伍建设年度专项督导和公报制度的通知》,连续3年开展教师队伍建设专项督导,重点对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教师工资待遇、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等方面进行督导,督促县市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教师队伍建设相关法律规章制度,深入推进全市教师管理体制改革创新。2017年,通过专项督导,部分县市区为教师人均提高了1—1.2万元奖励性补贴,为2020年开展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专项督导打下良好基础,目前全市已基本实现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目标。全市“县管校聘”人事制度改革率先启动并在上级规定时间内确保全覆盖,2019年教育部中南片区“县管校聘”改革现场会在宜昌市召开。
抓督学助办学水平提升。多年来,宜昌市教育督导部门除完成上级部门布置的任务外,始终坚持以创建为抓手,统筹推动教育改革发展,助推教育督导职责落实。在创建中,重点突出办学理念、校长队伍、学校管理和课程建设等核心要素。注重创建实效,建立了评估视导考察、市县校三级评估等机制,市、县两级督导部门每年上半年组织专家对当年计划创建学校进行前期视导,指出各校尤其是农村薄弱学校的短板弱点,指导学校创建。市级每年下半年组织专家开展实地评估认定,确保学校创建工作高水平。“十三五”期间共创建现代化先进学校(幼儿园)657所。到目前为止,宜昌市共有省、市级示范高中22所(其中,省级11所,市级11所),占现有普通高中的96%;全市共有省级示范园19所,市级示范园72所,省、市级示范幼儿园占全市幼儿园总数的20.7%。通过建立创建和定期复评制度保持这批学校和幼儿园的高水平与示范、引领作用。
抓评价监测促改进提高。根据《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文件精神,2017年,宜昌市组建了教育质量评价监测中心,先后组织评价监测人员到北京、上海等地培训学习,每三年一个周期对小学、初中和高中段学生学业水平实施评价监测。2014年,宜昌市全面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国家验收全覆盖后,建立了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和区域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监测制度。市政府教育督导室每年开展区域教育现代化监测,列出每个县市区当年每项指标发展情况并给予赋分,同时与上年对比,呈现增值幅度,并形成完整监测报告,呈现各地区域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和现状。每年在网上公布监测报告,分送各县市区党政一把手,为县市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参考依据,形成了比学赶超氛围,取得良好效果。2019年,宜昌市某经济社会发展全市靠前的县市当年监测报告数据排名靠后,市委书记对此提出了严厉批评,分管副县长迅速组织相关部门研究部署,落实整改,有力促进了当地教育改革发展。2019年,建立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监测制度。每年对各地进行监测,形成报告分送各地党政一把手和相关部门,便于决策参考和改进提高。
创新突破,打造教育督导宜昌特色
树立新时代督导理念。宜昌教育督导始终坚持正确的教育方向,坚持督导工作服务和服从于教育改革和发展大局,自我革新,创新突破。评估中坚持“淡化评价,突出诊断,着眼改进”的原则,改变重结果轻过程的做法,以问题为导向,强化诊断和改进提高。开展“订单式”督导,变“要我评”为“我要评”。实行管办评分离探索,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数据监测和县市政府教育履职考核的经费方面等借助第三方进行评估。
推行“互联网+”督导模式。从2015年开始,积极推进教育督导信息化,在平台建设、应用融合、督导队伍信息化素养上下功夫,先后搭建了宜昌市教育督导考核评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监测、问卷调查等系统,形成了三位一体网络平台。近3年来,700余所学校和幼儿园在网上实现督导评估,网络调查5万余人,提高了督导效率,增强了评估的真实性。
探索挂牌督导新做法。在全市广泛开展挂牌督导工作实践基础上,探索出“抱团挂牌督导”新做法。科学分区,责任区抱团,基于学校、发现学校、发展学校,促进责任区所有中小学、幼儿园优势互补、融合共进。督导办统领,相关部门抱团,教育督导办与教育局相关科室、教育技术中心、教科院等部门协作,与政府其他机构、社会组织联动,通过抱团督导,实现合作共赢。专职督学牵头,专兼职督学抱团,注重发挥各位兼职督学的专长,各尽其能。从2019年开始,汇编挂牌督导年度优秀案例,广泛宣传推广各地督导工作做法和经验。2021年“五项管理”工作开展以来,责任督学开展工作266人次,共到475所学校(含部分校外培训机构),公民办中小学覆盖比例达100%,共指出182所学校356个问题,发出问题整改清单82份,督导后发出通报14份,共约谈114人次。
责任编辑/杨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