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循金
【摘要】文章主要从监护人、监护人与学校之间、留守儿童自身的问题等角度分析了学校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爱心、细心、耐心、贴心、慧心、匠心等策略,以矫正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辅导策略
一、我校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
我校地处老城区,招生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较为迟滞,大量存在学生家长外出打工,学生留守现象。根据问卷调查,我校共有这类学生363人,占比31.4%。由于学生父母外出,学生监护权转移给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留守儿童与父母聚少离多,沟通交流少,导致“亲情饥渴”,出现孤僻、不合群、胆小、逃学、厌学、撒谎等性格偏差和心理问题。经过调查,笔者发现我校留守儿童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监护人的问题
经调查,我校绝大部分留守儿童随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生活,5%的留守儿童由祖父母外的亲戚监护,仅有一个孩子一个人生活,没有监护人。梳理问卷调查,发现留守儿童监护人的监护行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监护人放任孩子,不管孩子或只“托”不管,任其“自由成长”。
2.监护人管孩子方法不科学,不会管孩子。
3.监护人不敢管孩子,无原则满足孩子的要求。
(二)监护人与学校沟通、联系存在的问题
1.监护人缺乏主动与学校沟通的意识。因监护人年纪较大,普遍存在叙述问题不准确,反映情况不全面等沟通能力不足的现象。
2.由于教师教学工作量大、交通不便等客观原因,教师家访次数少,甚至没有家访,使家校联系中断,监护人无法了解学生的在校表现,教师无法了解学生的在家情况。
(三)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1.安全令人忧心。留守儿童普遍存在防溺水安全、网络安全、青春期性教育问题。
2.学业令人烦心。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学习不自觉,学习态度不端正,组织纪律性较差,学习成绩普遍中下水平等现象。
3.生活不让人省心。有的留守儿童娇生惯养,有的留守儿童家境不好却不懂勤俭,花钱大手大脚。
4.心理问题叫人惊心。留守儿童心理方面大都存在亲情意识淡薄,存在叛逆心理,胆小孤僻,不合群等。
那么如何使这些特殊的孩子能和其他孩子一样拥有一个快乐幸福的童年呢?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提出以下策略。
二、倾“心”浇灌,把握关键,还留守儿童一个健康心灵
(一)爱心——开展留守儿童工作的根本点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我们开展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辅导中的“灵丹妙药”。因此,教师要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用爱来弥补留守儿童心中缺少的父母亲的爱。
陈同学是一名留守儿童,他比较调皮,常常不听爷爷奶奶的管教,他的爷爷常常感叹自己管不了他,教不了他。了解到这个情况后,笔者在一次与陈同学的谈心交流中,跟他说:“我和你爸是老同学,我们认识,他在外头打拼很辛苦,咱们是不是要让他安心在外面打拼呢?”他听后若有所思。笔者又对他说:“其实你爸妈非常关心你,昨天还给我打电话,了解你的学习情况。你爸非常希望你能听爷爷奶奶的话,做个孝顺的孩子,替你爸你妈好好孝敬爷爷奶奶。”他刚开始很惊讶,后来还是点了点头。由于孩子个头较矮,笔者给他调整了座位,让他坐在讲台桌下的课桌,离教师最近的地方。每一次他有点滴的进步,笔者都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渐渐地,笔者发现陈同学听话了,合群了,学习也进步了,爷爷奶奶也经常在笔者面前夸赞孩子懂事了。
教师只有更多地关心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思想,用爱心,用情感去感化他们,才能从根本上弥补留守儿童因家长外出而带来的亲情的缺失,给孩子以健康的心灵。
(二)细心——转化留守儿童的联结点
黄同学是一名六年级学生,她也是留守儿童,性格内向,平时沉默寡言,学习成绩差,严重缺乏自信。她有个优点——书写工整,写的字很有点柳体的味道。于是笔者特意买了一本柳体的字帖送给她,平时也对其写字作业进行指导。在一次校级的写字比赛中,笔者特意推荐她参赛。她果然没有辜负自己的努力和教师的期望,一举夺得高年级组一等奖,获评当年校级“写字之星”。当她高高捧起奖杯和亮起奖状之时,笔者发现她眼里多了份自信的光芒。还有一次,笔者在督导清校的时候,无意间看见她自觉捡起地板上的纸屑放进了垃圾桶。笔者在第二天督导反馈的晨会中当众表扬了她这种爱卫生、爱护校园环境的行为,同学们都向她投来了敬佩、羡慕的眼光,我看到她扬了扬头,嘴角也有了一丝笑意。
教师可以通过微信、QQ和日常观察等,细心寻找、发现、关注学生身上的优缺点,适时给予纠正和成功的体验,让学生扬起自信的風帆,打开他们身上的潜能之门。
(三)耐心——激励留守儿童的起航点
小A是班上的一名男生,父母都在外地打工,平时只有姑姑照顾他。他对自己要求不严格,经常迟到,上课讲话、睡觉,不交作业,不按时回家,不时地还跟同学打架。对于他的这些缺点、错误,笔者一开始不姑息,总是严厉地批评,但几乎不见效,还导致我们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经过多次反思,笔者醒悟,对他而言,批评之所以无效,因为他从小到大受的批评实在太多了,他对批评已经有了“免疫力”了,他更需要的是我们发自内心的对他的期待、关爱。于是笔者改变了对他的教育方式,经常跟他谈心,尝试在学习上帮助他。
有一次,他的数学作业没有交。笔者没有像以往一样不问原因就批评他,而是耐心地问他为什么没做作业。经过了解,笔者知道了他没做作业是因为他不会做,而不是故意不做。于是笔者把他叫到办公室,耐心地一题一题地教他做。在这个过程中,笔者发现他其实并不笨,只需要稍微点拨就会了。笔者就顺势鼓励说:“很聪明,一点就透,以后只要认真听讲,认真完成作业,你的成绩就一定能上去,我对你有信心。”他第一次真诚地点了点头。
还有一次,笔者吃过晚饭后准备去学校加班,在街上碰到他,就问他:“这么晚你怎么没回去呢?”他说他回去了,姑姑不在家,门锁了,就又出来打球了。笔者猜他肯定还没吃饭,联系了他姑姑后决定带他去吃饭,开始他不愿意,在笔者的坚持下,他还是服从了。吃饭期间,我们聊了很多。渐渐地,我们之间的关系变得融洽了。虽然我们之间的关系有了改善,笔者还是经常告诫自己,他身上有很多毛病,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后来他违纪的时候,笔者有好几次又想发火,但都忍住了。因为笔者知道,一旦再次对他发火,就前功尽弃了。后来耐心、宽容、期待慢慢改变了他,他变得爱学习,爱劳动,不再动不动就和别人吵架了。
笔者知道我们之间的“交锋”还没有结束,但笔者相信只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宽容之心,就一定能更好地转化他。还是那句老话:“抓这种特殊的学生就是要有耐心、爱心,要‘反复抓,抓反复。”我们的期待,我们的耐心,可能会成为这些留守儿童奋起飞翔的起航点。
(四)贴心——走近留守儿童的切入点
班里的小军,父亲在外地打工,母亲管不了他。他平时喜欢恶作剧,调皮捣蛋,一直都是个“问题儿童”。在一次聊天中,笔者发现小军很崇拜他的爸爸。有一次小军很出色地完成值日任务,笔者不仅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了他,而且把他的这一表现打电话告诉了他的父亲。第二天,小军兴冲冲地走到笔者的面前说:“老师谢谢您,昨天我爸给我打电话,还破天荒地表扬了我,我知道一定是您不仅没向我爸投诉我的劣行,还表扬我爱劳动。老师,我以后一定好好学习,好好表现,争取再让我爸表扬。”后来,他果真这样做了。
套用一句话:“世界上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我们也可以说:“学校里优秀的学生都是一样的,差生各有各的花样。”正因为如此,转化差生有各种各样的方式、时机和契合点。教师只有和学生心贴心,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学生心灵最柔软的地方,才能最快地接近学生,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五)匠心——掌控留守儿童的轨迹点
在教育实践中,笔者认识到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的作用,总是想方设法地把留守儿童的这三个轨迹点有机结合起来,倾心给留守儿童创造一个具有空间区域的、整体优化的成长环境。
我们充分调动各界力量参与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比如定期邀请法制副校长开展讲座;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宣传先进的家教理念,收集家长对留守儿童教育的意见和建议;定期邀请妇联、社区等机构志愿辅导员开展留守儿童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等。我们还开展主题为“感恩社会”的留守儿童回馈社会活动,组织留守儿童义务植树,义务打扫铜陵渔民活动中心,祭扫烈士陵园等一系列活动,掌握留守儿童的校外活动时间。
另外,建立留守儿童专项档案。登记留守儿童父母的家庭情况、联系方式、父母打工地址、监护人的一般情况等,时常联系留守儿童监护人及家长。学校开通亲情电话、家长微信群、QQ聊天群等加强学校、教师、家長之间的联系,便于掌控学生在校、在家、在社会的行为。
以上是笔者在改变、矫正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实践中取得的一点小小的心得,但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依然任重道远,我们要本着“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始终关爱留守儿童。愿我们的教师爱心、耐心、慧心、匠心兼具,和留守儿童贴心,交心,更好地为留守儿童的成长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伍新春.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王晓春.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时蓉华.现代社会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